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池州傩戏面具造型丰富多彩,它的造型、线条和色彩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同时也赋予了浓厚的象征性和装饰性。傩戏道具具有极强的宗教色彩和儒家思想,主要体现了写实性和象征性的艺术特色。池州傩戏面具和道具美术学思想在池州傩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池州傩与徽州傩、江西傩、湖北傩是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藏戏及寺庙神舞面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面具种类繁多,主要用作藏戏及寺庙神舞,是中国面具艺术中的一个独立的体系。本文是一篇关于甘孜州德格县、新龙县藏族面具艺术的调研报告,内容涉及到藏族面具的现状,面具的制作艺人及其传承方式,面具的制作工艺与变迁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作为西藏文化象征的面具,是伴随宗教的传播发展而产生的。西藏面具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多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祭记跳神、戏剧表演及民间歌舞等方面。面具包容着神密妙幻的佛教文化艺术和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综合地体现了西藏的历史、宗教和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民族文化在服装市场中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受到服装设计师的青睐,成为民族服饰的设计理念之一。萨满面具艺术影响着现代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为现代成衣发展提供了审美意义、造型艺术、民俗价值等多方面的有效借鉴。文章深入分析了萨满教面具纹样图案和面具配色,以及制作工艺、造型艺术,以期更好地提取萨满面具的艺术元素,借鉴到现代服饰文化中。  相似文献   

5.
傩面具中的宗教意识与民俗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具作为傩戏艺术的表征,它形象地凝聚着傩文化所体现的原始崇拜意识、宗教意识和民俗意识。傩面具作为神灵的载体,体现了傩文化与巫、道、佛等多种宗教文化的相互渗透,在其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更是与各地的民风民俗紧密融合,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广大的群众基础,凝聚着民间艺人的智慧和心血,是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6.
“留守”的造字解释隐含着中华民族的集体心理内容。从集体无意识看“留守”,它包含了中华民族追求安稳、顺应和谐的人格面具,也蕴含了保守封闭、不敢冒险、缺乏创新等阴影及留守创伤代际传承的存在。社会可以通过相关措施和改革,协调集体无意识内部关系,以保证我国人口迁徙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钱钰华 《文教资料》2010,(27):94-96
贵州安顺地戏面具和藏戏面具是受古老的傩文化影响,发展进化而来的较具系统、保存较为完整的面具艺术,比较这两种面具文化,对研究传统面具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具有美学和民俗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诗画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园地里两朵盛开的并蒂莲花。从中国诗画艺术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诸方面论述两者之间源远流长的关系,旨在探寻中华民族诗画艺术发展的规律,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诗与音乐是艺术奇葩上的并蒂之瓣,在各尽其英雄本色的同时,又共显春色,珠联合璧,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文章就音乐与诗的相互关系,以及两种艺术的相互协调、相互渗透、相互转换等方面做了些许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一、学习目标陈述 1.学生欣赏面具艺术的图片,了解不同地域、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学生倾听老师讲解面具文化,认识面具的演变、发展过程,了解面具与文化、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教学在中师美术教育中具有美育和爱国主义文化传统教育的双重功效。而中国画在唐代以后的发展,有着与传统文化诗词相互融合的重要特征。诗词的文化涵义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应用诗词在教学中归纳、加强情感体验,即让学生获得“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艺术情境感受,又能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传统的热爱之情。前提,诗词与中国画共处中华民族这同一文化而有可能相互融汇贯通,在两者发展中有着共同的社会、哲学、伦理背景。相通的艺术规律性使彼此不断地交流渗化,诗词的介入使中国画除图像造型外兼得文字语言的感染力。在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剑芳 《长治学院学报》2011,28(3):34-35,88
上党赛社面具造型与审美意境,与中国民间美术的历史相关。对上党赛社面具造型的研究,既可探究中国艺术固有的写意传神、变形夸张手法的由来发展,又可实证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发展实源于民间艺人的不断创造。文章既从面具的造型和审美意境入手,研究中国民间美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安顺地戏面具与贵州傩堂戏面具均为贵州独具特色的假面面具。他们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在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文章对傩堂戏面具和地戏面具的文化内涵、美学特征等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安顺地戏面具与贵州傩堂戏面具均为贵州独具特色的假面面具。他们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在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文章对傩堂戏面具和地戏面具的文化内涵、美学特征等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满族等北方民族,古往今来信奉萨满教,认为万物有灵,萨满跳神时戴上面具,不仅可以避免妖魔的灵魂认出自己,而且能借助面具的法力战胜妖魔,保族人安康,面具成为了重要法器。是萨满崇尚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面具艺术,是历史岁月产生的文化遗产,至今闪现奇光异彩。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认识民间戏剧艺术的普厦性、历史性.地方色彩等知识。 (2)了解面具的主要特点。 (3)能画对称分布的面具。  相似文献   

17.
李金发的早期诗歌受到了西方象征主义的影响,在认知现实和艺术表现两方面具有与西方象征主义相同的内涵:1.对现实的认知-丑恶与死亡;2.诗歌语言须具有暗示性。  相似文献   

18.
管焱 《学苑教育》2012,(22):87-87
传统文化注重探讨理想人格与理想世界中回答社会与人生的问题,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地方戏曲属传统文化范畴,地方戏曲综合了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构筑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核心竞争力,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  相似文献   

19.
活动目标 1.欣赏多种艺术面具,对面具创作感兴趣。 2.感受面具夸张的造型特点和多样的颜色特点。 3.尝试自己创造性地设计面具。  相似文献   

20.
浮雕艺术自原始文化以来,一直是整个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从对浮雕艺术历史的回顾和对其现代的展望,解析了几千年来浮雕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并在对浮雕与圆雕区别的论述中阐明了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