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田野教育家卡利尼提出的“儿童描述性评论”思想,旨在通过对教育的描述性研究而实现教育的人性化,对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它使理论研究者重新审视学校促进儿童发展的本质,并使教师形成教学即描述、教师即儿童研究者的教育信念,同时珍视教育中不可测量因素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儿童描述性评论”旨在通过描述来揭示、反思与还原儿童的真实形象,进而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儿童,改善教育教学。本文在《重建课堂教学实验研究》课题开展的基础上,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并推广了用描述性评论对儿童进行研究的方式。无疑,这是另外一个视角。从这一视角出发,我们发现: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教育的指向应是回到儿童本身;教师即儿童哲学家;学校即儿童成长的乐园。  相似文献   

3.
重提教育的儿童立场,既是对斯霞老师"童心母爱"教育思想的传承,更是对当下教育教学的审视。借助互联网课堂观察数字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课堂描述性观察记录,从儿童视界审视课堂,帮助教师准确把脉,从而让教学更有效地支持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以单一的学生学业成绩来评价其好坏的做法已广受诟病,描述性评价方式正在为各国教育学者所接受。基于美国田野教育家卡利尼提出的"儿童描述性评论"思想,从现象学的视角,试图从组建教师合作团队及选取观察描述的对象、教师合作进行描述性评价、教师进行反思等三方面来建构一种学生描述性评价的框架,以期拓宽儿童评价研究的视域。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专业"是儿童研究;儿童研究,即引导教师不断地去认识儿童,发展儿童,促进儿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发现了自己"内在的儿童",成为"作为教师的儿童"(蒙台梭利语)。这样他才会成为真正的教师,成为优秀的教师;这样,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才真正完成自己的使命,才可能真正建构具有大智慧的教师教育学。  相似文献   

6.
卢梭在论述自然教育思想时建构了颇具自然主义特色的教师角色观,即儿童善性的守护者,自然和自由教育理念的彰显者和贯彻者,具有"把儿童看作儿童"的儿童观的导师,儿童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研究者,儿童智慧发展的启迪者和促进者,儿童生活和学习的榜样,儿童寻求快乐的"知心人和决定人",充满爱心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者。这种教师角色观富于真理性,值得我们今天的教师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有的教师教育课程秉持的是"无儿童"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这种理念是导致儿童"缺席"教学的根源之一。为了实现"每位儿童发展"的课程哲学,确立"儿童为本"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至关重要。"儿童为本"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的内涵主要指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和关心儿童是教师教育的根本所在。尊重儿童意味着"每位"儿童的认知独特性和权利得到认可;理解儿童意味着际遇到并显现师生彼此教学和学习的"个人方式";关心儿童意味着师生在为彼此操心的"关系存在"中实现存在的价值。从"无儿童"到"儿童为本"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反映了教师教育价值追求的嬗变。  相似文献   

8.
<正>游戏化艺术教育课程的研究、开发与实施,不仅使幼儿学得轻松愉快,更使他们淳朴、率真的本性得到自然流露,同时能潜移默化地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使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活力。陈鹤琴说:"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儿童的游戏。"因此,我们从"生活即游戏"的思想出发,在艺术教育内容与方法选择上使丰富幼儿艺术经验与幼儿游戏融会贯通,做到艺术教育游戏化。全体教师达成了共识,步调一致地奔向目标。游戏化  相似文献   

