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般图书都有目录,也往往有序言一类文字,有时一些学术性研究著作,还不止有一篇序文。出版社的编辑往往不太重视图书中目录、序言的“技术规格”。 在《出版词典》的“目录”和“序”条目中通常会说明:现代书籍中,目录排在序言与正文中间,序言多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序言的有关知识与作用;评述了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生前所写的最后一篇体现“文道统一”观的序言——《小学生规范字典序》。  相似文献   

3.
朱永刚书序     
王建辉 《出版科学》2009,17(5):108-108
这篇序言是应杨德炎先生要求写的.而他让我写这篇序的起因,可能是十年前我完成了一篇博士论文<文化的商务>,副题是王云五专题研究,交给了由其主政的商务印书馆出版,他认为由我来写这个序"最合适不过".  相似文献   

4.
一本书的前言或序,虽然占的版面不多,但地位却很重要。这本书也到了万事具备只欠“前言”的程度,原本计划由主编单位出面请业界名人作序,但名人们迟迟不能“出手”,于是引出改请本人代写序言的“事端”,引出了这篇编后感受。  相似文献   

5.
《玉篇》是我国第一部楷书字典,卷首的《序言》可反映作者的编纂目的.文章从《玉篇》首创“编者按语”、创立“异部同文”的互见法、开创中国辞书设立附录的先河等几个方面的贡献,来论述其编辑思想及留给后世工具书的编纂经验.  相似文献   

6.
徐晓飞 《出版参考》2006,(4S):12-12
一本书的前言或序,虽然占的版面不多,但地位却很重要。这本书也到了万事具备只欠“前言”的程度,原本计划由主编单位出面请业界名人作序,但名人们迟迟不能“出手”,于是引出改请本人代写序言的“事端”,引出了这篇编后感受。[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在2006年的文化新闻里,有一条是关于“大师柏杨宣布封笔”的消息,柏杨封笔之前写下的最后一篇文字,就是专为新版《柏杨曰》作的序。在这篇序的开头,作者重复了这样一个提问:“读历史,人能够从中取得教训吗?”  相似文献   

8.
陈丽 《山东档案》2000,(4):12-13
任何一部著作在完成其主体部分的写作或编辑之后,作者都要写一篇序言以阐明编著书籍的宗旨或缘起,评论和介绍书籍内容以及与书籍有关的各方面情况,简述编著者的有关心得和研究成果.一篇好的序言是全书的纲领,对读者阅读全书起着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文化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出版业的空前繁荣。但有些出版物在编排上尚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有些是由于不同出版单位采用的标准及格式不同所引起,而有些确实是由于作者或编辑对一些常识了解不够所造成。例如,在“序”,“序言”,“前言”,“引言”,“绪言”及“导  相似文献   

10.
案头放着的《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白凯文少数民族文化文选》(以下简称《文选》),作者白凯文先生原名白润生,系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我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研究的开山级专家学者,其几十年辛勤的学术耕耘可谓成绩斐然.《文选》除序言和后记外,主体部分由10辑62篇文章构成.还有两个附录:一是10篇有关记者或业内人士对作者的“人物专访”及若干新闻媒体(通讯社、报刊社)编发的有关作者学术活动的“信息存目”.二是作者作品目录.该书于2014年5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1.
本书作者(《解放日报》编委、文艺部主任吴芝麟——编者)也算一位老记者了。我和他相熟已久。他希望我能为本书写篇序,但也未要求细评书稿,“随便说点自己想说的话头就成”。我感谢他给我这种自由。确实,序无定格,如果书的内容是系统而深致的,序言自然以评介、阐释为好,如果书稿是一种涉足宽散的自由文体,那么序言也不妨自我放松一下,找个话题参加闲谈,凑个热闹。本书的书名《记者眼中的世界》就是一个挺好的话题。它使我想起记者文学在现代文化结构中的特殊职能。我听说的“记者文学”并不是一种特别的体裁样式,而是指一  相似文献   

12.
《意义学》的中国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学李安宅著,商务印书馆,1934 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本名为《意义学》的学术著作,作者李安宅,燕京大学社会学系青年讲师。书前两篇序言:清华大学历史学教授冯友兰所作中文序和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主任瑞恰慈所作英文弁言。社会学、历史学、文学——这三维学科所指向、所建构的意义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相似文献   

