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科学哲学对科学知识的认识论的说明并没有达到其预期效果。库恩的研究把科学哲学从认识论范畴放大到社会学和史学范畴,科学哲学由此步入后库恩时代。库恩之后的社会建构论认为科学知识是由社会因素建构起来的,稍晚的“科学的文化研究”是对科学的社会研究的深化和延伸。上世纪末兴起的分科化的科学哲学的研究重点在于生物学哲学,它的研究带有明显的描述性。  相似文献   

2.
库恩科学范式理论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科学教育思想 ,库恩对科学教育与公众的科学信仰 ,科学教学 ,“收敛”、“发散”思维的培养 ,科学创新能力养成 ,科学“真理”教育 ,科学哲学对公众科学教育的作用都有所研究。观点新颖独特。  相似文献   

3.
论库恩“范式”的心理模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恩的科学范式论不仅奠定了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的基础,而且开辟了科学历史说明的认知途径。通过比较库恩“范式”与福多“心理模块”两个重要概念的异同,可以清楚地看到库恩范式在相当大程度上所具有的心理模块特性。这表明,作为社会文化范畴的科学范式与作为认知心理学范畴的心理模块具有跨层次的关联性和同构性。在此基础上,揭示库恩范式的心理模块性有助于消除库恩范式论中认知说明的不彻底性,使范式论的认知基础更加牢固。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库恩的生平和他的5部著作,他对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转向的贡献,他提出的范式、科学共同体和不可通约性等基本概念,他的真理观和实在观,以及他对科学知识社会学中强纲领的批评。本文也提出了库恩的科学哲学的不足之处,即只限于基础性的自然科学的哲学,没有涉及应用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哲学;只限于认知,没有涉及变革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没有探讨实践理性和交往理性。  相似文献   

5.
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可以说是20世纪后期在哲学界被引用最广泛的一本著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其应用范围不限于哲学,还延伸至有关科学、社会、政治甚至艺术与经济学的讨论。50年来,《结构》为科学哲学界带来了重大影响,也招致了严重的抨击。这些影响的范围涵盖之广,不但导致史学界的争议,还引发出许多新兴的领域,更不要说有非常多的学者都以“典范转换”的概念来说明自己领域进步与迟缓的理由。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下面四个方面来讨论库恩的《结构》:第一,《结构》在什么意义上否定了我们以往对于科学的认知?第二,波普学派与库恩的争议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与影响?第三,为什么库恩在不断地被人指责为相对主义者的同时,又坚持自己是一位理性主义者?最后我们要看,自从《结构》一书出版以来,库恩做出了什么样的修正与坚持。本文最后提出结论,从综合性的观点评论库恩半个世纪以来在科学哲学界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HPS教育由萌芽与诞生发展成为科学教育的核心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马赫从历史与哲学角度来“理解科学本质”,萨顿使科学史以学科身份步入科学教育,库恩将“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作为共存体纳入科学教育,建构论学者增加并强调科学社会学对科学教育的意义.在历史、哲学与社会学情境中理解科学,有利于科学及科学研究事业走向民主与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7.
除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之外,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的来源还包括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和库恩的科学编史学思想.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等概念和"怀疑有限度"的思想、库恩的实践取向和反辉格立场与"两种科学传统"的思想对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赵宇 《今日科苑》2007,(12):226-226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库恩通过对科学发展进行历史的考察,提出了“范式”的概念,提出了崭新的、基于历史的科学观以及用以描述科学历史发展的“范式”,为科学哲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路。  相似文献   

9.
路德维克·弗莱克,微生物学家。如今在国际上,他被广泛地认为是库恩思想的先驱和科学社会学的创始人,但在国内却鲜为人知。本文通过梳理弗莱克的思想和前人对弗莱克的研究,浅析了其在中国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常春兰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11-1615
库恩之后,相对主义成为科学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表面看来,主张地方性知识的实践科学观也具有相对主义色彩,但实质上,实践科学观真正超越了相对主义:相对主义强调知识的多样性,实践科学观同样承认并不存在唯一的真理。但是,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都属于表象科学观,都主张知识是一种理论表象,而实践科学观则认为知识是一种实践。  相似文献   

