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上来审视设计艺术,重点论述包括文化语言、设计运动、宗教、民俗和科学等这些文化元素对艺术设计的影响。艺术设计的发展史就是文化的发展史,每一个民族或历史阶段的艺术,都刻着同时代文化的影子。艺术设计体现了复杂的文化特征,并且这些特征之间也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不是截然区分开的。  相似文献   

2.
郑鑫 《闽江学院学报》2011,32(6):92-93,132
象征作为图形设计的重要表达方式,遍布世界文化发展史,在设计艺术中更是随处可见。纵观艺术设计发展史,在创意设计时经常使用的象征类型主要包括文字和图案象征、色彩象征、材料象征以及形体象征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高速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时代呼唤优秀的设计师。培养全新的专业设计人员,满足社会的需要,是成人艺术设计教育的使命。成人艺术设计学员是在工作之余进行学习的,要想让这些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真正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成为优秀的设计师,必须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具有独创性、灵活性、非拟化和艺术性的特征,它在艺术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力,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人类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设计的发展史。而设计本身就是创造。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4.
艺术类教学有着与理工类及文科类教学明显不同的特点,艺术设计教学怎样适应新的经济时代?应培养什么样的设计艺术专业人才?这些都是许多院校正在探讨与研究的课题,也是加快调整教学大纲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在设计艺术教学实践中,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的切入点都是该学科教学的重点。由于设计本身与特定社会的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得设计本身具有自然科学的客观性特征;同时设计与特定社会政治、文化、艺术之间所存在的显而易见的关系,又使得设计有着特殊的意识形态色彩。正因为艺术设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艺术的多重文化属性、艺术设计的非“艺术表现”特征等方面分析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均衡协调原则。  相似文献   

6.
艺术设计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富有美感的创造性行为。它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艺术学科,它所研究的内容与服务对象有别于其他传统的艺术门类。同时,艺术设计又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它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各个方面,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艺术设计所包含的内容有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媒体广告设计、工艺美术等装饰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将艺术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艺术设计的产品不仅具有实际的使用功能,还具有装点和美化生活的作用。此外,艺术设计的创新性还为社会创造了一种新的设计文化,创造一种新的设计生活。笔者从艺术设计产品的实用性、艺术性、创新性3个特点来谈艺术设计在生活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有关"艺术设计"、"设计艺术"的不同观点备受关注已有很长时间,设计艺术与艺术设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简单的理解为设计艺术是关于设计的艺术,它基于理性的思考;而艺术设计是关于艺术的再创造,它基于感性的冲动。两者虽然常常被同时提及,但从文化发展的观点来看,设计艺术是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个从原材料加工程序到成品之间的关系。我国设计艺术学界对设计艺术学的研究对象、范畴、范围的认识、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从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观念来认识设计艺术;二是从设计与其相关学科的联系来理解认识设计艺术。艺术设计更多属于现状的研究范畴,它是与艺术的一种融合,并非就是"艺术"加"设计"的一种结果。设计艺术与艺术设计作为艺术的一门学科,都体现着艺术的基本发展,体现着设计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有关"艺术设计"、"设计艺术"的不同观点备受关注已有很长时间,设计艺术与艺术设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简单的理解为设计艺术是关于设计的艺术,它基于理性的思考;而艺术设计是关于艺术的再创造,它基于感性的冲动。两者虽然常常被同时提及,但从文化发展的观点来看,设计艺术是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个从原材料加工程序到成品之间的关系。我国设计艺术学界对设计艺术学的研究对象、范畴、范围的认识、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从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观念来认识设计艺术;二是从设计与其相关学科的联系来理解认识设计艺术。艺术设计更多属于现状的研究范畴,它是与艺术的一种融合,并非就是"艺术"加"设计"的一种结果。设计艺术与艺术设计作为艺术的一门学科,都体现着艺术的基本发展,体现着设计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艺术形式绚丽多姿。当代艺术设计经常将传统的艺术符号融入到现代设计作品中,设计师通过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学习和借鉴,提升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与美感。本文通过对传统造型理念、传统图案纹样、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这三个方面阐述传统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开设艺术设计理论教育课程,其目的不仅仅为了让学生了解文化、艺术、设计方面的常识,而是要让学生在了解艺术设计历史的基础上,把握人类艺术设计的本质以及艺术设计风格演变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为将来的艺术设计学习和工作搭建坚实而雄厚的人文平台和学术平台。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设置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开设,同时要进行基础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和专业设计理论课程以及艺术理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划分。  相似文献   

