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强 《政治思想史》2021,(1):1-45,198
沃格林的《政治观念史稿》以政治观念的“唤启”功能为出发点,将观念史和政治史融为一体,探索西方文明几千年的演变路径。全书以宏大的叙事方式,通过分析希腊化时期“精神的瓦解”、基督教兴起与西方政治秩序的构建、中世纪神圣帝国秩序,以及宗教改革以来现代性的兴起及其危机,提供了西方文明共同体形成、发展、内外变迁及衰落的全景分析。这不是一部通常意义的政治观念史著作,它是关于西方政治秩序演变的历史分析,是一位杰出思想家对西方文明如何导致现代性以及如何克服现代性危机的哲学诊断。  相似文献   

2.
列奥·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思想以其古典政治哲学为背景,立足于对现代性危机和古典政治哲学危机的双重批判之上.其自由教育思想具有保守主义、精英主义和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明显色彩,但其对自由教育之真谛的阐发和对如何开展自由教育的探索仍对我国高校自由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大学应有其坚持一贯、不同流俗的办学理念;其次,通识教育应有崇高的目的和系统的教学计划;再次,施特劳斯以阅读经典原著为主的自由教育方式对改进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教学有重大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群主义源于亚里士多德对"城邦"的界定,现已成为西方政治哲学中一种较系统的学说.社群主义建构了以社会本原取代个体本原的哲学形而上学;以社群中心取代个体中心的政治哲学;以公共的善取代个体权利优先性的美德哲学.这种理论的自觉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性所引发的西方社会危机.然而,对社群与传统的抽象化理解,使它在解决西方社会的现代性危机上陷入了理论和现实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孙颖  韩秋红 《教学与研究》2023,(12):109-119
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是贯穿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史的主题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围绕现代性价值体系及其内在发展逻辑主要形成三条批判理路:一是哲学维度的理性主义批判。针对启蒙理性这一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精神内核,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让现代性的理性理念以完整形态得以正确应用的发展方案和主张“瓦解的逻辑”的否定方案,在关于启蒙“再启蒙”的思辨中走向重建与解构的分野。二是经济学维度的普遍异化批判。从“物化”到“新异化”,西方马克思主义揭示资本主义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时代社会关系异化普遍化的进程,以价值批判立场要求人的本质和社会本质的复归。三是政治学维度的极权主义批判。从“新控制形式”到“生命政治”,西方马克思主义揭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虚假性及现代官僚政治体制的极权主义危机,对现代政治持怀疑与否定态度,将建基于主体间包容性的参与式民主与新社会运动视为个体与共同体“和解”之路与期许。总的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百年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路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方社会本土化中的批判特色,但其马克思主义底色的缺失和对马克思主义本色的销蚀则需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5.
自由教育与美好生活-施特劳斯学派自由教育观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梳理了以列奥·施特劳斯以及艾兰·布鲁姆为代表的施特劳斯学派的自由教育观。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一学派的自由教育观念,本文首先评述了他们之反思的哲学起点(对现代性的反思与对相对主义的抨击)和现实起点(现代民主制度下自由教育的危机),继而就“美好生活”和“伟大著作”这两大主题提炼出该学派的自由教育主张及其背后的政治教育意蕴。本文认为,施特劳斯学派的教育主张是一种精英主义的教育观,他们对经典名著的推崇,对于德性与教养教育的标举,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被贴上“保守主义”标签的重要政治哲学家,奥克肖特和施特劳斯曾在如何看待霍布斯的问题上有过交集。他们关于霍布斯的不同论述与这两位思想家自身的政治哲学立场密切相关。以霍布斯这个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为突破口,比较奥克肖特和施特劳斯思想的相似与差异,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两人所共同关注的政治哲学问题及其可能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在东西方都不可避免的现代性危机中,人们将视野开始转向非理性的"身体"。在现代性背景下,可以身体为视角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本质。在中国古代,君的统治合法性来自于天,君作为天的代理来管理国家,而具体的政治管理则是由君与臣共同执行的,所以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展现的就是君的身体与天、臣、国三者同构性的图景。  相似文献   

8.
政治正当性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源自于一种特定的自我理解,一种“个体先于政治社会”的观念。这种自我理解并不是“自然的”,而是在西方现代性转变出现的一种特定观念,并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成为主导性的社会想象。本文探讨这种自我理解之形成的哲学基础与历史脉络,试图以一种辩证的方式避免“决定论”和“偶在论”的简单化解释,既强调西方现代转变的文化与历史特殊性,又注重阐明这种转变的内在实践逻辑。由此澄清政治正当性与现代性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词源学上,现代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与古代相对,蕴含着一种"新"的时间意识。从哲学上看,西方近代以来有古典意义的和现代意义两种现代性。古典意义上的现代性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其实质是启蒙的现代性。从政治哲学上看,西方的现代性主要经历了三次浪潮。启蒙的现代性、特别是其政治哲学向度外化到社会领域,便会形成以改造世界和社会为目的的现代性冲动,并从事社会行动。  相似文献   

