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霞 《早期教育》2010,(3):32-34
为了切实提高我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组织青年教师进行“磨课”教研活动.从而使他们能在反思和建议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设计。以下是我园开展的青年教师集体舞教学“磨课”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2.
在每个学期,一般每一个教师都至少要上一堂汇报课或教研课。这犹如对每一位教师的大阅兵,也使其他老师多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及教研组教师的“磨”,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本来这是一种很好l的教研方式,但现实中出现了一种“做”课的现象:教师提什么问题,学生就能答什么问题,一堂课来。顺顺畅畅、圆圆满满,似乎老师教得很好,学生素质很高。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师生睬前排练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磨课是集体备课、教研的一种方式方法,也是新课程教学提倡的一种校本研讨方式.“磨课”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充满着集体的智慧。磨课的主要内容有磨目标、磨教材、磨环节、磨学生、磨细节等五个环节,其中磨教材是关键.从磨课的意义、内容和过程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一课进行全程总结,深刻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力争在课堂渗透新课程立意,既要遵循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在磨课中强化教学反思,才能快速提升教育教学、教研水平,“磨”出更理性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4.
马燕霞 《甘肃教育》2011,(23):87-87
“磨课”是我所在的教研组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反恩、改进、总结,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一种集体教研形式。以下是本人讲授人教版《新起点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AnimalWorld一课时的磨课过程。  相似文献   

5.
艾晋成 《教师》2019,(7):126-127
研课磨课是送教下乡的重点和难点,其指向是帮助乡村教师专业自主成长,提升校本研修能力。校本研磨—小组研磨—班级研磨等“一课三磨”流程,让教师亲历自身教学和教研水平提高的过程。传统的评课议课活动,多数成员被迫接受集体既定的思考模式,限制了个人和团队的配合度,不能有效解决真问题。作者在研课磨课中利用“六顶思考帽”工具,既解决学员参与度低、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强的问题,同时又提高研课磨课效率,促使研课磨课成为真正常态化的教研形式。  相似文献   

6.
磨课是集体备课、教研的一种方式方法,也是新课程教学提倡的一种校本研讨方式."磨课"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充满着集体的智慧.磨课的主要内容有磨目标、磨教材、磨环节、磨学生、磨细节等五个环节,其中磨教材是关键.从磨课的意义、内容和过程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一课进行全程总结,深刻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力争在课堂渗透新课程立意,既要遵循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在磨课中强化教学反思,才能快速提升教育教学、教研水平,"磨"出更理性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7.
王荐 《生物学教学》2007,32(8):21-23
在教学和教研实践中,广大教师创造了一种新的教研形式:磨课。所谓磨课,就是围绕一节课,由某位教师执教,在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下,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深入地研究、探讨,再由这位教师多次重上,以期执教教师教学业务快速提高,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在日常教学中,我  相似文献   

8.
<正>老师们在一起集体教研、备课的形式有很多种,不知何时起,有了一种“磨课”的教研形式,近年来慢慢成了很多学校重要的教研活动之一。一般“磨课”过程是这样的:老师们坐在一起,选定一堂课当作教研内容,先进行集体分析、说课,确定教学方案,再由某位教师执教,组织同伴观课,有时还会录像,然后大家共同议课、评课,寻找不足,再次修改教案,  相似文献   

9.
在每个学期,一般每个教师都至少要上一堂汇报课或者教研课。这就如对每一位教师的大阅兵:可以检查一下教师的上课水平怎样,是有所提高还是有所下降;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还是有什么值得推广的地方。也使其他的老师多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及教研组的教师的“磨”,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本来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方式。但现在出现了一种“做”课的情况:教者提什么问题,学生就能答什么问题。学生个个是神枪手,百发百中,绝不要担心课堂上学生卡壳,出现冷场的情况。一堂课下来,顺顺畅畅、圆圆满满。似乎老…  相似文献   

10.
一、“说课”之要义“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它是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课者答辩,在在评议答辩中改进备课,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的一种教研活动。简而言之,“说课”就是说明这节课为什么这样教。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而“磨课”则是这三位一体的综合体现。“一课多磨”是我园教研组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开展之初,它独特的风格受到教师们的推崇,为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与教研注入了原动力。可一段有声有色的发展期过后,磨课,遭遇了降温的困惑。  相似文献   

12.
如今,在许多地方的许多学校,"磨课"已经成为一种热潮.每次教研课、优质课、赛课、观摩课、考核课、联谊送教课……都非得"磨"上两遍、三遍甚至更多遍不可.作为学校(或学科教研组)一级组织的集体性推敲教学设计的教研活动,一次好的磨课能较好地发挥教师同伴互助的作用,促进教师个体和群体教学智慧的提升.毋庸置疑,好课是"磨"出来的课,是"雕"出来的课.君不见,好课"磨"你千遍也不厌倦吗?教师的课堂设计、引领技术在反复地"磨"中渐臻完善,并达到艺术的层面.  相似文献   

13.
“磨课”就是教师从自身的实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同伴互助。把某课教学当作科研课题,采取多种形式,运用科研方法,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使教师某课成为该教学水平较高的精品课。我县开展“磨课”实验以来,取得系列研究成果,提高教师教学、教研和科研能力,教师养成了良好的研究习惯。  相似文献   

14.
一、“说课”之要义“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它是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课者答辩,在在评议答辩中改进备课,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的一种教研活动。简而言之,“说课”就是说明这节课为什么这样教。  相似文献   

15.
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研究行动,是一种在自主思考、自我反思基础上教师互助合作、共同推进的有效解决问题的研究方式。校本教研因其校本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颇受教学一线教师的欢迎。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我校提出了“问·诊·磨”校本教研模式。“问”,重在教学方法、教学智慧的启发和增进,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6.
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研究行动。是一种在自主思考、自我反思基础上教师互助合作、共同推进的有效解决问题的研究方式。校本教研因其校本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颇受教学一线教师的欢迎。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我校提出了“问·诊·磨”校本教研模式。“问”,重在教学方法、教学智慧的启发和增进,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7年第10期中,浙江龙游县桥下小学钟宏亮老师提出“对磨课说‘不’”,对此我们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磨课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尽快成长,快速优化课堂教学十分有效且必需的途径。因此,我们要对不磨课说“不”。  相似文献   

18.
唐芳 《河北教育》2014,(5):39-39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回忆自己‘一课三磨’的经历,大到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的改变,小到对每句话、每个动作的斟酌,真是‘一课一变,一课一进’。磨课是一种痛并快乐的幸福,你不磨。  相似文献   

19.
公开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忻州市第十二中学尝试在公开课中实行的“备课、说课、听课、评课、论课”五步骤教研活动,力求在五步骤的每个环节中进行创新操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老师的教学理念在公开课中升华,教研能力在公开课中加强,技能技巧在公开课中产生.业务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农村学校新课程的教学与教研,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对教师的培训理论多、口号多,但缺乏操作式的实效活动。“磨课”模式从关注教师的课堂操作开始,研究自身,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教材,研究教师间的合作探究等,着眼的是“教师操作”。所以,“磨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教师的“临床”经验,为教师在新课程下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抓手,给教师搭建了一个实施新课程的工作平台。“磨课”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和其他老师合作,把某一节课的教学当做研究课题,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研究,最终使教师某门课的教学成为水平较高的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