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海西经济区152个县市为基本单元,综合运用传统的区域差异测度方法、ESDA、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3年海西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海西经济区经济的绝对差异总体呈不断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经济极化总体呈上升趋势。2海西经济区区域的空间正相关效应正在逐渐加强;LISA分析表明海西经济区的空间格局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HH集聚区由福建省沿海向内陆壮大,LL集聚区呈片状稳定分布在闽粤和闽赣交界地。3 SEM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影响海西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有产业结构、资本投入水平、城镇化率、对外开放程度、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交通基础设施等。  相似文献   

2.
中央政策的出台,其激励作用是巨大的。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西经济区迎来了历史性的重大发展机遇。这项政策的发布,大大激励了相关城市。抚州市作为海西经济区20个城市之一,随即明确了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制定了积极参与产业分  相似文献   

3.
秦浩 《大众科技》2012,(7):265-266
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旅游业的一种新兴产品形式.文章从焦作市刚刚起步的体育旅游入手,整合焦作市的历史人文、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探索“中原经济区”形势下焦作市体育旅游的新模式、新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4.
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调与控制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繁荣发展的关键。通过分析海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海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主体的现状,针对体育法规、政策的不配套;体育管理者的服务意识不高;资金投入、场地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发展农村体育、构建新农村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区域的建设不但要求经济的发展,也不可忽视精神文明的齐头并进.为策应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本课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访谈、调查,从最基础的民俗体育文化入手,挖掘、弘扬环鄱阳湖地区文化,以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彭美红 《大众科技》2011,(11):223-224,241
文章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意义,通过分析海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的优势,提出为发展海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闽台对接环境的途径和策略,希望可以为海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从而不断增强海峡西岸经济区凝聚力、辐射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珠江三角洲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并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区域一体化,推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当前海西经济发展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并制约了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未来可积极借鉴珠三角地区的经验,贯彻落实政府政策,通过构建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打造海西一体化经济圈、促进闽台合作等措施促进海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互动合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钊  彭迪云 《科技广场》2010,(6):183-18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新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策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强区域经济互动合作,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跨越式发展、提高江西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江西主动融入"海西"对接台湾的视角,阐述了两区域互动合作的战略意义,并结合江西省情,探讨了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现实基础、制约因素和实现机制,从而初步提出了江西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整体战略构思。  相似文献   

10.
广西具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和发展,滨海体育旅游业也逐具规模,但由于各方面原因也面临着种种挑战。文章在广西滨海体育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广西滨海体育旅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莹 《科教文汇》2013,(15):93-93,96
区域体育产业化发展是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体育产业化发展需要依赖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同地区区域经济水平需要采取不同的市场策略进行区域体育产业化发展。与此同时,优化体育产业化结构和促进区域体育的产业化,对区域经济的文化、市场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都有巨大的促进意义。本文从新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前提出发,阐述区域体育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班玉生  孙常义 《情报科学》2006,24(8):1169-1172
本文重点分析了体育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信息产业与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关系以及体育产业信息化对体育产业发展的作用。指出了体育产业信息化是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3.
梁凡 《科教文汇》2011,(19):159-159,181
文章在分析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积极探索适合现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发展需要的运营模式,合理开发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在为高校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满足社会体育需要,促进全民健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体育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互动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将推动社会体育协调、快速的发展,社会体育的发展将加速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城乡二元结构凸显等是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社会体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促进经济协调发展,营造和谐社会体育环境,深化体育体制改革,提高群众健身意识,加强对群众体育的组织和指导等是和谐社会下促进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促进西安地区体育旅游发展为研究目的,以西安地区城镇居民体育旅游现状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与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分析。了解西安市城镇居民体育旅游消费现状,对西安市体育产业开发和体育市场的发展,优化西安市的经济结构,改善经济发展质量,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邓仕海 《科教文汇》2013,(36):100-101
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7.
黄鹤 《科教文汇》2012,(13):160-16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等多种功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改进。本文立足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功能,描述了现阶段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施林伟 《科教文汇》2011,(27):155-156,187
作为体育精神物化载体的体育建筑,常常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造型、结构、色彩和线条以及具有装饰作用的雕塑、壁画等表达蕴含的独特、具体的体育精神内涵。通过研究、展现体育建筑所蕴含的体育精神,可以提升体育建筑的文化品位,彰显其个性及魅力。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动力转化增加了当前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尤其是促进大学生农村创业带就业不仅可以解决农民工结构性失业、农村隐性失业的问题,而且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产业经济拉动和国家政策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当前大学生农村创业前景乐观,但创业比例依然较低,面临种种困境,亟需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农村创业,从而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相似文献   

20.
运用目标规划模型,采用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金融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效应,进而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金融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30个省份、中部省份、西部省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综合效应为正;金融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效应明显,地区金融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反过来促进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科技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者互融互促,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