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科技扶贫解决贫困地区人口温饱、彻底摆脱贫困奔小康、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为目标,深刻论述了科学技术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中的作用;科技扶贫的根本是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关键是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健全各级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技服务体系,加速农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并提出了当前科技扶贫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莫鸿业 《大众科技》2010,(11):198-200
以科技扶贫解决贫困地区人口温饱、摆脱贫困奔小康、实现广西贫困地区快速发展为目标,阐述广西科技扶贫工作的现状及科技扶贫的主要模式和成效,并提出了下一步广西科技扶贫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王青怡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3):233-235,241
科技扶贫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贫困地区社会综合生产力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也是中国科学院将科研成果推向社会 ,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措施。1 科技扶贫工作回顾1 987年至今 ,我院坚持科技扶贫、开发治本的原则 ,始终把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作为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 ,组织生物学、地学、化学、物理学、数学、技术科学等学科的科研人员 ,到全国各贫困山区、牧区、老少边区和中低产地区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 ,选择典型区域进行试验示范 ,取得可喜成绩。这项工作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 98…  相似文献   

4.
在对广东省贫困地区的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如何以科技为支撑,在各贫困区域开展扶贫工作,培养科技人才,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推动扶贫"双到"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并提出科技扶贫开发的相关关键性战略,以全面落实"双到"工作,响应国家反贫困号召,以科技的力量带动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科技扶贫文化障碍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五”以来,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由救济型经济开发转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这是扶贫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标志着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工作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但是,当前科技扶贫工作发展并不平衡,科技开发的整体效益仍不显著,还有少数地方近10%的贫特困户尚有温饱之忧。科技扶贫工作还处在零星分散、波动应付的状态,没有形成规模效益。科技服务工作,往往只停留在某项技术某个品种,某个环节上,有很大局限性;支柱产业开发在与科技部门配合中,往往出现许多不协调和不尽人意的事情等;总之,贫困地区科技扶贫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地理环境恶劣,人员素质低下,经济现状困扰等,但文化的滞后性不能说不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成思危:农村扶贫工作要坚持开发式为主的方针成思危在全国贫困地区建设和谐新农村理论研讨会上说,当前中国农村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全面发展的开发式扶贫道路,受到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拥护,也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为国际反贫困事业贡献了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在对广东省贫困地区的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如何以科技为支撑,在各贫困区域开展扶贫工作,培养科技人才,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推动扶贫“双到”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并提出科技扶贫开发的相关关键性战略,以全面落实“双到”工作,响应国家反贫困号召,以科技的力量带动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岗底模式”科技扶贫机制创新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将科技扶贫项目与当地自然、人力资源有机结合,将外部支持和内源发展有效衔接,走出一条自我脱贫,参与式内源发展之路,创造了扶贫开发和保护生态相结合的“岗底模式”。从政策观念、扶贫理念、治山理论、技术方法、经营管理五方面,建构了“岗底模式”科技扶贫机制创新模式。对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参与式扶贫机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经过“八七”扶贫攻坚 ,我盟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 ,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但是我们也看到 ,进入新世纪之初 ,我盟农村的贫困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还有相当一部分农牧民没有解决温饱 ,初步解决温饱的群众脱贫基础尚不巩固 ,因灾返贫、致贫现象比较普遍。据统计 ,目前我盟贫困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例高达 2 5 %以上。根据农村贫困的现状及特点 ,今后我盟扶贫工作措施的制定就要致力于巩固温饱 ,提高贫困人口收入 ,增加贫困人口就业 ,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实践证明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种养业 ,管好用好扶贫资金 ,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扶贫等等 ,都是解决我盟农村贫困的有效措施。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组织实施劳务输出 ,可以说与以上几点同等重要 ,是切合我盟实际 ,可以有效解决我盟农村贫困问题的又一可行措施。1 劳务输出的必要性1 .1 劳务输出可以解决贫困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是当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二元经济的阻挠下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隐性失业的形式散布在农村 ,而贫困地区的农业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10.
科技扶贫项目管理创新研究: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扶贫开发工作将着重解决贫困地区"生活好"的问题,科技助推"造血式"产业扶贫面临供给侧改革、创新创业、科技体制改革、"互联网+"和国家五大发展新理念等利好政策机遇,而现有科技扶贫项目管理制度与之不相适应,改革刻不容缓。研究认为,"造产业、造人才、造服务、造机制"是科技扶贫工作的着力点,科技扶贫项目应树立"简化流程、方便基层、以人为本、注重绩效"的管理新理念,并应构建以项目分类管理、定向转移支持、经费科目"一提二放三增三减"为核心的管理新制度:提高间接费中的绩效支出比例,放开劳务费和设备费使用范围,增加基础设施维修改造费、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费、租车费,取消出版文献费、国际合作费、燃料动力费。新制度框架符合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整体取向,对全国科技扶贫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村技术转移体系是农业科技成果从研发、转化、推广到应用的系统过程,是农业科技成果传播扩散到生产一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国农村技术转移体系主要包括以科技项目、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组织和政府技术推广部门等为载体的转移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技术转移体系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科技扶贫工作,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农村技术转移体系尚存在着机构体系不健全、服务不到位、转化效率低等问题。伴随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对农村技术转移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面临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薄弱和农民素质较低的问题,如何使农村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和科技扶贫工作形成良性互动,成为摆在农村技术转移体系建设面前的重要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是我国科技扶贫的先行者和践行者。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统一部署,中国科学院承担了4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定点扶贫任务,包括内蒙古库伦旗、广西环江县以及贵州水城县和六枝特区。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发挥科技综合优势,根据贫困地区地域特点,通过部署科技扶贫项目支撑帮扶地区产业发展和脱贫增收,构建服务贫困地区发展的科技扶贫网络,培育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取得了显著的帮扶成效。在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2018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中国科学院定点扶贫工作考核等次为第一等次“好”。  相似文献   

