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 《宁夏教育》2006,(7):72-72
隐形战机被形象地喻为“空中幽灵”,它们行踪诡秘,能有效地躲避雷达跟踪,其原因是有了能吸收雷达波的“隐形”材料,使隐形战机能轻而易举地从雷达眼皮底下逃之天天。  相似文献   

2.
一个大学生,因为别人嘲笑他打牌作弊,他一怒之下竞连杀四人,然后逃之天天。假如这是一篇稿件,我相信任何一位编辑都会摇头:“如此虚构,太悖情理,退稿!”  相似文献   

3.
缺课,是中性的说法,其实质是“逃课”。学生对所学课程没有兴趣,就可以找任何理由逃之夭夭。无论是“缺席”还是“逃之夭夭”,缺课成为现今大学校园中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2004年11月份,我们针对缺课现象在全院进行了广泛调查。一、学生上课现状调查以2003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一天中十节课为例(如表)。二、缺课原因分析经调查了解到造成学生缺课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出席应实际迟病(1.最主要原因是兴趣问题。学生对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尤其是理论课)不感兴趣,因…  相似文献   

4.
三点导读     
小小说《千里马证书》一文语言质朴、故事情节简单,但细细品味,内中却有深刻的意蕴。一是小说主题的深刻性。这篇小说通过伯乐相马和群马应聘的故事来折射现实生活,揭示深刻的主题。小说首先写伯乐奉命在招聘“千里马”之时,群马蜂拥而至,一个个手捧“千里马”证书前来应聘,但通过伯乐的一番“相马”之后,群马一个个因未能蒙混过关带着不满的情绪而逃之天天,因为它们的证书都是假的。  相似文献   

5.
那天正在论坛上飘着,突然看见一个签名,那个签名上显示了我的IP地址、我的操作系统,连我用的什么浏览器都写了出来(如图1),当时心里“咯噔”一下,赶紧逃之天天……后来想起来,觉得那个签名实在有点酷,忍不住想自己做一个,怎么办呢?擒“贼”要擒王嘛,于是我打开图片的属性,找到了图片的老家“www.danasoft.com”。  相似文献   

6.
麻辣旋风派     
8月14日星期一 最近,我们班出了几位“麻辣”女生,想听听她们的故事吗?首先,跟大家介绍一下“麻辣旋风派”的掌门人:原媛。别看这名字挺淑女,其实她可不是一般的柔弱女子。大姐的“飞毛腿”速度逼人,直插男生胸脯……于是,我们女生受到什么欺负,都要请她出面,只须大姐脚一跺,眼一瞪,那男生必定逃之天天。因此,男生背地里管她叫“母老虎”。  相似文献   

7.
智擒老狼     
一只老狼从动物园跑出来到了森林边,看守森林大门的小熊,吓得早一溜烟地逃之天天了。老狼得意洋洋,大摇大摆地进了森林。  相似文献   

8.
动物受到惊扰或袭击时,把自身的一部分舍弃掉,这种现象叫做自切,也称“自残”、“自割”。机体的一部分在损坏、脱落或截除以后重新生成的过程叫做再生。壁虎和蜥蜴的尾巴又细又长,遇到袭击的危险时刻,尾巴就会断掉,尾巴离开身体后还能不断地摆动,把敌人吸引住,借此金蝉脱壳,逃之天天。以后再长出来的尾巴会比原来的尾巴短细。  相似文献   

9.
鲁迅《故乡》中“然而圆规很不平”的“圆规”与夏衍《包身工》中“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的“芦柴棒”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或别的什么,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十多年;尽管1993年版新编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取消《修辞复习提纲》而让“‘圆规’是‘用人的外部特征代替人’”的观点逃之天天,但争论尚在进行。尤其是我们这些中语教师。  相似文献   

10.
一些学生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对老师“敬而远之”呢?有些学生向来害羞,一看到老师就紧张、拘谨,平时遇到老师或低着头,或用书本遮住脸,或目光游离不定,或赶紧“逃之天天”。这类学生本来就不大合群,难以和同学谈到一起、玩到一块,你还指望他们遇到老师会大声问好吗?  相似文献   

11.
“逃人”,是指离主逃走的八族包衣。逃人之多,是清初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缉逃之严,是当时的一大弊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了一批专记顺治朝逃人的档案,内容丰富,详细具体,很能说明问题。本文拟以这批珍贵文件为主,结合其他资料,对顺治年间的“逃人”,作些论述。  相似文献   

