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减负”的生命意义的悟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起“减负”,有人说,它是顽症,难以根治;有人说,不能指望一纸行政命令解决问题,要打持久战;还有人说,学生“减负”,教师“加负”,要搞“战略转移”。一句话,“减负”难。那么,它究竟难在何处?应该如何克服这些难处?我们感到,从人的生命层面考察,分析什么是学生合理的学习负担这一基本问题,也许对“减负”有所启发。一、“负担”:人的生命运动之规限人同宇宙中的各种事物一样,乃是客观存在着的物质,都在一定时间、空间以不同形式运动着,运动是它们共同具有的根本属性。人与其他事物的不同点是:人有生命,但不是一般的…  相似文献   

2.
实施素质教育和减轻学生负担,是教育战线的两台重头戏。有人说,要减轻学生负重,就实现不了素质教育;要推行素质教育,就不能减轻学生负担。“减负”与推行素质教育是否水火不容呢 ? 学生的负担主要表现为“六多、一难、一重”,即辅导材料多、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竞赛多;学习内容难;心理负担重。这诸多的负担,来自于学校、教师,当然与社会、家庭对学校的期望值过高,教师的压力过大不无关系。要把学生从“六多、一难、一重”中解脱出来,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对手     
阅读下面的字,根据要求作。对手是什么?有人说,对手是要战胜的对象,要想尽办法击垮它;有人说,对手是竞争的伙伴,要在竞争中共同发展;有人说,对手是要攀登的高山,山越高,征服它就越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有人说,对手是论坛上的辩友,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会失去意义……请以“对手”为话题,写一篇章。  相似文献   

4.
桑民 《山东教育》2001,(1):14-15
学生负担减轻=学习时间减少:教学质量下降?这个等式,说它不对,可许多家长对“减负”不无担忧;说它对,哪岂不成了“减负”不对?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到了“山东省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宁阳二十四中。看了摆在面前的两份资料,心头的疑虑顿消:  相似文献   

5.
有人研究《陌上桑》,说罗敷夸奖的“夫婿”是一种“金头蚕”。有人研究孟浩然的《春晓》这首诗,说它的意蕴在于暗示人们在社会的风雨中青春容易消逝。对《最后一课》,有人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来审读它;对《蚊子和狮子》,有人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它;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有人从法学的角度来理解它;对《捕蛇者说》,有人是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阅读它;对《死海不死》,有人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讲析它;有人读《孔乙己》,欣赏它的“蒙太奇”手法;有人读《醉翁亭记》,品味它的“镜头”之美……这就是用视点变换、角度变化的手法来研究事物。  相似文献   

6.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一次中层干部会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反馈回来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把石头掏空”,张先生摇摇头;有人说把它放在木板上,张先生说“没有木板”;有人说“石头是假的”,张先生强调“石头是真的”……终于,有人站起来回答说:“速度!”张瑞敏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正确!”  相似文献   

7.
写教案是比较辛苦的.于是有人提出要革教案的“命”;有人认为“写教案”就是备课,于是反对;还有人取折中观点,说应该扬弃而不是“革命”。那么,教案该不该“革命”.能不能“革命”?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生命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最终要面对死亡;思想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可以让生命永恒。所以,一个教师不能没有思想。”其实不光是教师,凡是人活着,都得有思想,思想是人的灵魂,没有思想,人活着与动物也就没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9.
语文『姓』什么?--认识与从事语文教学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文到底“姓”什么?  有人说,语文的根本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因此,语文姓“思”;有人说,语文关 键 要提高人的精神底蕴,要弘扬人性,因此语文姓“人”;有人说,语文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于是语文姓“创”;……语文到底姓什么? 到底什么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 根本特性? 几十年了,这么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许多人还时不时犯 糊涂,我们语文界还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生命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最终要面对死亡;思想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可以让生命永恒。所以,一个教师不能没有思想。”其实不光是教师,凡是人活着,都得有思想,思想是人的灵魂,没有思想,人活着与动物也就没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1.
对教师来说,仅从量的控制来减轻课业负担是容易的,难的是如何科学地“减负”,达到“减负”不减教育质量的目的。这里,笔者想结合自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介绍一种科学“减负”的好方法———指导学生建立“错解档案”,供大家参考。一、如何指导学生建立“错解档案”1、思想动员每接收一届新生的第一堂课,我总是先进行思想动员,让学生认识到建立“错解档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要求学生做好物质准备:一本硬封面笔记本,一支红笔。2、交给方法①“错解档案”必须记载以下四方面内容:a、题目。首先要把解错的题目,原原本本地抄一遍。…  相似文献   

