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托“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与资源,研究建设“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在线开放课程,构建完善在线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库、互动活动库、习题库等教学模块,采取项目设计、混合教学等方式创新教学手段,强化学生之间的协作和师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主动、直观、反复、高效地学习,实现“资源丰富、开放共享、在线互动、实时反馈、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4)
在线开放课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推动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促进教学评价体系的变革。本文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探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包括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课程考核等,阐述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具体建设过程,旨在为课程改革提供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3.
新冠疫情催生了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但课程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教学效果.从教学设计、学习投入、互动以及平台支持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综合性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学习评价的各影响因素赋予不同权重.提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建议,精心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增强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4.
正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给应用型高校的外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给广大外语教师提供了创新的机遇和挑战。应用型高校的外语教师不应该一味依赖于他校现成的在线课程资源,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与使用,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改进和优化教学模式、方法,将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起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碎片化而又不失逻辑性的精品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庆 《科教文汇》2020,(14):78-79
本文以"数据库基础"课程为例,以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教学者的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经过两个周期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后,根据教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在线开放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的学生成绩与没有参加过的学生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在线学习活动的完成率和正确率与学习者最后的考试成绩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云资源的开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进和影响着云教学平台建设,其对于民航院校来说尤为重要。本文以"互联网+"这种新的经济形态为依托,利用互联网成为公众服务的重要手段为基础,丰富"互联网+教育"应用的多元化。本文针对传统民航教学方法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来提升教学平台的资源共享的观点,通过民航云教学平台的建设,将实现开放、平等、互动等网络特性运用在传统教育当中,最终在教学机房、个人电脑、移动终端上实行教学培训考试。通过云教学平台建设,实现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了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手段,达到了学习者之间时时交流分享的目的。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其成果在民航院校教学领域具有深远的推广意义,适合为其他民航院校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1,(7)
针对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突发情况,本文介绍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开展线上教学的方案与实践。线上教学实施过程中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实际,基于优质在线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配合以直播工具互动教学,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分析了“物理化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大背景,进行了物理化学课程建设的初步探索,分别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课程微视频库的设计与制作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学习通”为载体,开展多模式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法、期末成绩对比法等多途径检验成效,结果表明:“物理化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教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在线开放课的出现极大方便学生学习,其形式对理论知识型课程教学比较合适,但是对众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理实一体课未能在线较好呈现,在数字化教育变革新时代,课堂线上线下随时切换,高职理实一体在线开放课呼之欲出。我校“电厂汽轮机设备及运行”课程基于前期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成果积累,为确保线上线下教学高质量开展,将实训环节进行信息化赋能,打造线上实训教学平台,实现学生全时空学习,在线教学全过程互动。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架,在线开放课程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有机融合迫在眉睫,经过近两年的课程建设研究得出实践经验,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闫延姨  周明理  农铮 《大众科技》2021,23(8):143-145
针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文章基于大数据、云技术等互联网技术,分别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组织教学、企业员工培训与学习等三个不同的层面,构建一个三维一体化的教育教学库应用平台,形成互利互动、相互促进的三方结构体,为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创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確理解權利要求的内容是審理專利侵權訴訟案件和專利確權案件的基礎。而對權利要求的理解離不開對權利要求自身内容的解讀和專利説明書的解釋。一項權利要求由若干技術特徵構成,解讀一項權利要求時,不僅要正確解讀權利要求中每一個技術特徵自身的含義,而且要考慮各技術特徵之間的關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词源的角度考证了“China”的词源研究现状并从历史、地理等的角度考证了“中国”一词的来源。同时,本文以英汉对比语言学的视角对两者作深入比较研究。“China”和“中国”在语言所指及能指上是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  相似文献   

13.
韦佳 《大众科技》2016,(10):124-125
文章先从音乐的角度对《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进行剖析,然后通过《孙子兵法》进一步分析《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入手,通过对笛卡尔与胡塞尔有关“自我”与“思维”关系的不同看法作一比较,来看胡塞尔对这一关系的重新界定在哲学认知领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田园 《科教文汇》2014,(35):52-53
“仁”与“爱”分别是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思想和基督教哲学里的核心概念,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二者一度被选择为文化契合点。从文化哲学层面进行比较和分析,既可以看到儒家之“仁”与基督教之“爱”在表层含义、理论结构等方面存在部分“相似”,也可以看到二者的本质差异。正视与理解这种差异.将对全球化形势下的文化交流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化建构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儒家自孔子开始,便提出"由己"与"由人"的不同。孟子继承孔子"由己"与"由人"的区分,将人间之事作了"在我"和"在外"的两种理解,并进一步从天道与性命贯通的角度为此种区分和理解寻求形而上的依据。由此彰显出孟子对"天"和"命"的两种不同理解与区分:"天"有"义理之天"和"运命之天"的不同,而天所赋予于人者为"命",因此"命"就有"义命"和"时命"的区别。"义命"和"时命"的区别又决定了人间事物有"求在我者"和"求在外者"的两种区分。  相似文献   

17.
威廉斯通过“文本”与“解码”的方法对传播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解码”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制约论,提出“媒介即文化”的传播技术本体论研究范式,通过“解码”技术理性批判的思想,提出传播理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及其意义,同时将传播技术置于一种文化社会学的批判中加以解读,为现代传播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似"与"等"的美学思想在翻译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译论各自所倡导的“似”和“等”翻译原则,都有其美学传统。本文从中西美学思想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入手,探讨了中西美学思想在翻译中的体现,认为“形式对等”和“形似”、“动态对等”和“神似”在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可以对其加以沟通,并就在英汉翻译实践中如何运用它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像“形似”和“神似”一样,“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也可作为英汉文学翻译的原则,以“等效原则”作为衡量的尺度。“等效原则”也是相对的,但应成为译者努力争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恩惠是关爱社会和关爱他人的善举,有利于社会团结和公共生活的和谐。吕乌齐斯.塞涅卡从道德哲学视域全面阐述了恩惠的本质追求、给予什么恩惠、怎样实施恩惠和对待忘恩负义。塞涅卡的恩惠思想对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人民追求幸福生活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借鉴“鲶鱼效应”原理发现、塑造和培养明星馆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