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施志媛 《今日科苑》2007,(14):204-204
中介语是用来描述介于外语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种非连续性的语言体系。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颇有争议。本文通过分析中介语石化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口语教学中如何减少中介语石化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二语习得的研究中,对中介语的研究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石化,作为中介语特征之一,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对此作了深入地研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启示作用。就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就此提出减少石化现象出现的一些对策,旨在帮助二语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郑晓静  韩力江 《科教文汇》2008,(35):157-157,161
中介语石化现象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文章介绍了中介语的特点、石化现象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胡浩文 《科教文汇》2011,(32):127-129
中介语石化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中介语石化现象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母语迁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交际压力等。针对导致石化现象的因素,可以通过如下途径防止石化的产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正确对待学习者的错误,优化课堂的语言输入,提供多种语言行为策略,展开英汉对比学习,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从而激发学习者外语学习动机,提高外语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介语的石化现象对二语习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该现象的概念,形成原因进行阐述,尝试提出能让我们有效地减缓或弱化中介语的石化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淑君 《科教文汇》2010,(13):127-127,129
针对中介语体系中的石化现象,许多专家和学者对它进行了深入研究,中介语的石化能从不同角度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丰富启示。教师要提高对此现象的关注度,促进大学英语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7.
刘琦 《科教文汇》2013,(16):135-136
学习动机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而学习动机有两种:工具型动机和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是指外语学习者将外语作为达到某些目的的工具,如工作或通过考试。融合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希望融入目标语社团的活动或文化。工具型动机在短期内会使某些学习者获得成功,然而一旦达到目的,动机消失,加上国内没有真实的语言环境,导致学习者英语学习的停滞,造成石化。本文拟从中介语的特点,中介语石化的现象及特点以及导致这种石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做一些简单探讨,并提出减少外语学习石化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学习动机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而学习动机有两种:工具型动机和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是指外语学习者将外语作为达到某些目的的工具,如工作或通过考试。融合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希望融入目标语社团的活动或文化。工具型动机在短期内会使某些学习者获得成功,然而一旦达到目的,动机消失,加上国内没有真实的语言环境,导致学习者英语学习的停滞,造成石化。本文拟从中介语的特点,中介语石化的现象及特点以及导致这种石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做一些简单探讨,并提出减少外语学习石化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二语习得理论的中介语是否存在石化现象一直是外语语言学界争论的焦点。对于英语专业而言,词汇学习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词汇教学策略和形式的僵化必然导致词汇学习的石化现象的产生。因此,本文将从中介语石化的成因、英语词汇教学的新途径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对未来的英语词汇教学产生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介语是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一种过渡性语言,并随着语言输入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向目的语靠拢.但实践表明绝大部分学习者的外语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出现"石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学习者目标与熟练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探讨了中介语石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石化现象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单春艳  吴建晓 《科教文汇》2013,(29):103-104
自中介语这一概念诞生以来,石化现象一直是其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典型错误法则是关于石化的实证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将从语言能力错误和语言使用错误这两大类着手,分析非英语专业低水平学习者学生在写作中常犯的典型错误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教学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规律,不仅适用于人的消费行为,也适用于人们的其他行为,语言学习也不例外。语言学习到了一定阶段后,学习者普遍面临水平停滞甚至退步的现象,称为语言石化现象。语言学研究者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并解释这一现象。从经济学的边际效用理论视角出发,也可以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论证与解释,并可以就解决语言学习中的边际效用递减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A histological ground-section from a duck-billed dinosaur nestling (Hypacrosaurus stebingeri) revealed microstructures morphologically consistent with nuclei and chromosomes in cells within calcified cartilage. We hypothesized that this exceptional cellular preservation extended to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had molecular features in common with extant avian cartilage. Histochemical and immunological evidence supports in situ preserva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components found in extant cartilage, including glycosaminoglycans and collagen type II. Furthermore, isolated Hypacrosaurus chondrocytes react positively with two DNA intercalating stains. Specific DNA staining is only observed inside the isolated cells, suggesting endogenous nuclear material survived fossilization. Our data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calcified cartilage is preserved at the molecular level in this Mesozoic material, and suggest that remnants of once-living chondrocytes, including their DNA, may preserve for millions of years.  相似文献   

14.
