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小学生的阅读达到上述要求,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指引下快乐的阅读,让学生"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相似文献   

2.
如何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开展有效、深入的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自身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领学生进行文本解读。一、反复朗读,其义自见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朗读的意义十分重大。散文要读出意境,诗歌要读出韵味,童话寓言要读出情趣,说明文要读得"明白",课文中的人物要读"活",无论什么课文都要读出标点符号等。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手段,也是文本解读的重要前提。如果离开了"读"字,文本解读也就失去了意义。若课  相似文献   

3.
刘晓华 《学语文》2009,(1):32-33
刘心武在《百家讲谈》时说:“《红楼梦》不能随随便便地读,要慢慢地咀嚼,要读小味来”,由“咀嚼”而“读出味来”可谓一语道破文学文本解读的奥义。中学语文的文学教学也同样如此,不能光把文本当成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来使用,而更应当把文本当作传播美的载体、鉴赏艺术的媒介,让学生体验内心的情感碰撞,感受出隐藏在文本深处的心灵震撼,从而达到喜欢阅读自觉阅读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方式,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的训练和指导。低段语文教学中有相当多的对话阅读,可是稍有处理不当,课堂上就会出现学生读得口干舌燥却仍读不出故事的生动和趣味。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次对对话的情感朗读进行思考、实践和反思,总结出以下教学策略:一、探究文本(提示语和标点符号),读出情感言由心生,所谓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就是通过朗读,把人物语言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可见,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感悟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浅,要想理解一些文本中蕴含的"成人化"情感难度较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慢慢品读重要句段,有效地指导展开阅读训练,不但要让学生读出形、读出意,更要让学生读出味、读出  相似文献   

6.
杨蕾 《广西教育》2014,(29):47-47
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最为有效的方式。所谓文本细读,就是立足文本,尊重文本,让学生潜心会文,通过细致和反复的阅读,对文本蕴涵的丰富内涵进行充分的发掘,注重细节的解读和结构的分析,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读出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深刻情感。一、字斟句酌,读出语言的厚重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触摸文本,对文中的语言进行仔细体味,发现文中语言的亮点,并能够抓住这些亮点引导学生进行揣摩,进而使学生从语言文字中  相似文献   

7.
李霞 《四川教育》2004,(10):39-40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为本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读代讲,读出意蕴,读出感情。“情”自何处来?不是靠教师的简单告知(即这个词要重读,那个词要轻读,这句话要读得快,那句话要读得慢等),而应该让学生读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读出内涵,读出智慧,这样,情感之泉才会源源不断。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为本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读代讲,读出意蕴,读出感情。“情”自何处来?不是靠教师的简单告知(即这个词要重读,那个词要轻读,这句话要读得快,那句话要读得慢等),而应该让学生读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读出内涵,读出智慧,这样,情感之泉才会源源不断。  相似文献   

9.
一、以身作则。示范引领所谓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有感情地读出来。要发出声音响亮地读,投入情感地读,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要读得正确,读得流利,更要读得有感睛。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阅读要在师生"抛"与"接"的互动中见"真义"。要让学生在"读"中赏景、体情、悟理。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的曹华老师正是以这种理念来设计、教学《鼎湖山听泉》一课的,这节课在教师自己"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了音乐美、读出了散文美、读出了核心素养,让学生真正地"读"进了语文世界,促进了语文学习的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的实施,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强调学生在阅读中要说出“自己的体验”,鼓励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让学生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出独特的新颖见解。这种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阅读方式我们称之为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使原来一度死气沉沉的课堂泛出春天般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阅读才能达成。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去读去了理解,要强调读懂了什么?读中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读出文本的情境和内蕴,读出对文本的理解和独特感悟。那么,怎样才能在文本阅读中达到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阅读才能达成。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去读去了理解,要强调读懂了什么?读中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读出文本的情境和内蕴,读出对文本的理解和独特感悟。那么,怎样才能在文本阅读中达到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14.
朱洪青 《考试周刊》2015,(18):39-40
阅读教学要践行"以读为本"的理念,在教学中注重读,让学生明确读的目的,并给足学生时间,循着不同的方式,善读课文,走进文本,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读出思想,读出情趣,读出意境,在读中构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5.
彭英 《四川教育》2015,(4):35-36
一、问题描述阅读中,学生读得粗、读得快,是阅读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表现,但是学生还不会读思结合,说明还未真正习得读思结合的思维路径。读后,学生不能回答"最先冒出来的精灵似的阅读感受",是学生缺乏"高度概括+整体感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表现。思考与整理中,学生的阅读收获与文本的写作目的出现一定差异,本是阅读个性化、理解多元化的一种表现,但是阅读文本、读懂作者最成功的标志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趋于一致"。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未能准确提  相似文献   

16.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里,我们把有创意的阅读,简称为"创读"."创读"与"实读"是阅读的两种方式."实读",即实实在在地读,努力读出文本的本来意思,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这是一种"再现式"的阅读.而"创读"则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价值观、知识积累等对文本进行有创意地理解,即在掌握文本本来意义的基础上,把作者想说而没说的话说出来,把作者没有想到的想出来..  相似文献   

17.
1.以情带读,读中悟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品读。在阅读教学中要常常引领学生抓住文章的情,以多种形式品读课文,让情感为心灵伴奏。师生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情感的交流,当老师和学生都沉醉于文本之中时,才读得入情入境,从而走向文本的纵深处。实现"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我在教学《孩子,你长大了》一课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对各学段学生都提出"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指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地读、反复咀嚼地读、富有诗意地读,可以让学生读出感受,读出情感,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19.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 ,由语言文字引起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 ,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那么如何进行语感训练呢?笔者认为训练语感的方法虽千变万化、千姿百态 ,但这个法 ,那个法 ,根本大法是读。离开了读书这一根本大法 ,其它一切法无异于缘木求鱼 ,舍本逐末。要不折不扣地做到读书为本 ,并把读和想、说、写、演等巧妙结合起来 ,要让学生专心地读、仔细地读、投入地读 ,要求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动情 ,要使学生读出理趣 ,读出神韵、读出情味 ,最终越读越想读 ,越读…  相似文献   

20.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首先,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来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当学生自己想读、要读、去读时,就能实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自己要先有兴趣,在朗读时透过语言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读出自己的审美情趣、独特见解、深刻反思,读出作者巧妙的谋篇布局、精巧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抒发、别致的材料选择等,以此来感染学生。其次,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范文和文学作品,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