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古代青铜纹饰丰富多彩,这些经典艺术的文化内涵深刻地影响着浸润着中国篆刻艺术。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可分为三大类:几何纹,动物纹,人物活动纹。古代青铜纹饰对篆刻艺术的影响体现在:青铜器形制对印钮艺术上的影响及运用;青铜纹饰在印章边款艺术上的应用;青铜器纹饰在篆刻印面章法和字法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青铜纹饰丰富多彩,这些经典艺术的文化内涵深刻地影响着浸润着中国篆刻艺术。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可分为三大类:几何纹,动物纹,人物活动纹。古代青铜纹饰对篆刻艺术的影响体现在:青铜器形制对印钮艺术上的影响及运用;青铜纹饰在印章边款艺术上的应用;青铜器纹饰在篆刻印面章法和字法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淮河中游地区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以鸟纹和纤密的蟠螭与蟠虺纹构成韵律感极强的主体纹饰,具有活泼、自由、生动鲜明特点。其纹饰特点的形成是因为东周政权对本地区统治力的减弱,根植于本土文化的深厚积淀以及淮河中游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形成了这里青铜纹饰兼容并蓄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在商周时期作为王权象征的青铜器,除造型有其一定的规制外,纹饰亦独具时代特征,以饕餮纹、龙纹、羹纹、鸟纹、蝉纹以及后来的窃曲纹、重环纹为主的纹饰,给人以威严、庄重又神秘的感觉。青铜纹饰的这种风格,直到礼崩乐坏、王室衰微、诸侯兴起的春秋时期才有改变,表现一定社会生活情景的写实性纹饰开始出现,狞厉的美逐渐为清新的艺术风尚所取代。这些写实性纹饰按其制作工艺区別,可分为铸造、针刻和嵌错三种类型,其中,在青铜器上嵌错金属纹饰的技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中山国墓葬遗址出土的文物数量多,制作工艺精湛,器物造型变化多样,构思精巧,纹饰优美。无论陶器、玉器、青铜器还是金银器,特别是动物纹艺术既有中原文化的气韵,也有游牧文化的原生态浪漫气质。青铜器中的山字形铜翣,不仅是中山王权利和地位的象征,而且蕴含着神秘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虢国青铜器纹饰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以其精美多样性在中国青铜器发展上占有重要一席,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虢国青铜器纹饰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趋向朴素、明朗、简洁,反映了虢国文化独特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鸱纹在商代后期至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造型和纹饰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易于辨认,鸱即猫头鹰,用它作为祭祀重器的装饰纹饰,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本文试从商周时期的青铜形尊、卣的艺术特征分析开始,通过青铜器社会中的功用以及原始人类的图腾、崇拜及商周先民思维习惯、社会风俗入手,分析一下形尊、卣的社会本质及内涵,有助于我们理解商周社会的宗教、礼仪、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西周是一个重礼教的社会,青铜器在这里不仅是贵族身份和权利的象征器物,还是神权的一种表现,同时这与青铜器自身的纹饰与造型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西周社会生活也决定了鸟纹饰必然会大量出现在西周青铜器物上。  相似文献   

9.
商代晚期是我国古代青铜嚣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青铜铸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和提高.青铜器艺术成就也是前代不可比拟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青铜器的纹饰艺术,文章意从形式美的原理对商末青铜纹饰予以分析,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兴化府城隍庙角叶使用了独特的象首纹进行装饰。作为传统祥瑞体系的重要部分,象纹在中国纹饰中占据着独特地位。古代青铜器常以象首作为器身装饰,汉代佛教的传入加深了中国本土对于象的崇拜,民间传统中也有以象为核心的符号体系,海上丝绸之路也促进了象图像的传播。基于区域范围内民间信仰的局限并综合以上因素可以推测,兴化府城隍庙象首纹角叶是佛教等多元宗教、民间传统乃至青铜礼器艺术等因素共同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战国到两汉时期,巴式青铜器上大量出现的虎形纹饰或虎形饰件,是巴族进入青铜文明以后,以艺术手段再现原始时期虎图腾崇拜观念的产物,是巴人青铜文化的象征,不仅是巴文化区别于蜀文化以及楚文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巴民族虎崇拜心理意识的多重反映。  相似文献   

