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就动静态而言,英语表现为静态特点,名词化现象较多,介词和形容词在使用上占优势;而汉语动态特点明显,句子中含有大量的动词、动词连用、动词重叠等现象。本文旨在探究英汉动静态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这种动静态意识,使其能写出符合英语用词特点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马卓 《华章》2014,(28)
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入手,分析了英语语言的静态特征与汉语语言的动态特征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体现。英语中的名词优势,句子多呈现出静态,而汉语的动词优势往往使句子呈现动态。英汉句子动静态的差异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身的结构特点,也体现了英汉民族认识与反映事物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3.
英语句子倾向于多用名词,汉语则倾向于多用动词。由于英语中的名词优势.句子多呈现出静态,而汉语的动词优势往往使句子呈现动态。动词与名词使用频率不同是英汉句子动静态差异产生的最主要原因。英汉句子动静态的差异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身的结构特点,也体现了英汉民族认识与反映事物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4.
汉语句子的谓语和英语句子的谓语差别很大。英语句子的谓语有人称、时态和数的变化,而汉语句子的谓语没有;汉语中可充当谓语的成分多种多样,而英语句子的谓语只能由动词来充当;二者都有被动式,但在形式标志上不同  相似文献   

5.
高考英语评卷时将时态错误视为“大”错,每处至少扣1分。而英语句子与汉语句子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英语的谓语动词有时态的变化,而汉语没有。由于每一个句子都涉及动词时态,所以考生若对这个问题不予以足够的重视,随便用错时态,则每个句子都会因时态错误而扣分。  相似文献   

6.
英汉思维差异,使早已形成汉语思维定势的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常难以适应英语句法的复杂变化而写出许多“汉语式”的偏误句子。结合英语教学实践,从英汉句法上的差异入手,分析大学生英语作文中“汉语式”的英语句子或表达,旨在提高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抵制汉语思维的影响,写出符合英美人思维习惯而乐于接受的英语句子来。  相似文献   

7.
英语中静态和动态的语义范畴 ,除动词外 ,也表现在形容词中。英语形容词就其词汇意义而言 ,可分为静态形容词和动态形容词 ,在用法和语义特征上存在着区别  相似文献   

8.
英汉对比理论和翻译实践表明,汉语具有动态性,英语具有静态性特征。汉语在动词的使用上灵活多变,具有动态优势;英语的静态特征则体现在名词、形容词等的使用方面。但这种动静差异在翻译中不能绝对化,尤其在汉诗英译时,要充分发挥汉语的动态优势,使其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9.
从总体修辞效果来看,英语是"静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英语很少用(限定武)动词而用其它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倾向.名词化成为英语使用中的普遍现象,构成了静态为主的语言特征.相比之下,汉语是"动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汉语有一种多用动词的习惯.本文从<论读书>(Of studies)部分原文和译文差异对比入手,探讨了英语的"名词化现象"以及英汉互译中静态和动态的转换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从总体修辞效果来看,英语是"静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英语很少用(限定武)动词而用其它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倾向.名词化成为英语使用中的普遍现象,构成了静态为主的语言特征.相比之下,汉语是"动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汉语有一种多用动词的习惯.本文从<论读书>(Of studies)部分原文和译文差异对比入手,探讨了英语的"名词化现象"以及英汉互译中静态和动态的转换规律.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中静态和动态的语义范畴,除动词外,也表现在形容词中,英语形容词就其词汇意义而言,可分为静态形容词和动态形容词,在用法和语义特征上存在着区别。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入手,分析了英语的静态优势与汉语的动态特征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作者从两种语言的语义特征、语法结构差异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英语中“名词优势于动词”现象及其对应的各种英汉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3.
英语非谓语动词即在句子中不能担任谓语但又具有动词特征的词.其时态和语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该动词在句子中与主要动词之间的动作先后关系以及与逻辑主语之间的主被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英汉动词的使用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是英语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英语词类中最为复杂的一种;较汉语动词而言,它具有人称、数、时态、语态、语气等屈折的形态变化和使用限制。本文侧重于从英汉动词的省略用法、使用频数及时与态三个方面的差异,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些浅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黄广泓 《广东教育》2011,(12):40-40
汉语对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存在负迁移影响。本人在教学中注意到有的同学在分析英语从句关联词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汉语负迁移现象,现加以总结分析。一、忽视谓语动词时态变化,错填关联词英语谓语动词有各种语法形态变化,表示各种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汉语中,尤其是古汉语和口语中,存在着大量的非动词谓语句。除了动词以外,形容词、名词、数量词和象声词都可以充当谓语,这类句子称为非动词谓语句。将其翻译成相应的英语时,其中的谓语动词必不可少,这与汉语的隐性特征和英语的显性特征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英语写作是学生对于英语知识运用能力的综合性考查,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根据历年来的中招试卷的写作答题分析,主要会出现如下几种情况:一是汉式英语,主要就是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学生根深蒂固的汉语功底使学生感觉用英语言理说事有点儿难;二是词性误用,常表现为:介词当动词用,形容词当副词用,名词当动词用等;三是修饰语错位,英语与汉语不同,同一个修饰语置于句子不同的位置,句子的含义可能引起变化,对于这一点学生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四是句子不完整,主要就是中英文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不同所造成的,汉语可以省略主语,但是英语一般都不能省略主语;五是不一致,所谓不一致不光指主谓不一致,它还包括了数的不一致、时态不一致及代词不一致等。  相似文献   

18.
有些同学在写英语书面表达时,由于受到汉语习惯的影响,所写的句子虽然语法正确,但却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导致出现许多汉语式的英语病句。一、主语型汉语式的英语病句 1.表“化费”前的动词用错主语例他花五元钱买了一本字典。  相似文献   

19.
陈露 《考试周刊》2009,(22):38-39
英语和汉语被动句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在被动向的构成方式上.英语和汉语被动句都是通过句法和词法手段,不同的是在英语被动句中,谓语动词是经过形态变化而形成的.而汉语被动句中的谓语动词没有经过形态变化:在被动表达方面。两种语言都具有标记和无标记被动表达方式;在被动句语义内涵的特征方面,两种语言都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亚洲英语语料库Chinese ELF子库对母语为汉语者使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句法特征进行研究,从中找出90条非标准用法样本。通过对这些样本归类及定性分析,揭示四种母语为汉语者使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句法特征,分别为:(1)同一句子中各小句动词时态不一致;(2)句子缺少主语或宾语;(3)主语后接重复其语义的代词;(4)附加疑问句简化并趋于一致。虽然这些样本为非标准用法,但均未引起误解或交际中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