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2,(12):47-48
幼儿情绪的行为反应是指伴随在幼儿情绪过程中的相应的行为反应。如伤心的时候,有的幼儿会哭,有的则能忍住不哭;高兴时,有的幼儿会欢笑,而有的则仅仅是抿嘴微笑,甚至连笑都不笑,只是心里高兴罢了。“哭”、“忍不住哭”、“欢笑”、“抿嘴微笑”等等都是幼儿情绪的行为反应。不同的情绪,幼儿会有不同的情绪行为反应;而同一种情绪,不同的幼儿也会有不同的情绪行为反应。研究幼儿情绪的行为反应,对我们做好幼儿园的心理卫生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①通过幼儿情绪的行为反应,我们可以了解幼儿的情绪状态。从情绪情…  相似文献   

2.
如何面对幼儿家长的指责文/戴向阳当幼儿家长指责教师或保育员过失的时候,教师或保育员或多或少有些想法。有的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而委屈,便在家长面前发牢骚;有的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便不理睬家长。我认为这两种做法部是不正确的。当遭到幼儿家长指责时,教师...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要将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充分调动幼儿的主体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合理的指导方式有助于实现这两者的结合,角色游戏的指导方式可分为外指导和内指导两种。外指导是指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对幼儿的具体游戏行为进行现场直接指导。例如,在“医院”游戏中,教师发现有的“病人”没有挂号就去看“医生”,就告诉他们“看病应先挂号”,但这种指导方式往往会中断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内指导是指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和幼儿共同处于游戏情景中的指导。例如,教师发现有的幼儿将“娃娃”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发展,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幼儿。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个性、生活习惯及家庭背景,教师对每位幼儿的认知和评价不同,导致有的教师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幼儿。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中一班数学活动中的几个片段.以此来分析师幼互动中存在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在国内,幼儿在就餐环节不允许说话可能是绝大多数幼儿园常规的基本要求。在国内幼儿园里的就餐环节,我们能听到的就是幼儿碰碗、扒饭、喝汤的声音,幼儿只有想添饭时才会举手大声告诉教师,有时我们也能观察到幼儿微妙的眼神交流,或听到他们对口型一样的小声交谈。有的教师会选择在幼儿吃饭的时候放一些轻音乐,有的教师会给幼儿介绍菜谱,但多数时候幼儿是安静地吃饭,教师在旁边观察等待。那么,美国幼儿园的就餐环节幼  相似文献   

6.
同伴冲突蕴含了丰富的幼儿发展机会,教师在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引导非常重要。然而,对当前教师应对幼儿同伴冲突方式的调查却发现,教师主要通过直接判断、询问当事幼儿或第三方的方式了解幼儿同伴冲突起因,多数教师没有关注幼儿同伴冲突行为。“权威仲裁”是教师最常使用的处理方式。这使教师应对方式总体呈现出经验性特点,反映了教师对幼儿同伴冲突的发展价值认识不足。教师应对幼儿同伴冲突的正确方式应是充分赋权幼儿,关注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过程,通过引导幼儿深度思考、自我表达和共同协商,支持幼儿主动解决同伴冲突,并从中获得社会性、认知、情绪等多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探索型主题活动是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宜、适度地予以支持的系列活动。教师语言的正确引导和适当运用,对活动的顺利开展是非常重要的。现以探索型主题活动“鸭”为例,谈谈教师的语言对活动的影响。一、“鸭子有脚蹼会游泳,鸡没有脚蹼所以不会游泳。”———用语言引发幼儿更多的问题“提问———回答”是一种普遍运用的方法。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也可通过提问来活跃幼儿的思维,拓展思维空间,引发更多的问题,激起幼儿的学习欲望。有一天,大家在讨论“鸭”的主题活动,有的幼儿说,…  相似文献   

8.
范秀娟 《早期教育》2002,(10):33-33
当游戏活动告一段落的时候,教师便会组织全体幼儿围坐在一起,以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方式来引发他们讲述游戏中的情况,有时,还会以评比的方式强化幼儿某一些认知或品德行为。在这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按主观臆想,把现成的正确答案呈现给幼儿。由于教师处于问题发起和讲述组织的地位,难以充分地调动幼儿参与讲评的积极性、主动性,幼儿往往只是被动地应答或被动地听讲。  相似文献   

9.
《学前教育》2006,(10):30-31
大便难是小班幼儿入园后的一大难题。有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蹲便方式,不愿在幼儿园排便,因而常常憋便或直接便在裤子里;有的幼儿依赖性强,大便时需要成人陪同;还有的幼儿常常因贪玩而导致憋便。这些不良的排便习惯,容易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而不愿来园,导致家园之间产生误会。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细心观察和了解,用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相似文献   

10.
在幼儿园一天生活中,面对幼儿各种不合规范的错误行为,不少教师采取惩罚的方式来纠正幼儿。惩罚虽然能制止幼儿的错误行为,但很容易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尊重幼儿的人格”,有的幼儿在受罚后会出现暴力行为,有的幼儿会拒绝学习,对教师不友好;即使幼儿表现出顺从,也可能是出于怕受罚。  相似文献   

