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挖掘地方美育资源,汲取昆曲和评弹的艺术元素,聘请戏曲专业教师,重组戏曲艺术课程,把戏曲文化与学校美育结合,以点带面,逐步营造“戏韵墨彩,以美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在校园活动中体验戏曲艺术之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后,多元化文艺进入市场,传统艺术正日益受到现代生活的挑战;作为一种口传心授的艺术形态,地方戏曲出现了"断代"局面,我们现行的艺术教育模式中,教材内容极少涉及戏曲,而地方戏曲在高校推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素质、传承民族传统、还可以提升和丰富高校文化意蕴,意义深远。文章试从淮北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现状入手,探讨地方戏曲融入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后,多元化文艺进入市场,传统艺术正日益受到现代生活的挑战;作为一种口传心授的艺术形态,地方戏曲出现了"断代"局面,我们现行的艺术教育模式中,教材内容极少涉及戏曲,而地方戏曲在高校推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素质、传承民族传统、还可以提升和丰富高校文化意蕴,意义深远。文章试从淮北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现状入手,探讨地方戏曲融入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戏曲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其自身文化内涵可以推动中小学文化建设。近年来,随着“戏曲进校园”的深入发展,在中小学艺术课上激发学生兴趣和推广地方戏剧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地方戏曲艺术融入中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从而促进中小学艺术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丹 《华章》2011,(23)
豫剧是中原地区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戏曲,作为一名在地方高校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对豫剧这一地方戏曲民族文化进行研究,并注重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学习和艺术传承.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音乐课堂这个基础阵地,勇于和学生之间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让学生对家乡的戏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热爱和传播它,从而达到保护、继承和发展豫剧的作用.使地方戏曲这个民族传统文化永不流失,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由于特殊历史背景,使山西人口大规模外流.山西移民,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栽体,将山西晋文化带到了迁徙地,并且将晋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山西戏曲艺术扩展到其他地区,促进了山西戏曲艺术的传播,并时其他地方戏曲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的地方戏曲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山西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是山西地方戏曲的四大支柱,称为四大梆子。四大梆子系同根异枝,一脉相承,为梆子腔的同宗。它们代表着地方戏曲艺术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反映出流传区域的地方民风民俗。在戏曲音乐表演中,唱腔、表演、乐器的演奏在整个戏曲中是不可缺少的几部分。本文章重点介绍在山西民间戏曲伴奏中的弹拨乐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戏曲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历史悠久,《梨园春》作为河南电视台的一档电视戏曲栏目,依托现代传媒的优势,把传播优秀的河南地方戏曲艺术作为自己栏目的宗旨,在继承中国历史上戏曲文化交流传统的同时,弘扬了中原文化,宣传了河南形象,成为河南省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方式,地方戏曲艺术是本土民族文化的瑰宝,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的戏剧文学则具有"天然思政"的优势.本文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在当下时代的特殊性,阐述地方戏曲艺术在思政教育中的优势与不足,探索高校思政教育与地方戏曲课程结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地方戏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戏曲艺术可以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寓教于乐,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和道德情操.试图通过课堂教学、整合戏曲教育资源、运用网络技术手段等三种途径将戏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实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传承文化的双赢互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变迁,戏曲已经不是人们娱乐生活的主要活动之一,喜欢地方戏曲的群体也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地方戏曲文化面临失传的困境。戏剧成为当下急需弘扬、传承、推广的教育文化,它不仅仅是要培养千千万万个戏迷或是继承者,而是要通过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载体向学生普及传统文化、历史知识、道德理念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通过戏曲艺术的传唱使学生感受历史文化的丰富与深邃。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立足地方戏曲特色,开展多种活动,将古老戏曲融入当代校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让戏曲真正地成为音乐课堂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3.
地方戏曲是一种根植于农村、发展于农村的文化样式。地方戏曲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对于优秀文化传播、农民文化娱乐、地方文化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建设地方戏曲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认识不到位,相关体制不完善,地方戏曲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建设问题多多。为此,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戏曲演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监管,使戏曲能够有充足的展示空间和平台;进行管理改革,实行政府买单企业演出的服务新模式;注重地方戏曲人才的培养和地方戏曲内容与形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作为“有声之诗”的地方戏曲的建构,与地方戏曲声腔音乐的形成密切相关。浙江的越剧、婺剧、绍剧、甬剧、瓯剧等地方剧种,自然地理空间、文化地理空间对地方戏曲和戏曲声腔音乐的文化心理结构,时空表达方式的形成,总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空间地理分布与地域文化印记,鲜明的地方性戏曲文化建构,成为一个地域戏曲音乐和地方戏曲的独特标记。  相似文献   

15.
正地方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地域品格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厚的群众基础,千百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弘扬"三个文化",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促进戏曲繁荣发展振兴的重要举措。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方戏曲  相似文献   

16.
戏曲是一种文化艺术,是我国传承多年的文化财富。随着各种流行音乐的盛行,人们对传统戏曲艺术逐渐淡忘,失去了兴趣,对戏曲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弱,使得学校戏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而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戏曲艺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意识,感受祖国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因此,学校应加强戏曲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让学生从根本上热爱戏曲,提高音乐课堂戏曲教学的效率。本文主要分析了音乐课中戏曲艺术教学的具体开展,以提高戏曲艺术教学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广阔的大地上,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戏曲剧种。据资料统计:我国共有各种地方戏曲总数多达360余种。各地都有自己本土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每一剧种都是按照自身的体制和特色加以创造、改编,然后用通俗的地方方言来演绎。这些剧种在几千年的艺术长河中孕育了自身的文化特色、戏曲风格,继而使人们从戏曲中看到了当地的文化内涵及艺术风格。可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艺”。  相似文献   

18.
程式化作为戏曲最重要的表现方式和美学特征,其创新、运用和发展,与戏曲自身的演进同步进行着,并深刻体现着戏曲的社会底蕴和文化积淀。本文以诸多地方戏曲剧目为例,从唱腔、表演、行当三个角度来剖析、理解戏曲的程式化,从而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戏曲,把握其艺术规律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管焱 《学苑教育》2012,(22):87-87
传统文化注重探讨理想人格与理想世界中回答社会与人生的问题,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地方戏曲属传统文化范畴,地方戏曲综合了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构筑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核心竞争力,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  相似文献   

20.
戏曲艺术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中华民族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包括戏曲艺术在内的民族艺术的个性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出现"他者化"现象。对此,戏曲艺术必须强化自己的个性,戏曲生产者和创作者应该有高度的文化自觉,继承戏曲的文化传统,保持戏曲的传统神韵;全社会都要重视戏曲审美教育,完善当代人戏曲审美心理结构,在不断自我整合中强化戏曲的根本特点,使中国戏曲在全球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