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家菊 《江西教育》2004,(13):78-79
备课是教学的第一道工序,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有人问过一些教学名师.“您的课能达到如此境界,您用了多少时间备课?”名师的回答是:“我用一生的精力备课!”好一个“用一生的精力备课”!对名师“用一生的精力备课”作质的揣摩.恐怕“不断的吐故纳新”是其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2.
备课是教学的第一道工序,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有人问过一些教学名师,"您的课能达到如此境界,您用了多少时间备课?"名师的回答是:"我用一生的精力备课!"好一个"用一生的精力备课"!对名师"用一生的精力备课"作质的揣摩,恐怕"不断的吐故纳新"是其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3.
教师要创造性的备课 ,这是创新的教与创新的学的重要环节 .而传统的备课对教法、学法及学科思想、能力培养挖掘较少 .创新的备课是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教学的禁锢 ,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宿 ,变备教法为备学法 ,变备教案为备学案 .用创新的眼光审视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 ,做到把好“两关”、“三个吃透”和“三个转化” .“两关”即学生关和教材关 .备课首先要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心理、学习态度、情趣等 .其次 ,要过好教材关 ,一是吃透教材教学内容所占的地位、作用、主要线索及纵…  相似文献   

4.
杨之 《湖南教育》2007,(5):44-44
把备课作广义的理解,看作“用一生备一节课”,是“教师成长的阶梯”,是一个闪光点,是一种创造性的高瞻远瞩的理解,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创造性迁移.  相似文献   

5.
备课是一项创造性劳动 ,而高质量的备课是高效益的课堂教学的重要前题 ,因此 ,在备课中 ,应做到在备观点、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这“四备”上狠下功夫 ,才能有课堂教学的提高 ,从而保证学校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关于数学备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课是一项创造性劳动,而高质量的备课是高效益的课堂教学的重要前题,因此,在备课中,应做到在备观点、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这“四备”上狠下功夫,才能有课堂教学的提高,从而保证学校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7.
一、实施有效性备课策略研究教师上课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备课。教师备课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是备教材不备学生,教师由于对新课改教材不是很熟悉,所以花在教材研究上的时间较长,而对学生却考虑不周;二是备章节不备体系,备课内不备课外,以为一堂课结束,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忽视了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针对教师备课存在局限性,学校引导教师从一般性的备课转变到有效的教学研究上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是教者最有效的教学。学校制定的《教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制度》中指出有效教学可划  相似文献   

8.
教师要创造性的备课,这是创新的教与创新的学的重要环节.而传统的备课对教法、学法及学科思想、能力培养挖掘较少.创新的备课是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教学的禁锢,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变备教法为备学法,变备教案为备学案.用创新的眼光审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做到把好"两关"、"三个吃透"和"三个转化".  相似文献   

9.
肖川 《宁夏教育》2006,(9):71-71
于永正:强调“隐性备课”、注重“备学生”、“备学法”。张化万:主张“系统备课、换位备课、多次备课、板块备课”。赵景瑞:通过点线面等多角度去钻研教材、用足教材。窦桂梅:关注预设和抓“题眼”。闫学:提倡对文本进行“立体式的解读、深式的解读、有宽度的解读、有创见的解读”进行备课。盛新凤: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依据进行立体备课林良富:强调通过与文本和学生对话进行创造性思维备课。刘可钦: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对不同教学思路的追问,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夏青峰:关注“为何而学、学习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作为备课支点……每个名师的备课智慧,都体现了教者超乎寻常的功力,  相似文献   

10.
一节课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中就会有一分收获。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教师备课指明了方向,“备学生”是备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教师应在“备学生”上多下功夫。只有备好了学生,教师才能有的放矢,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1.
改错题精练     
一位特级教师上完公开课后,有位年轻教师对这位特级教师说:“您的课太精彩了!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了自己的学生,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两个小时吧?”这位特级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大半生!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倾我一生来备课的。不过,对这节课内容的直接准备或现场准备,我只用了20分钟。”确实,从某种角度来讲,教师的工作除了真正的课堂教学以外,为其教学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视为“备课”。所以,  相似文献   

12.
一位特级教师上完公开课后,有位年轻教师对这位特级教师说:“您的课太精彩了!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了自己的学生,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两个小时吧?”这位特级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大半生!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倾我一生来备课的。不过,对这节课内容的直接准备或现场准备,我只用了20分钟。”确实,从某种角度来讲,教师的工作除了真正的课堂教学以外,为其教学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视为“备课”。所以,  相似文献   

13.
在以往的教师备课过程中,教师总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吃透教材上,很少会去考虑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感受,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的,束缚了学生创新潜力的发挥。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备学生永远最关键。要做到充分地“备学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备课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劳动,需要认真探讨。备课最主要的是应做到三点:“备自己”、“备学生”、“备教法”。  相似文献   

15.
刘祥 《江苏教育》2022,(70):29-33
备课之“课”,至少包括教材、教师、学生、课堂活动、社会发展需要五方面的内容;备课之“备”,亦是一项融传承与创新为一体的创造性的智力劳动。追寻目中有“人”的备课,就是要从一节课的目标确立、任务落实、活动开展、思维拓展等所有环节剥离“教师教”的思维意识,代之以“学生学”的终身发展理念。目中有“人”的备课,既需要教师将所有的学生视作独一无二的“人”,也需要教师将自身确立为有教育理性和教育情怀的专业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的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一定的阶级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所以,既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在教学的基本环节上有所创新,让“两课”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一、备课要三管齐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备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好坏。备课创新了,课堂教学才有可能创新。“两课”的备课要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和特点,精益求精,三管齐下,即备教材教法、备教师、备学生。1.备教材教法。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钻研教学大纲和…  相似文献   

17.
平时,经常深人到班级听课,也多有机会参加教学工作的视导检查,在现代文的教法上,我认为有这样几种普遍的倾向须引起我们的警醒。第一,教学上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在: 1.目的不明。语文教学有自己总的任务,每一学段,每一单元,每一课时也都有明确的、具体的目标。虽然学校已经开始倡导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结合,但往往只注重分析教材,忽视研究大纲;只备内容,不备方法;注重教法,不重学法;只备课文,不备学情;只备讲,不备练;只孤立备某一课,不考虑整个单元、章节或前后纵横的联系。目的不明,必然导致教学设计不合理,教无重点,练无要求,检查无标准。教学中出现无的放矢、中心旁移、平均用力等现象。  相似文献   

18.
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传统的教师备课主要是“三备”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而在新课改实践中,教师备课不仅要重视“三备”,还应关注自身准备即“备己”。备课“备己”是教师学习、反思、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清醒认识、深刻理解,并积极主动地加以实践,提升自己并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发展。一、教师备课“备己”的意义阐释1.备课“备己”有利于教师积极践行新课改理念要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新观念,转变角色,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其一,新课程要求教师再也不能将知识灌输作…  相似文献   

19.
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陈至立部长曾经说过:“一所学校不抓或抓不好教学质量就是不务正业,就会误人子弟,贻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业。”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任何一个校长都应该把工作的重心放在课堂教学的管理上,任何一个教师都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目前,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着三个共性问题:一是教师在备课时,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只备教学内容,不备教学方法。至使…  相似文献   

20.
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任何一堂优质课都是精心备课面来。随着新课程实践向纵深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也必然发生巨变。在以往的教师备课过程中,教师总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吃透教材上,很少会去考虑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感受,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的,束缚了学生创新潜力的发挥。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备学生永远是最关键的。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备课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要充分地“备学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