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志英 《海南教育》2014,(18):91-92
我国悠久的历史中诞生了无数灿烂的文化,长期积累的传统文化必须被每代人学习和传承,这既是历史责任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经典阅读无疑是传承国学文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几千年中,中华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经典文学的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更是老生常谈的道理。近几年来,我国传统文学经典诵读在全国中小学乃至大学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可以使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经典诵读,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而且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措施。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经典文学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中华文化的自信,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现代文学作品和现代语文素材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出现,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过去读书治学的学术传统发生了巨大变化。伴随着经典阅读的缺失,中国现代文学课所应传承的人文精神,所应承担的"育人"责任,正在逐渐的淡化甚至消失。本文试图从传统思维方式的解构、经典阅读方式的解构、传统文学价值观的解构三个方面来解析经典阅读缺失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是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是造就和谐社会的文化动力。当前传统节日由于受消费主义的侵蚀及洋节的冲击,面临文化内涵流失、商业化趋势加剧等现实问题。重塑传统节日的时代价值,应聚焦于以传统节日助推爱国主义观念的时代传承,以传统节日助推集体主义观念的日常践行,以传统节日助推非物质文化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现代文学研究的许多领域都面临着重新审视、如何以坦然的心态面对历史经典与时代诉求不相适应的现实,如何使曾经滋养了几代人的文化资源在新的时代重新释放自身价值,如何最大程度地追寻并还原经典文本和隐匿在文本中创作主体的完整真实的面貌,都成为摆在研究者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学经典《三字经》包含了天文、历史、文化、伦理、生活等多方面内容,既是文化课本,更是道德教育读本。学校引导学生诵读《三字经》,对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将产生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诚然,在今天看来,《三字经》有一定的历史和时代局限性,其内容不一定完全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但其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德育思想,仍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力和一定的教育价值。教师应当在学校教育中,引导学生从《三字经》经典诵读中获得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有效传承。一、协同开展经典诵读和德育系列活动作为有着多年实践经验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发现,学校只有开展贴近学生,寓  相似文献   

7.
《原野》是话剧大师曹禺于抗日战争前夕创作的现代话剧经典。自出版以来,不同时期的导演对其进行了跨媒介、跨剧种的改编与排演,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成为现代经典文化传播中的盛事。由《原野》改编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出,现代文化经典对于整个中国文化史的赓续与新生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在进行地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时候,也应重视对现代文学经典的发掘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经典文学是能经受住历史和时代考验的作品,具有权威性、思想性和特殊性的时代意义。经典文学能够体现丰富的传统文化要素,人们通过阅读经典文学可以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大学生学习经典文学,是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将经典文学阅读与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融合,更好地推动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临贺故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学校教学教育中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近几年来,在商业化大潮中,如何利用临贺故城文明进行历史文明教育并传承文化面临着很大的困境。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临贺故城优势、历史文明教育、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边疆地区民族文化传承在文化中心主义时代和以学校作为文化传承主渠道的环境里,面临边缘化、商业化和传承方式乏力的困境。开放教育充分利用先进的媒体技术和系统传播优势,开发适合民族学习者学习的民族文化资源,并把民族文化学习延伸到传统学校教育较少到达的边疆民族地区,以丰富的传播手段让民族文化传承回归教育、回归生活,为边疆民族地区各年龄阶段的学习者提供持续的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长期积累的传统文化必须被每代人学习和传承,这既是历史责任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经典阅读是传承国学文化的有效手段. 一、品味内涵:信息多元呼唤人文经典 首先,开展经典阅读是发展小学生个性,还原其真实人性的内在需要.应试教育、市场经济、高新科技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功利化的教育束缚了小学生个性的发展,只强调知识灌输而忽视人文素养陶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过重的学业负担让原本天真快乐的孩子变得麻木而缺乏活力.  相似文献   

12.
<正>一、语文教育的本质与灵魂语文教育是民族文化本质和精神灵魂的教育,是民族生命形式和生活语境的教育与传承。语文教育的核心本质是塑造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心灵,传承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可以说华夏民族的文化本质和文化根基就诞生于"甲骨文"中。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从诗经到现代文学经典都是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表达,语文蕴含着民族气质和民族品格,语是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基本表达,是每个民族所特有的和唯一的,文是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位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从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安全、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感教育等角度审视“大学语文”教学的社会功能。而现代文学部分作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因语言和时间距离方面的接近使其在人文教育中更显优势,其人文精神体现在文化语境、作家的人生道路与人生态度以及作品本身。本文以现代文学为例探讨大学语文的教学实施手段,更好地将时代与历史贯穿起来,将学生与教师联系起来,将知识与人文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国,有着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学,而这些极具价值且展现民族文化的古代文学也通过语言及文字等方式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古代文学为我国现代文学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素材和参考,因此,研究古代文学传播方式有着深远意义。就我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的演变历程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传播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张欣 《教师》2022,(3):24-26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传承我国经典文化是提高人们文化素养的有效方式.在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高校人才的培养也要发生一定的变化,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通过经典诵读,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意义入手,指...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经典名著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品,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底蕴。在我国的五千年文化历史中,不乏名人大家,他们的作品也在流传的过程中成为经典。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还能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传承。因此,本文将对如何在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开展经典诵读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拓展自身的文化素养,进而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藏族民歌作为藏族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广大的传承人群,也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藏族民歌也随之传承其经典并不断嬗变。本文站在当代文化的视角,探寻藏族民歌在地理环境、文化因素、宗教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8.
诵读经典是优秀传统文化薪火传承的法宝,幼儿园教师在引导幼儿诵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不仅自身鉴赏了传统文化,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与洗礼,也启智幼儿感悟古诗词历久弥新的内涵。本文探析在幼儿园如何组织幼儿欣赏、诵读经典诗词,演讲、表演经典故事,逐渐形成颇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19.
经典是民族的记忆,时代的结晶,人们可以从中分享智慧、知识和情感,在经典传承中,能找到自己民族的特质和文化的归属。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历史是对于人类文化创新和传承的记录,而高等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基本载体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源头。高等教育在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高等教育不仅是对于历史文化的传递,还是对于历史文化的创新,其不但具有执行文化社会遗传的基本作用,而且具有时代变革文化执行的基本功能。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其在文化传承创新和人才培养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对当前地方高校文化传承创新方式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