11.
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特征,在现代设计追求"民族化"和"地域化"的设计思潮下,汉字造型艺术融入到家具设计中的设计理念,为新时期的家具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家具造型中汉字的表现方法上,本文主要是从汉字的二维装饰设计、家具构件三维汉字化设计、家具型体三维汉字化设计等三个方面来进行了多角度的可行性论证,同时从色调、体量、材质、线型等方面对家具上的汉字凸现手段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力图从汉字构形中悟出更多家具设计方面的灵感来。  相似文献   

12.
美术馆文创设计既是物质样态的文化产品,又包含了精神内容的文化传承,在现有的条件下,存在一定的发展不平衡现象。要求艺术设计教学进行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和学科建设方面的改革。针对美术馆文创设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主要可以从根据协同创新,打造产学研共赢模式,在实践教学环节实题真练和立足本地域特色,服务地方美术馆等几方面实现,达到促进美术馆文创设计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就墙绘而言,简单的讲,就是在墙上作画。因此,又被称之为墙画、墙体壁画。本文则就墙绘艺术在室内设计中所体现出的艺术性及其文化内涵进行论述,旨在加深我们对墙绘艺术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4.
从传播理论和艺术理论的多重角度辨析歌唱艺术的特点。传情是歌唱艺术之“魂”,达意是歌唱艺术之”的”,传情达意是歌唱艺术的最为重要的特征和目标价值。文化思维是歌唱艺术之”基”,文化背景、文化交融和文化思维是歌唱艺术传播的基础,亦是歌唱艺术成为世界语的发展共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30年来有关艺术风格的研究我认为一直有一个缺憾,即缺少对于艺术文化风格的研究。那么,艺术的文化风格是指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由某一类型的文化所造就的、各类艺术作品通过表现这一类型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特点。它是从文化视角对民族和艺术的时代风格进行综合研究的结果。宗教信仰、民风民俗、地域历史都是文化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乡土文艺已经成为当代文化变迁与文化守成的现代化进程中,世界各民族所面临的文化诀择与生存选择的叙事符号。我国的乡土文艺也在这种文化复兴的时代潮流中成为当下文学艺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其普遍把地方色彩、风俗人情、农村农民等题材或风格特征视为乡土文艺的本质特征,从而以文艺的题材、风格、表现形式等形式特征,来取代乡土社会的文化形态特征,这样研究和界定乡土文化,势必背离了乡土文艺的文化本质。本文拟从文化人类学的范畴内涵来界定乡土文艺的内容与特征,为当下的乡土文艺研究提供学理建构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7.
"表演工作坊"相声剧所由诞生的特殊土壤,使其在叙事结构、角色设置等方面,体现出多元文化背景下现代台湾人身份认同的困境;在主题上则高度关切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追寻与赓续,并在技术上实验多种传统艺术形式,以此作为从困境中突围的努力方向。台湾相声剧充分汲取民族艺术的养分,用现代剧场观念改造相声这一古老的说唱艺术,不仅开发了民间曲艺的现代潜力,而且出于对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充分借用古典文学的艺术手法开展技术革新,从而造就了一种超越于一般民俗艺术的文人化的高级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18.
与文艺复兴的其他艺术及设计作品不同,意大利的理想城市设计反映出当时一种极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在社会转型的冲击下,人们一方面高举理性与科学的旗帜,深入研究城市的实用功能与审美特征;另一方面又无法摆脱信仰缺失所带来的灵性空虚,在理性中努力尝试建造心中完美的乐园。故而,那种根植于人性的、对现实的不完美永远说不的超现实态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理想城市设计正是这种现实与理想碰撞下的产物。本文试图从理想城市设计的精神准备、技术积累及布局特点三方面入手,分析其设计背景及艺术家心态,作为文艺复兴艺术研究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explores the inherent confusion surrounding the existence of design in two foundation areas of the English National Curriculum. We argue that this is a consequence of a fundamental misunderstanding about the nature of art, design and technology. Whereas technology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cross‐curricular set of skills and knowledge with a variety of technologies applicable to different subject domains, design more properly belongs to the diffuse subject of art with its range of skills, crafts and cultural knowledge bases. We argue that design and technology can learn from the expressive and open‐ended processes of art making. If the practice of design is to operate effectively in the classroom then it needs to embrace more exploratory strategies to playing and making. Teachers of all age groups need to foster a greater engagement with sensory materials to enable pupils to create a context for the making of personal meanings. The notion of the teacher practitioner is a key component and the studio practice of artists and designers provides a useful framework in the adoption of such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20.
陈宇 《闽江学院学报》2010,31(6):120-122
漆艺是中国最具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当今社会,漆艺在民间已逐渐没落。不过在艺术设计领域,漆艺实践者们却对漆艺的应用领域予以了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将其引入到了现代室内设计的空间装饰上。漆艺的运用,在增强室内空间环境艺术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它的文化性,具有不可替代的装饰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