12.
乐观者常乐     
有人问:“希望是什么?”悲观者说:“是地平线,就算看得到,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是启明星,它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有人问:“风是什么?”悲观者说: “是浪的帮凶,它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乐观者说:“是帆的伙伴,它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还有人问:“生命是不是花?”悲观者说:“是又怎样?开了落了也就没有了。”乐观者说:“不,它能留下甘甜的果实。”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减负”应该说还只是起步阶段,但在“减负”的时候,必须明确与“减负”相关的几个问题,正确处理与“减负”相关的几个关系。一、“减负”与教育方针的关系建国不久,我国就确定了“把青少年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要真正贯彻好这一方针,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德育与智育,或“红”与“专”的问题上,我国大体上走了两个极端,一是重“德”而轻“智”,“文革”时期比较典型;二是重“智”而轻“德”,“文革”结束后一段时间内比较突出。应该说,“减负”有利于全面贯彻党…  相似文献   

14.
詹文龄在 2000年 6月 24日《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要辩证地看教育“减负”与竞争压力。说到减负,有人就凭字面把它错解为一个“量”的概念,因此就提出了类似“谁为老师减负”这样的问题。其实只要有兴趣,再重的担子挑起来也轻松,反之,再轻的担子也挑不动。这对成人和孩子来说都是一样的道理。有人在谈到减负问题时说:“所谓作业负担、考试负担只是表现,实际上都是竞争负担。只要竞争压力没有减轻,学生同样会为‘素质’之试疲于奔命。考试的激烈竞争源于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其实,缓解教育资源的短缺未必就能减轻竞争压力。大学…  相似文献   

15.
潘峰 《上海教育》2013,(4):109-109
探究性学法交流活动是切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探索,它曾经并正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崇中学子。问:“有人说,只要平时题目做得多,多做难题,成绩自然会提高,你的学习是否也是这样?”答:“题目不在多,而在精;练习不在难,而在‘窍’。面对众多的题目,要学会选择;对待同一个问题,要学会联系,学会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6.
妈妈的八卦     
A “妈,网上有人说我是老巫婆唉!”“未老先衰啦,小巫婆还差不多。”“我真那么坏?那么恐怖?”“上帝,怎么有人比我还了解你。”老妈一脸惊讶。 B “妈,我在宿舍里养了只鸭子,还给它起了名字,把它养得可肥了!”“是吗?你的同学怎么说?有没有嫌脏?”“没有,不过她们都说要烤鸭子吃,天天围着它流口水!”  相似文献   

17.
快乐是什么     
它是美妙的音符,和着节拍上下跳动;它是太阳,让自己的光辉与别人同享;它是月亮,在大地黑暗的时候化作一盏挂在天空的明灯;它是沁人的花,香飘十里感染着你和我。它是什么?它到底是什么?它是快乐。它是你我他都想永远拥有的快乐。快乐是什么?有人说:“快乐是存折上的数字。数字越大,我就越快乐。”快乐,快乐是钞票吗?不,不,富翁们答道:“我们不快乐,我们不快乐。我们时常担心有人偷钱,有人抢劫,有人对我们的生命构成威胁。钱越多,保镖越多,我们的心越来越重。”哦!快乐不能与金钱打等号。快乐是什么?有人说:“快乐是…  相似文献   

18.
Windows XP的又一补丁包SP2正式版终于破茧而出,虽然它的诞生日期被微软一拖再拖,但仍然受到万众期待。有人说,SP2是微软走产品服务路线的一块里程碑;有人说,SP2不过是微软推出的“臭虫清道夫”而已;也有人说,SP2的推出将会伤害到部分厂商的利益;还有人说,这次更新为盗版用户敞开了大门……到底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近SP2。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难做。为什么难?难在何处呢?难就难在主观题只有题干,没有选项可以利用,必须“白手起家”,既要“解”,又要“答”,而“答”还常常受到诸如字数之类的限制,三面同时“作战”,三个方面互相干扰。那么我们如何解答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呢?我认为可以用以下几种办法巧解这一类题。  相似文献   

20.
“减负”的话题说到去年,形成了一个高潮。推动起这一高潮的,除了多年以来积淀下采的“民怨”,主要的还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层层下达的“减负”令。有人曾细细计算:到去年初教育部下令“减负”为止,国家已就“减负”问题下发了49道“金牌”!“49道”的说法不知是否确切,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多年来“减负”态度之坚决仅此可见。 然而尽管如此,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到目前仍未解决。据了解,今年的寒假,绝大多数中小学生的春节就是在紧张的学习中度过的——许多学校虽然不再公开集中补课,但把补课的任务通过其它方式转化为学生繁重的自学。新年刚过,一位孩子才上三年级的家长就在汽车上抱怨:大年初一,就在家里陪着孩子做作业。因为一个寒假,儿子的学校仅作文就布置了15篇!其它作业就不必说啰。这才是小学三年级,高年级、初中、高中就可想而知,初三、高三就更不必说啰!由此推想下去:这才是寒假,开学之后,这又是一学年中的第二学期,每一个学生都将面临升级、升学——那境况就更不必说啰…… 为什么“减负”这一国家三令五申、社会和老百姓又普遍叫好的工作到今天仍难落实?换言之,为什么一件关系子孙后代的好事最终却不能做好、做到位?我们在新春伊始郑重地重拾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