12.
杨杨 《广西教育》2013,(27):1-1
厦门大学开设“攀树运动”,中山大学开设“哈利·波特与遗传学”,广州大学开设“生死课”。这一门门“潮课”被媒体报道出来后,博得了不少好奇的眼光和喝彩声。这些高校甚至出现了学生“抢课”的现象,对于一门选修课而言,这种情形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在我国,高等教育开设课程的方式普遍是必修课加选修课,选修课给予了学生适度的选择自由。然而,对待自己的学业,现今的很多大学生戏谑“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特别是在选择选修课时,易得高分、老师不严、方便逃课成为标准,选修课成为混学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课程。这些“潮课”的出现,无疑为死气沉沉的选修课带来了一股清风,也为今后各高校改革选修课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戴永玲 《湖南教育》2005,(19):32-32
国家花钱费力培养出来的人才,学成之后,不是为国效力,而是漂洋过海,远走高飞。这似乎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个中原因固然非常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我们教育培养出来的一些人才虽然具有拔萃之“才”,但缺乏一种精神之“根”,重“智”轻“德”的问题在基础教育中依然存在。也许有人会理直气壮地说:“我们从来没有忽视过品德教育。”确实,我们天天将德育挂在嘴边。  相似文献   

14.
《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中的“逃”字,部编高中《语文》第三册注为“退却,避开”。如果孤立地作解释,这样注还是可以的。若是联系上下文来考察的话,它跟下文的“避”字重复,这恐怕不符合《孙子》的原意。我个人认为这个“逃”字可以读为“挑”字。据《说文》,“逃”是“从定,兆声”,“挑”是“从手,兆声”;又查丁声树编录《古今字音对照手册》:“逃”是徒刀切,属豪韵,定母,“挑”是徒了切,属筱韵,定母。同声例可通假,故“逃”可借为“挑”。《说文》:“挑,挠也。”“挠”是什么意思呢?《一切经音义》十四引《字林》  相似文献   

15.
周奕生 《初中生》2007,(5):38-39
话说唐僧四人进了小人国,正在办理换取关文的时候,突然“啪”的一声,窗户上的玻璃不知被什么东西打得稀巴烂.孙悟空追出门外一看,原来是四个小孩子在草地上踢皮球,不小心把皮球踢到窗户上.侍卫把他们叫到跟前进行询问,方知这四个小孩子的名字分别叫佳佳、芳芳、丁丁和兵兵.当问到是谁打碎玻璃时,小家伙一轰而散,逃之天天.这时在旁观看的另外四个年龄稍小一点的孩子争先恐后地揭发.侍卫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说.  相似文献   

16.
吴永,浙江湖州人,庚子事变(八国联军侵华)时,任怀来知县,慈禧携两宫西逃至怀来,吴永成为迎驾慈禧一行的第一位地方官,成为庚子慈禧西逃的见证人,后又成为随扈西行的亲历者。三十年后,在浙江兰溪人刘治襄再三恳求下,吴永将见证的往事口述成一书——《庚子西狩丛谈》,该书被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翦伯赞评价为纪述“西逃”诸书中最佳之著作,可见史学价值之高。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名字叫陶盂(逃狱),“逃狱”是个跟他名字一样好玩的人。有一次我们班下午上化学课,化学老师看见坐在第一排的“逃狱”在睡觉,说道:“陶盂,站起来。”“逃狱”从梦想中醒来,化学老师说:“念一下这道题。“逃狱”身后的同学这时急忙告诉他讲到哪道题。“逃狱”听到后好像心里有了底儿,大声朗读道:“已知,乙烷的质量为0.25克,睾烷的质量为……”在那一瞬间班里的同学都憋着不敢出声,我们的化学老师年纪不大,站在讲台前忍了又忍,最后笑出了声。这时同学们再也不用强挺了,爆发出有史以来最热烈的一次笑声。…  相似文献   

18.
爆笑超市     
千千 《小学生时代》2022,(10):32-33
<正>现象科学课上,老师问学生们:“在日食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现象?”小夫说:“大家一窝蜂地跑出去观赏!”用途天天在学认字,妈妈指着树木的“木”字问:“这个字你还记得吗?”天天摇摇头。妈妈指着一个小板凳继续引导:“你看这个小板凳是什么做的?”天天挠挠头,说:“屁股坐的。”  相似文献   

19.
校园幽默     
罚款制我表弟的班主任在班里宣布:“为了制止逃课现象,我们班实行罚款制。具体办法是:逃一节课罚款五角,以充班费。”我表弟听后,看了看课程表,然后掏出五角钱,说:“今天下午第三节,我逃五毛的。”  相似文献   

20.
臧学民  唐思佳 《初中生》2006,(13):16-17
如果你意识到语文学习是最具智慧的活动,那么,一切对语文枯燥、乏味的感觉就会"逃之天天".随之而来的是你自觉地把语文学习作为一种智慧的追求,使语文学习变得趣味无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