13.
在贫困地区,如何把“星火计划”取得的阶段成果与扶贫开发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贫困地区坚持依靠技术进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逐步形成以科技为支柱的商品经济,这个问题值得研究。本文介绍了达县地区大巴山区在组织实施“星火计划”管理工作中,抓科技扶贫,促星火燎原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是中国科学院定点帮扶县。文章回顾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在水城县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主要内容和成效:发挥综合科技优势,结合水城县实际情况,打造特色科技扶贫项目,重点培养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总结成功经验,探索科技扶贫助推"三变"改革的新模式,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精准扶贫,建立科技扶贫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张涛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10):1218-1222
在30余年科技扶贫工作实践中,中国科学院始终秉持“科技扶贫提升贫困地区自我‘造血’功能”的理念,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助推脱贫解困”“科技智库服务宏观决策”2条工作主线,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理论研究、技术研发与决策服务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科与平台优势、成果和人才优势,在促进定点帮扶地区脱贫解困、支撑国家脱贫攻坚考核评估、助力世界减贫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作出了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6.
刊中报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1998年的42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4.6%。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较快发展,沂蒙山区、井冈山区、闽西南地区等革命老区群众的温  相似文献   

17.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科技扶贫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从制度设计上看,科技扶贫是一种具有可持续扶贫作用的形式。首先,虽然资本不足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但事实上,资本的投入虽然必不可少,但技术进步也能部分达到替代贫困地区短边要素的效果,在贫困农村现有条件下,采用适宜的科学技术无疑是利用劳动力充裕的优势,突破资本“瓶颈”制约的最好手段;其次,通过培训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可以使对现代科技知之甚少甚至持怀疑态度的部分贫困农民增强依靠科技增收的意识,并有可能将这种意识转变为一种自觉的学科技用科技的行为;第三,在科技扶贫过程中所推广的科学技术,一旦被贫困农民掌握,就可以对他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持续的作用,并内生化为他们的生产习惯,从而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坚持科技扶贫实现精准脱贫促进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科院是我国"科技扶贫"的发起者、倡导者和实践者,30多年来,在扶贫工作中创新地提出了"异地搬迁扶贫"、"异地股份制扶贫"、"技术引进扶贫"和"依托野外台站长期驻守扶贫"的发展模式,为科技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做出了突出贡献。文章在全面回顾中科院科技扶贫开发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中科院实施精准扶贫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农村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民创业正成为我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驱动工作之一,也是农民实现脱贫致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以创新、创业、就业为导向的扶贫开发模式符合我国当前精准扶贫的内在要求,是对传统扶贫模式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深刻认识双创扶贫的内涵,透过我国贫困地区在双创脱贫工作中的实践成效,探索双创背景下精准扶贫的新模式、新路径,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现代畜禽养殖业既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也是农村、农民赖以生存的传统产业。它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破解"三农"困局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如期、保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因地制宜,依靠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来助推精准扶贫,发展贫困地区畜禽特色养殖产业,使产业走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道路,既可带动当地饲料、养殖、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又能带动当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已成为当今扶贫产业中新的闪光点。文章阐述了畜禽特色养殖与精准扶贫的关系,分析了科技创新在畜禽特色养殖精准扶贫中的成效,并结合实践提出了畜禽特色养殖助推科技扶贫的相关政策建议,力求为我国科技兴农与精准扶贫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