10.
从施特劳斯在《自然权利与历史》一书中的政治哲学视角,分析《纯粹理性批判》中"历史观念"的思想倾向,进而阐述康德对哲学现代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式及其对哲学现代性的推进,加深了现代性的危机。从事实和价值两个层面,阐明康德提出的"物自体"概念,对于其"历史观念"所起的作用,正是与《纯粹理性批判》中"时间"概念的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解释,才保证了康德"历史观念"的自身融贯。  相似文献   

11.
刘学坤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5):103-110,124
西方政治与伦理经历了由合到分的过程,二者的分离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后果和教育后果,政治不断暴露出伦理缺陷,公民走向政治冷漠.以课程和非课程形式存在的专门的政治教育在这一背景下出现,并成为政治的重要设置,保持适度政治热情成为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政治教育无法挽救西方的政治困境和社会的现代性道德危机,西方教育和政治教育的转向在根本上是其教育救国论的延续.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运动为西方国家带来了昌明与繁荣,但与此同时,西方机械唯物论、二元论、人类中心主义和唯科学主义等现代价值理念也导致了现代性的“合法性”危机。后现代文化思潮的涌动和盛行正是对现代性危机的反叛与重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者试图在怀特海过程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有机主义的后现代世界观,以期重塑抑或重振西方现代文明。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核心理念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可谓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它们之间的交融与碰撞为人类文明的延绵甚或重建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西方后现代思潮与教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方后现代思潮是人类生存危机和文化危机在哲学与文化层面的反映,它的根本特征是反“现代性”、反形而上学,它主张多元、崇尚差异、推重创造。但后现代思潮的教育思想者在教育目的、师生关系和课程内容上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其思想和对教育问题思考的新视角,给教育研究开拓了一片新领域。  相似文献   

14.
自由教育具有政治性格:柏拉图的自由教育是一种哲人城邦需要的关注美好生活的教育;赫钦斯的自由教育是一种现代自由民主体制需要的针对大众民主的教育,是对古典自由教育的背离,但它迎合了大众民主社会的需要,其旨意在于为现代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是一种柏拉图式的教育,基于对现代性危机的洞察及其拯救的考虑,强调人的卓越与对美好生活的探索,迎合了国家发展与强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实力地位的地缘政治分析应集中于其地理现实的诸方面。“海洋商业文化”和“大陆农业文化”的双重地缘政治特性决定了中国独特的地缘文化心理。它的生存哲学和国家的自然生长规律并不相悖,它在追求更符合地缘政治规律的路径。然而,西方的政界和学界都对之产生了相当程度的误解或偏见,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会威胁美国和西方世界。实际上,中国始终要面对特殊的地缘政治现实,它的地缘战略是审慎的。  相似文献   

16.
列奥·斯特劳斯的政治哲学从自然的层面来理解权利,从而强调了权利的绝对性特点,并由此反对历史主义将权利完全相对化的错误思想。对绝对性权利的寻求,并使其在社会中得以体现正是政治哲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但是,斯特劳斯却以“隐微”与“显白”的理论认为大多数的人是无法正确地运用自己的理性的,因而使得其政治哲学体现出了明显的保守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17.
解读政治的现代性——兼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政治的现代性是指政治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本质特征,它是社会现代性的一个方面。现代政治明是在政治现代化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说是现代化的结果,是政治现代性的一个具体体现。政治明对于实现整个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结合中国国情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现代性?现代性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现代性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列斐伏尔在其著名的《现代性导论》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回答:(1)“现代性不是本质,而是一种情境”。(2)“现代性起源于(马克思式的)总体性革命理想的失败”。(3)“现代性是对总体性革命的拙劣模仿与替代”。(4)总体性革命的不断失败导致了现代性不断发展与日常生活的不断危机,这反而使得总体性革命变得越来越成为迫切需要。(5)总体性革命不再可能发生于经典哲学意义上的历史必然性统一性过程中,但可以在日常生活的艺术化瞬间中成为可能。虽然列斐伏尔错误地否定了马克思现代性政治革命概念的经典意义,但对我们理解中国现代性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性语境下,美学作为关于身体的话语而出现。它一方面关涉艺术,成为所谓艺术哲学,另一方面指向政治。现代美学与艺术、政治的这种关系是理解萨特美学完整性的基础。如果说萨特前期哲学建立的是一种“感性学化的”现象学,那么他的后期哲学更是在此基础上发展为美学化的历史哲学。因此萨特哲学作为他的探索自由之路,乃是美学化的哲学。这种哲学必然地走向政治实践,而政治问题在萨特这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身上,又是同样必然地成为美学问题,转化为艺术冲动。整体化地考察萨特就能发现萨特美学是以“自由”贯之其中,萨特的美学就是他探索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庄子哲学是一种以追求超然生命为旨趣, 以“道”的体认, 齐万物、齐生死为认识前提, 以“坐忘”为践履的系统的生命哲学, 现代性场景中的自我生命呈现出自我张裂、批判性反思力的弱化, 终极追求动力的丧失, 价值目标的短视和自我认同的危机。庄子哲学在与现代性遭遇中彰显出它的价值, 这种价值体现在它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自我拯救的“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