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三角旋转式发动机”是新课程九年级(“司南版”)“内燃机”一节中的内容之一。教材在对活塞式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之后,以“信息窗”的形式相对于传统机器呈现了“三角旋转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是首次在新课程的教材中出现,只给了一个示意图和只有约140字的简述,而且还不是针对性的配图文字。这种做法确实有“朦胧引发好奇”的作用,但同时也给许多教师的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为此,笔者就“三角旋转式发动机”作一些基本介绍,以供参考(2002年8月第1版)。“三角旋转式发动机”俗称“转子发动机”,  相似文献   

2.
九年级物理从知识面来看已大大拓宽,并且从高新技术方面给予了更多的介绍,教材对学生来讲,能充分了解课本中知识的宽度、广度就不错了,但教材给教师却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知识深度方面的要求。本人就新教材中首次出现的三角旋转式发动机淡一谈自己的看法。三角旋转式发动机(俗称转子发动机)是一种较先进的发动机。新教材中对活塞式发动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工作原理方面的介绍,因在旧教材中也有介绍,所以教师比较熟悉。新教材对  相似文献   

3.
九年级物理从知识面来看已大大拓宽,并且从高新技术方面给予了更多的介绍,教材对学生来讲,能充分了解课本中知识的宽度、广度就不错了,但教材给教师却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知识深度方面的要求.本人就新教材中首次出现的三角旋转式发动机淡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实施当中,教材的选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遭到了各方的批评。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局限于“错误”诉说本身是无济于事的,应该把反思与批判的焦点落实在“新课程”教材选用的机制上。具体而言,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批判与反思:教材选用过程中的费用应该由谁来承担;是否应该对教材选用委员会的工作进行监督与问责;是否应该对教材出版和发行部门的经济与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在教材的选用过程当中是否应该听一听学生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教材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材观。一般人认为,把教材当作知识的载体,师生注重学教材,这种方式被理解为“教教材”。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一部分学者提出“用教材教”,强调教材的示范功能。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这种观念上的变革,既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四川教育》2003,(1):42
编者视点:教师工作责任感特别强的一个表现就是“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历来要求“钻深钻透”,这无可厚非。也就是说,弄懂每一篇课文,明白它在单元、本册、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了解教材的基本情况和知识涵盖,对教学很有好处。但是,我们先前“钻教材”大多给人一种“在教材下”的感觉———被动理解,追求一种“明白教材、忠于教材”的效果,结果我们大都成了教材的奴隶。教材的主人是教师,教材的主人是学生,教材的主人绝非单单是编者。因此,我们钻研教材的审视点应该挪一挪,应站在教材建设的高度,以新课程新理念为依据,…  相似文献   

7.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教师不仅要研究、分析、理解和掌握教材编写的意图,还要根据需要挖掘教材的相关因素,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新课程鼓励教师积极能动地处理教材,倡导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给教师留有了足够的空间,如何根据生物课程理念和学生实际合理有效地处理教材,是当前生物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新课程下生物教材处理要把握好六要点。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新教材,该如何使用呢?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是做教材的“复制者”,还是做教材的创造者?答案肯定是后者。我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相似文献   

9.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是根据新课程“先立后破”的工作方针,在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同时对原有的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了修订和改编,以利于实验区与非实验区之间的逐步衔接,以利于向新课程过渡的一套教材。应当如何学好这本现行教材,或者说,应当怎样顺利进行这一“过渡期”的教学实践,作为教者和学者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农村学校新课程的教学与教研,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对教师的培训理论多、口号多,但缺乏操作式的实效活动。“磨课”模式从关注教师的课堂操作开始,研究自身,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教材,研究教师间的合作探究等,着眼的是“教师操作”。所以,“磨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教师的“临床”经验,为教师在新课程下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抓手,给教师搭建了一个实施新课程的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程,就像一缕春风,给教育带来了春天,芳草青青,花红柳绿,语文教师也同样感到清新空气的扑面而来.新课程在为语文教师开创新天地的同时,也给语文教师出了一道难题: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如何处理“涨胖”后的语文教材.在这种情况下,“同伴互助”不失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正是在此理念指导下,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作出了重大的调整和变化,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更具有可读性和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种变革给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和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背景下教材资源得到了有力的扩张,但在教材建设多元化的同时,信息和表现手段的多样化也给历史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今合理取舍迅速膨胀的信息,是“笃守孤本、一叶障目”,还是“融合各家、博彩众长”?在课改试验的过程中,我们觉得迅速转变原有的教材使用观念,对比各家教材,精选优势资源服务于教学在当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以前的课程观念,认为教材(实际上过去的“教材”概念往往是指规定的文本)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教师讲好“教材”,学生学好“教材”,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新课程认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特别是教科书以外的课程资源是实施新课程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观认为,教材不再只是单纯承载知识的“教本”,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学本”。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教材更具有弹性和张力,给教师使用资料教学留下了空间,课本本身运用资料的现象也较普遍。以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为例,在专题“认识有机化合物”的课文中就有7个资料。将教材内容与教学资料进行有机融合,进行创新性思维认知活动,进行人文科学精神的浸润,实现学生人格、情感和观念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李德藻先生的《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比较》一文,抓住“对西周分封制描述的差异”“关于皇帝制度描述的差异”“关于‘君’‘相’关系描述的差异”作了比较。这种案例分析确能给人较大启发,尤其是提出“在新课改中一定要抛弃以教材为本的观念,使用任何一种教科书都要有自己的教学处理”,这是很有价值的。美中不足的是,李先生没有对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行探讨,而在笔者看来,这种探讨应当是更有意义的,它至少可以为新课程实施者提供应对之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观,重新认识教材的本质和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不再是教学中唯一的“法定文化”,教材的功能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新课程理念认为,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的教学活动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话题”进行交流.从而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教师不应该只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应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促进者。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地促进认识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实现阅读从教师讲解分析变为学生自主阅读。为此,笔者提出:(一)构建三角互动的自主阅读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具体指“学生、教师与教材三角互动的自主式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三角”即学生、教师与教材,每一个都可能是创始者,每一个又都是另两个的“环境”。互动指在创造活动中,甲个体的创造内容与乙个体的创造内容,甲创造者与乙创造者之间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国大部分普通高中物理选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必修加选修教材,与之前1995年版两本必修加一本选修教材相比,有所变化,突出了物理实验,强调思考、讨论与分析,增加了可供选择的研究课题,以及大量插图和分析图例。与进入实验阶段的新课程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体现在体系上,仍以物理学科知识体系编排教材;在内容上,与科技发展前沿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距较远。因此,这种版本的教材可以称作是从传统课程走向新课程的“过渡教材”。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展,人们对课程、教材、学科、教科书之间的关系有了正确的认识,教材的观念开始呈现出新的转向。这种转向的根本特征是“范例性”,即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