对被子植物起源研究中的几种观点进行了讨论。(1)由于被子植物存在着一组共同的性状,它们不可能是从不同祖先起源的,而是有着共同的祖先。被子植物是一个单源起源的类群。现存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是依据包括形态学(广义)、分子系统学、古植物学和植物地理学等的综合性状建立的,只能表示出现存类群的亲缘关系并且追溯到它们最近的祖先。人们现在还不可能建立一个包括全部已绝灭的类群和现代生存类群的谱系发生系统。因此,现存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只能看作是“亲缘”系统。(2)分析了用于推测被子植物起源时间的分子、化石和地理分布证据。我们认为,要确定被子植物起源时间,植物化石是一类重要证据,但化石只能说是植物本身可保存部分和当时当地所提供的化石条件的综合反映,它们不可能就是植物类群或种的起源时间。人们还必须考虑到化石本身的演化历史。应用分子钟也是一种手段,但误差比较大。如果我们除了利用上述两种资料之外,根据植物类群的现代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把植物的演化同地球的历史和板块运动联系起来,以推断它们起源的时间,这无疑会增加其可信度。通过对56个种子植物不同演化水平的重要科属地理分布的研究结果,我们曾提出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可能要追溯到早侏罗世,甚至晚三叠世。(3)分析了基于分子证据所提出的被子植物基部类群——ANITA成员(包括无油樟科Amborellaceae、睡莲科Nymphaeaceae、八角目Illiciales、早落瓣科Trimeniaceae、木兰藤科Austrobaileyaceae)的性质,讨论了ANITA成员在现代几个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中的系统位置的不同观点,评价了它们的形态学(广义)性状。指出ANITA的成员由于包含大量的祖征,是属于原始的类群。但由于它们的共有衍征很少,如花粉球形,说明它们在被子植物演化早期就分道扬镳了,沿着不同的传代线分化。因此ANITA是一个源于不同传代线的复合群。  相似文献   

15.
周昊天  黄奇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18,38(10):167-172
为了帮助学界把握资源依赖理论(RDT)在信息系统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以便今后的研究更好地利用RDT解决信息系统领域中尚未涉及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基于RDT的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和梳理,并总结了研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研究分析发现,目前RDT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RDT在信息技术对组织影响的应用研究、基于RDT的信息系统采纳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RDT的信息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3个方面;研究中主要存在"研究主要局限于制造业"、"时间维度的纵向数据研究较少"等问题;文化、亚文化和组织文化差异对组织信息系统采纳的不同影响以及信息技术对政府、教育机构等服务组织的绩效影响等研究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刘莉  钟德强 《软科学》2006,20(5):25-29,34
针对一部线性可观察性合约与不可观察性(保密)合约,比较分析了供应商、零售商横向兼并集中度提高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合约可观察时,供应商横向兼并对消费者产生不利影响,而零售商横向兼并对消费者产生的影响取决于产品替代性程度大小,若产品替代性程度较高,则将产生有利影响,反之将产生不利影响;(2)当合约不可观察时,供应商横向兼并一般将对零售商与消费者产生不利影响,而零售商横向兼并对消费者产生的影响取决于产品替代性程度大小,若产品替代性程度较大,则兼并将对消费者产生有利影响,否则将对消费者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武汉市产业创新的路径依赖特征,从产品创新视角将产业创新路径依赖类型分为吸收创新路径依赖、联盟创新路径依赖、内生创新路径依赖和创新体系引导的创新路径依赖,并进一步分析了产业演进中的网络、分形和企业文化三个方面的路径依赖及重塑,运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实证分析得出产业创新中外部网络和分形具有非良性路径依赖特征,并且企业文化路径依赖基本正常,最后提出产品创新视角下产业演进中的社会资本和组织学习双因素嵌入的路径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