13.
杨万里《罗塘许氏族谱序》是《罗塘许氏图谱》的一篇序言。这部族谱共十三卷,是罗塘镇许氏家族1995年对族谱进行第十三次重修后的刊刻本,笔者查阅了前几次的重修本,均载有这篇序言。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宜春县令许叔达主持增修许氏族谱,并邀请时任奉新县令的杨万里撰序。此后,许氏后裔又在许叔达修谱的基础上对图谱进行了十次续修,序文也经历了十次的重刻或重印。笔者查阅了众多杨氏文集的版本,都未见此篇序言。为了让世人看到杨万里佚文的全貌,也为了便于对一些问题的考证,现将杨万里佚文《罗塘许氏族谱序》全文照抄如下(其中分段,标点及有关符号系笔者所加,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读到一篇《“考今学”发凡》的文章,很受启发,遂不揣浅陋,捉笔为文,狗尾续貂。非图与“发凡”作者共享“专利权”之利,兼掠他人之美也;只望能献此一悬,以略补此门“新学科”之全。仅此而已。是为序。何谓“考今学”?其名盖由与“考古学”的取  相似文献   

15.
村上春树编译了一本《生日故事集》。他在序言中已经交代,一共13篇,12篇出自美国当代作家之手,由孔亚雷君据英文原文译为中文。最后一篇《生日女孩》是村上本人的作品。据策划者上海“九九读书人”介绍,作为中文版,村上事务所希望由我根据日文而非英文版译为中文,包括中文版用为序言的日文版后记和对12篇的日文点评。此即拙译六分之一篇幅的由来。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为不少人写过书序,渐渐形成一些想法,认为写书序小能只对“书”,还应对“人”:只有先把作者说清楚了,才能让读者了解这本书为什么写,写些什么,有无一读的价值,以达到知人论书的地步;另一点想法是,必须把写序者本身也放进去,为什么写这篇序,对所序之书有何评论,能否和自己的学术观点相印证、甚至辩难一番,这样的书序才不流于空泛庸俗,且有味道,能起到导读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隋书·经籍志》“总序”所载“五十五篇”涉及《隋书·经籍志》的作者与成书,以及《隋书·经籍志》道、佛两部的演变,然历代学者皆语焉不详。“五十五篇”实指“部类”而非“篇序”,其虽源自魏徵贞观年间整理图书所撰“书序”,且此“书序”后入《隋书·经籍志》成其“总序”,但魏徵并未参与编修《五代史志》,魏徵与《五代史志》经籍部分转变为《隋书·经籍志》无直接联系。今本《隋书·经籍志》分四部四十类,附道、佛两部及其大纲,与魏徵贞观初年整理图书典籍时的规划不同,是因《五代史志》对“五十五篇”进行了调整,删除了道、佛两部之细目,究其缘由,则是《五代史志》的官修史志性质以及对前代旧例的遵循。  相似文献   

18.
《文献》2006年第2期发表胡建升先生《杨万里佚文考》(以下省称“胡文”),首次披露作者所发现的《罗塘许氏图谱》中一篇署名杨万里的序文《罗塘许氏族谱序》。胡文从“杨万里作序的时间和地点”、“杨万里与许叔达交往  相似文献   

19.
文章的段落分层有时用序码来区别 ,其使用的序码不同 ,所用的序码点号也不同。序码后的点号通常是这样用的 :中文数字后用顿号 ,如“一、”、“二、”、“三、”……阿拉伯数字后用下圆点 ,如“1 .”、“2 .”、“3.”……也有用逗号的 ,如“第一 ,”、“第二 ,”、“第三 ,”;“首先 ,”、“其次 ,”、“再次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三条 ,”……也可以用空格 (即空一字空 )带替点号 ,但对带括弧的序码不要加点号。如果作者、编辑都能这样规范地使用序码点号 ,就会使版面更加美观 ,阅读更加舒适。确实 ,写稿时有人习惯使用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华俗出版公司1991年8月出版了一本叫《移民与近代美国》的书(署名“李其荣著”)。作者在《前言》中自称,他在该书在“理论上”、“内容上”、“方法上”有三大“突破”;一位美国史专家为该书作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序》,称这“是一部严肃的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著作”,在国内“起到了填补空白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