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翟渝成 《今日教育》2007,(4S):53-53
胡文谦是渝中区骨干教师.她立志要当一名好老师.为了这个信念.她在人生的画卷上精心地勾勒、着色.实践着青春的价值。她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听讲座、看示范课后都会思索自己的教学得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她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研究课、示范课、赛课的任务总是毫不犹豫地承担。她能够正确解读课标、解读教材、解读学生.  相似文献   

2.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哈姆雷特》中的奥菲利娅,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她的灵魂、性格还是她这个角色所起的作用,都是"被忽略"的。当我们报抱着继承与批判的态度去解读这一角色时就会发现,她身上深深刻着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3.
“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的秦可卿,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笔较少而又意义非比寻常的人物。她的美丽,她的智慧,以及她的乱伦情事都是复杂而又矛盾的。解读秦可卿,解读她的悲情人生,也就读懂了她在整个《红楼梦》中所体现的深刻的人物内涵,同时对理解《红楼梦》的思想价值、美学价值,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云 《文教资料》2007,(15):105-107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成名小说《达洛维夫人》一直广受瞩目,可从多种角度解读。本文紧紧围绕主人公克拉丽莎的内心世界,从她压抑的生命状态中,解读她获得灵魂之解脱的过程。探究属于克拉丽莎灵魂的独立空间,以及她超越常人的对生与死问题的思索和感悟。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对《喧哗与骚动》的细致解读,综合凯蒂·康普生自身的性格弱点、家庭成员对她的影响及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等主客观方面来探析她人生悲剧的原因,从而便于更好地解读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王君老师作为新课改后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她的课堂教学一直广受好评,而一堂好课的基础是对文本有着独树一帜的解读。因而本文拟通过研究王君老师文学类文本的课堂实例,提炼出她的文本解读特色,为即将踏上讲台的新老师,在文本解读方面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7.
虎妞是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一个著名的女性人物形象,对她的解读有很多种,本文从文本细读出发,对她凶悍厉害的个性,她与祥子结合后的夫妻恩怨进行了重新的解读,力图还原一个正常的、真实的、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8.
严歌苓作为移民作家,经历过"文革"和"移民"两个特殊的人生舞台,丰富的生活体验让她站在了特殊的空间维度。面对故土她的文字里具有西方的人道主义精神,面对西方又具有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真实写照。她对于故土历史与文化的宽容与客观具有海外文学的新质,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所形成的跨文化视角对中国历史与文化具有双重解读。而《小姨多鹤》作为其代表作,对历史文化的双重解读主要展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抗日战争与文革的历史解读,另一方面是对文化冲突与传统婚姻的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9.
著名汉学家艾兰先生站在反西方文化中心的立场上,强调从中国哲学自身特点出发解读中国的文献资料。她认为中国早期的哲学观念多是从具体意象入手,因此,她重点以《道德经》中的材料为据,旁及其他诸子,解读中国的“水”意象,认为“水”意象是“道”的本喻,中国人从“水”的特性中感悟出“道”的特征。以此为基础,她从异于传统西方与东方解读“道”的角度诠释了道家之“道”。  相似文献   

10.
尝试从女性主义立场来解读塔吉雅娜,解读她从仰视奥涅金到平视奥涅金再到俯视奥涅金的视角不断变换中逐渐趋于理性而独立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1.
姚迪 《文教资料》2011,(12):30-32
本文试图通过特丽莎的梦境解读特丽莎身上的灵肉冲突问题,进而解读她在由母亲、性爱、社会所组成的世界中对自我的探索最终所形成的悲剧循环悖谬处境,从中解读作者寄托在特丽莎身上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2.
对狄金森作品的心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米莉·狄金森的作品是她的本我、自我、超我三重人格的体现。探析她作品中蕴含的这三重人格 ,便能更好地解读其作品。  相似文献   

13.
从女性主义视觉出发重新解读《蝴蝶梦》中的吕蓓卡,得出一个颠覆传统的结论:她不像麦克西姆所描述的那样是个淫荡的女人,她的堕落是因为麦克西姆爱他的家胜过于爱她。  相似文献   

14.
董蔚  胡新明 《文教资料》2010,(23):32-33
玛雅·安吉罗是当代美国文坛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身为黑人女性的独特经验,使她深切感受到性政治和种族政治的双重压迫。本文以她的诗歌为蓝本,解读她的女性主义思想,说明黑人女性的身份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孙雅艳是我的同事,我们曾经在2007年暑假的"音符串起希望·三下乡"活动中朝夕相处。当我读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试图重新解读她。她伟大吗?她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她不是主宰谁命运的人,她就是我身边的那位"老大",带着我们翻山越岭  相似文献   

16.
平儿是儒家文化的产物,在她身上处处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意蕴,她是一把解读古代贤淑女性的钥匙。封建文化的氛围不免使她带有所谓的奴性,然而这并不能抹煞她人格的美好和品行的可贵。对现代女性而言,这种美德似乎更为需要。  相似文献   

17.
克拉丽莎·达洛维是随着所处环境的不同变幻特征的一个人,她却是她自己,有她自己对生命、信仰和爱的看法,解读这一人物形象,可揭示伍尔夫超脱于现实生活之上的小说结构及其内在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黎小力 《现代语文》2010,(4):124-125
林黛玉纤弱多姿、生性多疑的性格可谓人人皆知,但那是林黛玉外在的行为性格,其实她心地单纯。本文拟通过关注林黛玉进贾府时的异常举动解读她的内心世界,真实地认识林黛玉形象。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其笔下的意象附着上明艳的色彩,她人生的底色永远是苍凉。撷取张爱玲小说中红、白、蓝、黄四彩意象进行诠释,探寻她构筑文字的技巧,解读意象背后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王俊艳 《考试周刊》2012,(17):18-19
《苍蝇》是曼斯菲尔德备受争议的作品之一,对它的解释和讨论最多。但普遍认为这部作品是她最主要的成就之一。对于苍蝇的解读五花八门,有人说是曼斯菲尔德试图说明在她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潜在的暴力倾向;有人说是战争对人的改变,使人冷漠而残忍;也有人说文章重点是开辟一种新的写作形式。本文对《苍蝇》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