9.
"儿童在中央"即教育的儿童立场,传递出基本的教育态度,从品德学科课程理念的视角重构——课程中心到儿童中心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视角重构——"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转变,学生立场的视角重构——"被学"到"让学"的转变三个层面诠释了教育需要从儿童出发,教育是为了儿童,教育必须依靠儿童的内涵。教育者应坚定"儿童在中央"的立场,从儿童出发,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让儿童绽放鲜活的课堂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品读     
<正>学校通常被视为儿童掌握知识、提高认知能力的场所,然而"社会脑"假说给出了另一种可能性——学校的首要功能可能是使儿童学会模仿一个更有能力的他者,即教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墨尔本教育研究所所长约翰·哈蒂(John Hattie)教授在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延伸至生活,在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起"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因此,教师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挖掘生活中教育资源,让品德与生活相融,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塑造新型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12.
杜威和蒙台梭利作为20世纪前半期著名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他们都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都认为教师是引导者,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的天性。但杜威体现的是"教育即生活"的思想,而蒙台梭利体现的是"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数字世界"儿童数学课程是在新皮亚杰理论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旨在培养儿童数字感知的实践性课程.该课程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发展儿童对数字的感知能力,使其获得数学学习所需要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能力.该课程包括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向儿童呈现了五种数字表征形式,即实物表征、图片表征、排列表征、高度表征和循环表征.该课程给当前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以一定的启示:(1)数学教育应以培养儿童对数学的感知和体验为基础.(2)数学教育应重视培养儿童数学方面的元认知技能.(3)数学教育活动中应注重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交流.(4)数学课程的设计应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实例.  相似文献   

14.
作为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分水岭的杜威的教育思想,在"以儿童为中心"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教师观,但他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在更高的视域中指明了教师的重大作用,即"教师是社会的公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参与者和学习者;教师是儿童思维的开发者。而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与定位时常出现偏差,因此深入分析杜威的教师观并借鉴其有益思想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张淑琼 《江西教育》2012,(Z3):13-15
教育的旨趣在于成人,即"使人成为人"。对于"终点的人"的认识日益清晰,但对于"起点的人"没有正确的认识,这使得当前儿童的教育出现了很多误区。在影响儿童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教育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具有浓厚功利主义倾向的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着极为负面的影响。所以,树立科学的儿童发展观,确立"儿童本位"的价值观,才可能使儿童在各个方面都获得自由的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也是当前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出路和选择。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以单一的学生学业成绩来评价其好坏的做法已广受诟病.描述性评价方式正在为各国教育学者所接受。基于美国田野教育家卡利尼提出的“儿童描述性评论”思想.从现象学的视角,试图从组建教师合作团队及选取观察描述的对象、教师合作进行描述性评价、教师进行反思等三方面来建构一种学生描述性评价的框架,以期拓宽儿童评价研究的视域。  相似文献   

17.
<正>儿童是课堂的主人,小学语文课堂是儿童的课堂。"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是基于对小学课堂上儿童存在的一种重视。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追求高效的课堂、诗意的课堂,力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唤醒儿童主体意识的课堂。卢梭在《爱弥儿》中也说:"教师应当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天性,珍视儿童短暂的童年生活,即教育必须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处处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所以小学语文课堂应着眼于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彰显儿童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教师自身在阅读过程中的回归"儿童化"中国传统教育中就讲究"教学相长",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互动的两个主体。因此就小学语文阅读过程来说,首先要转变教师自身的身份。教师要从自身由"成人"的思维转化为"儿童"的思维,当然这个转化是在遵循教师基本职责的前提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徐桂云 《考试周刊》2013,(74):190-190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开始普及。在小学生美术课堂中,教师崇尚学生个人艺术表现,摒弃技能培养,提倡儿童即兴绘画。这个教学理念的偏差,导致绘画内涵的缺失,无经典艺术的熏陶,表达浅薄,学生画技无序。人们甚至认为"范画"即照抄,扼杀儿童创造力,使天性受到限制。本文就"范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作用进行探讨,结合教学实例,说明范画演示的重要性,以期引起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农村儿童插上了梦想的翅膀,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远程教育资源使农村儿童获得了优质的教师资源,促进农村儿童全面发展,营造崭新的学习环境。提出了"今后对农村儿童远程教育资源的整合,提升资源开发的精度和深度;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资源应用水平;要让远程教育资源为农村课程改革服务"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