11.
 美国《科学哲学》期刊是科学哲学类的国际著名刊物。本文根据美国科学情报所提供的SCI(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利用科学计量学原理,由CiteSpace软件绘制出相应的共引知识图谱,从关键词、引文分析和共被引作者等方面分析得出生物哲学和量子力学哲学是世界尤其是美国科学哲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美国科学哲学的发展来与其现代科学前沿的步伐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科学哲学经历了几十年的艰难发展过程后,目前正处于关键的转折时期,文章从积极寻求新的理论生长点的角度,回顾了科学哲学的历史、它与西方科学哲学的关系等,总结了经验,指出中国科学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管理哲学的学科体系构建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与管理科学历史悠久,而管理哲学却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对管理哲学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理清了管理哲学、管理科学、哲学的伴生关系.构建具有前瞻性的管理哲学学科体系结构,提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发展对策,这对于弥补哲学、管理科学、管理哲学本身知识体系的缺失与薄弱环节,探索新的学科生长点、生长极,乃至推进并完善整个管理哲学学科向纵深发展都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高剑平 《科学学研究》2012,30(2):213-224
 多元化、碎片化是当今科学哲学的趋势。多元化使科学哲学从“内部”走向“外部”,碎片化则使其从“建构”走向“解构”。科学哲学面临着“内”“外”两种困境:逻辑分析方法难以与科学家的具体实践活动达成一致是其内部困境;从知识论到社会学,科学沦落为利益的建构物,科学的本质被颠覆,是其外部困境。困境的哲学根源是“实体”与“关系”的本体论分野以及“主”“客”二元的分裂,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主体无法“表征”客体。多元化与碎片化为科学哲学的内在一致化准备了充分条件,回到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从“表征”走向“实践”,则是科学哲学重振昔日辉煌的必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程哲学》、《工程演化论》等一大批工程哲学方面的论著的出版,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工程演化论、工程本体论、工程方法论等工程哲学范畴的研究,标志着工程哲学理论框架的确立,而工程哲学的应用问题已经提上日程。文章从工程共同体、企业发展、产业发展、经济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等五个方面探讨工程哲学的应用问题。体会到这是多视角、多学科、多领域、全方位的复杂问题。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深入的研究、长期的探索,需要各界的共同奋斗,才可能取得扎实的成效。而工程哲学应用问题的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工程理念的应用问题和工程的评估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西对自然有不同取向,始自不同的质性自然哲学或物理见解。关于科学革命为何发生于西欧而不在中国,过去已有不少讨论。本文拟从比较中西科学与文化的观点,并通过陈方正和库恩对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与科学革命的看法,来看人类是如何由古代从偏向质性的自然哲学讨论,通过其间大学与基督宗教产生的影响,使西方近代早期物理学数理化,在科学革命中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科学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从科学实践哲学的角度看,科学是源于实验室的地方性知识。科学知识就是福柯意义上具有塑造场景作用的权力关系。科学传播本质上是实验室的权力关系对整个社会的标准化重构,同时又是社会对科学知识与权力关系的“去标准化”反向重构。科学传播具有政治学维度。  相似文献   

18.
将哲学冠以科学或实践之名也许是不合适的,哲学的概念具有最大和最普遍意义,一切哲学的结论只是逻辑的或思维的结论,因而一切哲学都只具有信仰主义的意义;哲学间的对立只是理论或信仰范围内不同观点或不同观念之间的斗争,哲学间的批判也不具有根本性的意义,都是对概念的争论,在科学与实践上都不可能有最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科学精神发展的历史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科学学研究》2007,25(4):619-622
科学精神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必然属性,不是自然科学的专利。这可以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链条得到证明。在古希腊,自然哲学研究诞生了科学精神,逻辑和理性由此产生。从文艺复兴时代起,人文社会学科研究中的现代科学精神逐渐形成。进入现代,在科学与人文的互动中现代科学精神成为人文社会学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孟强 《科学学研究》2007,25(4):604-609
在当代的科学论中,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各执一端。为了打破僵局,芭拉德在玻尔的量子力学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作用实在论。作用实在论超越了以往的表象主义,以科学实践为中心,弥合了自然与社会以及主体与客体的鸿沟。在作用实在论当中,实在是科学实践所构造的结果,话语则是其中的重要维度之一。但作用实在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科学的客观性,客观性被改造为责任问题。如此一来,认识论与本体论在科学实践中得到了统一,科学从表象走向了实践,实在论与建构论的二元对立被超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