12.
虢国墓地为西周大型邦国贵族墓地,上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先后两次大规模发掘,出土了众多的西周中晚期青铜器,这些青铜器大多为青铜礼器,有少量的明器.从器物类型学的角度看,这些青铜器的纹饰、造型、范线、垫片以及制做方法等均属青铜礼器鼎盛时期的产物,具有器形固定化趋势和不断创新两大特征,在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认为该批青铜器应为鼎盛时期的产物,但达到全盛的虢国青铜器在西周晚期显然已有了衰落的前兆,这些可以从其固有的诸多特征上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3.
考古与文献可以证实,商周青铜器上的龙纹饰是对中原地区上古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体现着鲜明的区域性特征。生物进化与历史地理的研究成果,又为商周青铜器上龙纹饰的生物原型是中华扬子鳄,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于此基础上讨论龙纹饰的文化意义,实应导源于上古四灵观念的形成。四灵作为类属之长,是各类现实动物的代表,也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而此正是四灵纹饰与青铜食器建立关系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青铜器是北方民族早期创造出的艺术品,分布地域广,文化内涵丰富,特征鲜明,近年来它的出土为我们探索研究北方民族的草原艺术文化提供了依据。鄂尔多斯青铜饰牌中的鹰纹在北方民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此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典型代表,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生时期。青铜器作为中国奴隶社会特有的一种器物,充分的体现了奴隶社会明上下,别等组的礼制意识。而最能体现殷商青铜器设计个性的,是这一时期青铜器中的象生遣型。本文就以青铜尊为靖影对商代象生形设计的遣型、纹怖等物化表征进行阐述,从而折射出那个时代所独有的审美形态和美学意识。  相似文献   

16.
新干青铜器的虎形造型及纹饰,分为立体雕虎、图案化的透雕式虎足和线刻虎纹三大类。其中最典型又最负盛名的,就是立体雕虎中的伏鸟双尾青铜虎。新干青铜器的虎形造型及纹饰,是商代青铜文化在江南的典型代表,既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又展示江南区域文化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7.
春秋以后的青铜器上,出现了许多图像内容。在一些日常生活用具如壶、鉴、杯等上面有许多栩栩如生的生活画面,或针刻、或雕铸、或嵌错,图像一般是带状分层展开,以宴乐、攻战、采桑、戈射等内容为多。有的资料称之为画像纹,有的资料称之为燕乐狩猎纹,也有的称之为攻战纹,为叙述方便,我们姑且统称之为宴乐桑猎画像。郭沫假在谈到这一风尚时说:“有镶嵌错金之出现,有羽人飞兽之跃进,附丽于器物之动物,多用写实而呈生动之气韵。”这些写实性很强的青铜画像,不啻为我国古代青铜器  相似文献   

18.
三门峡虢国青铜文化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高度交融的产物 ,青铜器的类型、形制、纹饰和铭文蕴含丰富的文化内容 ,当其与政治、经济、军事等活动结合起来之后 ,进一步酿造出崇礼乐、尊鬼神、尚武勇的青铜文化。  相似文献   

19.
青铜器漫谈     
在我国考古学上,青铜器主要是指夏、商、周三代用铜锡合金铸成的器物。青铜器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以优美的造型,绮丽的纹饰和古朴的书法使艺术家赞叹不已,而且许多青铜器还有铭文,为史学家提供了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史料。从宋代开始,学术界就兴起了以青锕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金石学。长期以来人们从艺术、语言文字和历史等各个方面,对青铜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成绩斐然。下面,我们就以漫谈的形式,简单介绍一些青铜器方面的知识。一、青铜器的制作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因为颜色发青,所以叫做“青铜”。解放后,在河南省的郑州、安阳和洛阳等地都发现了商周肘代的铸铜遗址,其中安阳晚商的铸铜遗址竟达一万多平方米。在遗址中出土了许多用陶土制成的“将军盔”(炼铜用的坩锅,因形状象倒置的头盔而得名)、铸范和铜渣。考古工作者对这些  相似文献   

20.
商周青铜器是青铜时代的鼎盛期,它的青铜艺术作为当时政治力量的化身和时代特征的标志,以刚利的线条、谨严的结构、稳重的造型及华美的装饰.向人们展示了当时那超越世间的神秘力量和狞厉恐怖的美。其工艺精湛空前绝后,代表了整个青铜时代的艺术成就。文章通过对商周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特征的剖析,阐述其独特灿烂的设计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