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对当前大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分别从体育锻炼对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集体项目与个人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运用体育锻炼手段干预时,性别和项目差异、不同锻炼强度和方式、锻炼频率、参与时间长短及长期与短期锻炼均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效果,但是缺乏横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分析法等,研究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发现部分大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不重视体育锻炼是部分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应改善体育教学,增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加体育锻炼知识,引导积极投身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3.
以"微时代"手机与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作为切入点,采用问卷调查法、心理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部分高校大学生发放《心理健康诊断问卷》与《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问卷》,探讨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贡献。研究结果: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高效能性;课余体育锻炼各因子与心理健康不同纬度间有高度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进行了调查。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当代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的内部特征,了解和预测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克服影响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不利因素,达到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综述对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鉴于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高效能性,有必要组织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洛阳地区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体育锻炼目的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性关系,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次数与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明显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江西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特征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分析了江西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特征.结果表明,大学生具有正确、全面的健康观,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为首要目的并呈多元化特征;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具有显著差异,学习忙、惰性大、缺乏场地是其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安徽、河南、山西三省部分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有较明确的认知,体育动机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以及对余暇体育活动的主动性不高;大学生体育人口数量较低;活动场地和器材的缺乏、学习负担重、余暇辅导跟不上、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影响大学生参与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兴趣、需要和动机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约半数大学生有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且在性别、年级等方面有显著差异;体育锻炼需要度和真正参与锻炼的程度呈正相关系,体育锻炼动机和兴趣,同样影响着学生参加锻炼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锻炼动机之间的关系,对966名未毕业的大学生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中普遍存在,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其体育锻炼的目的都是以健康为基础。女大学生的外貌动机普遍高于男生;男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动机普遍高于女生。由此可见,无论是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其体育锻炼行为和动机之间都有着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阐述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说明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大学生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希望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加大体育锻炼的分量,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2.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分别对选修篮球、健美操、乒乓球运动项目课程的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旨在检验三项体育运动项目课程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产生的差异,为选项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依据.结果显示:选修集体运动项目与个人运动项目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明显差异;篮球课程比另外两个项目课程更能消除女大学生焦虑、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障碍.在教学中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内容来激励和引导女大学生,使她们的心理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分析的方法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发现除敌对因子外,体育锻炼者在SCL-90各项因子上的得分均低于非体育锻炼者,并且在部分因子上的得分呈现显著性差异和非常显著性差异。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性的影响,持续一个小时左右中等强度的锻炼最为理想。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用健康的内涵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终身运动能力和自觉锻炼习惯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的教育,为社会培养既拥有强健体魄,又具有心理健康和高尚情操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迎来"大众化"发展局面,高职院校也正在不断扩招,高职大学生就业和生活的负担正在不断加重。在此环境之下,高职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也随之减少,心理幸福感也会随之下降。文章通过实验来证明这一观点,并且将影响的主要表现进行说明,进而为高职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运用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制《高职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情况调查问卷》、《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工具对高职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考察和分析了体育锻炼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7.
在讨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焦虑水平和场认知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中介模型.从不同专业、性别和总体三方面对假设的中介模型进行了论证.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能有效的改善大学生的焦虑水平,不同认知方式的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场认知方式是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焦虑水平的中介变量之一.提出了要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锻炼相结合,以及高校体育课务必内容多样化,满足广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健身街舞对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干预实效,为其在高校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的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3个月的健身街舞练习,针对干预前后身心方面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健身街舞能使大学生身体形态、心肺功能、耐力素质及心理健康方面有显著性改善功效.结论:健身街舞符合现代竞争社会下全民健身的需要,进入高校是大势所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作为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工厂",对大学生的成长培养和健康教育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专家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合格人才的培养。研究发现,通过体育锻炼能够促进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以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工作。方法:采用SCL-90对4966名新生进行心理症状的自评测试。结果:大学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3%,整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常模水平,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民办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本院学生,艺体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理科学生,理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文科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