11.
一、“管”应与培养幼儿天真活泼的性格,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是一致的。教师要管幼儿,并不是要求把幼儿管得像木头人似的,应符合幼儿的性格特点。该严的时候严,该松的时候松,想办法让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如上常识课“认识长颈鹿”,教师一开始就让幼儿围坐在一起边看电视片“长颈鹿”边让幼儿自由讨论,积极的思考、回忆,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同时利用图片吸引幼儿。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在教师的启发提示下很快较好的掌握了长颈鹿的外形特征,饮食及生活习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幼儿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教师…  相似文献   

12.
孙雯 《山东教育》2002,(12):62-62
一、树立新观念,正确地看待孩子在幼儿教育中“求异”被上升为教育目的,幼儿从事任何一项活动,教师都要求幼儿做到“和别人不一样”。但有的教师受旧观念的影响,喜欢幼儿规规距距,顺从听话的“乖”幼儿,不喜欢“淘气”的幼儿,实际上“淘气”是儿童喜欢探索的心理特点在行为上的反映。幼儿淘气,一般是由于他们的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这往往会给教师带来“麻烦”。但从幼儿的发展来看,淘气是他们思维力、想象力及创造力在探索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表现。因此,教师要树立新观念,正确看待幼儿,给予淘气幼儿以理解和宽容,以保持…  相似文献   

13.
许多幼儿园班级设有气象角,其目的通常在于让幼儿通过记录,了解天气的变化,并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这些气象角有的是教师事先做好气象标志(如晴天、阴天、雨天等),再做一个转盘,每天让幼儿转动转盘上的箭头来表示当天的天气情况;有的则由教师事先画好表格,幼儿每天在表格的相应位置上打“√”,以表示天气状况或填上数字来记录当天的气温情况。  相似文献   

14.
很多时候,我们学着许多教师的语态或凭着惯有的言语方式随心所欲、漫不经心地使用着课堂用语。如同鱼在水里游但从不知分析水的化学元素,鸟在空气中飞但从不知分析空气的构成,我们“生活”在语言之中却很少有人回首品析一些“教师集体课堂语言”。  相似文献   

15.
曹文花 《山东教育》2002,(12):30-30,31
在幼儿园里,幼儿“告状”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是幼儿“见义勇为”的表现,是寻求老师保护的武器,更是对老师信任的一种反映。但有些教师对“幼儿的“小报告”不是置之不理,就是敷衍了事,有的甚至大声斥责,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对幼儿的身心是极其有害的。我们应寻求一种对待幼儿“小报告”的办法,做到既有利于施教,又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笔者凭多年的教育实践,借此机会提几点建议。一、抓住幼儿打“小报告”的机会,对其进行语言训练幼儿打“小报告”是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他想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能得到…  相似文献   

16.
对N市L幼儿园中班四名教师的非参与性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主要用“询问”和“看”两种方式判定幼儿的负向情绪表达,并结合年龄、性别、性格等多方面判定幼儿的负向情绪表达;教师通常采用转移注意力、劝诫、责备、冷静法四种策略应对幼儿的负向情绪表达。研究发现,教师在应对幼儿负向情绪表达的过程中否定倾向过多,建议教师面对幼儿负向情绪表达时,由“否定、排斥”转变为“理解、认同”,由“简单设问”转变为“推断性表述”,由“控制、克制”转变为“排解、疏导”。  相似文献   

17.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新课程对新时期的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而校本教研制度的确立也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制度保证。在学校倡导校本教研的时候,叙事研究成为了一线教师所青睐的一种“平民研究方式”,有的人认为,“叙事研究”,只是一种研究方式或研究方法而已,然而,笔者觉得,“叙事研究”也是一种研究态度,一种生活方式,它的兴起为教师在思考中生存,在生存中思考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叙事研究的兴起正逐渐在改变着教师的研究方式、思考方式和生存方式,也预示着一种新的文化走向的逐步形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我画我心——在绘画活动中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通过画面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收集到大量的供研究的幼儿绘画作品。然而这些作品很多时候是按照教师的意愿完成,甚至是经过了教师的“修改”。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展现个性,表达情感,让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幼儿的心理状态,我借助于日记画这一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交通标志”的综合活动中,我首先引导孩子们一起回忆上次参观大马路时在路边见到的几种常见的标志,如“禁止鸣喇叭”“禁止机动车通行”等,鼓励他们说说这些标志的作用和意义。然后,我引导幼儿一起观察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标志。最后,幼儿相互讨论并动手设计自己想做的不同标志。设计活动开始了,孩子们都认真地开始了自己的设计活动,有的画了表示“禁止后退”的标志,有的画了“不准停自行车”的标志……他们正努力、专心地用自己的方式在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呢,忽然,第六组传来了孩子们小声的议论声,赵希瑞说:“看,…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教师常常被看作是教育的主体,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教育幼儿,幼儿被看作是无知的:教师教,幼儿被教;教师思考,幼儿被考虑;教师讲,幼儿温顺地听;教师选择学习内容,幼儿适应所学习的内容。教师充当“园丁”的角色,把幼儿当作“花朵”修修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