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就我个人最近十年私下接触到的边缘化的创作而言,有两本书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前几年有一位文学朋友寄给我一本书稿,主要由诗歌、散文、故事、随笔、文论等多种文体组成,多种文  相似文献   

2.
拿到高峰校长记录自己办学经历的《幸福在心》书稿清样,从阅读作者自序《我有一个梦想》开始,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10多万字的书稿,我用一个晚上的时间一  相似文献   

3.
青子 《新教育(海南)》2006,(5):64-64,53
摩挲着这厚厚的一册书稿,默思久之。倏然.关于本书的作者马向阳先生,有两幅画面在我的脑海里交替涌现:  相似文献   

4.
我和泰山学院孙宗明教授相识已经9年,一直在同一个参事组工作.我是从事教育专业的,他是从事数学专业的,作为大学教师,我们常常交谈大学生思想品质教育的有关问题.大约在2007年,他送给我一套由他主编的两卷本《数学工作者的理想与工作》,实际上,这就是一套数学学科德育的专题著作.2009年夏天,他告诉我,他于去年完成了《数学学科德育教程》书稿,正在与出版社联系,寻求正式出版.2010年夏天,他又告诉我,他已经用打印的书稿对学生讲授了一遍,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并请我阅读书稿以提出修改意见,我读了该书稿,第一印象是比较实际、可读性较强,不是空泛说教,而是用古今中外数学家的高尚言行感染学生,确实具有一定的新意.他听了我的意见后,进一步坚定了公开出版的信心,表示要继续一边讲授一边修改.2012年元旦前,我收到了他写有赠言的《数学学科德育教程》,该书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大32开本,352页,306千字,我为他写的书正式出版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5.
当看到即将付梓的《地方大学办学特色研究》这部书稿的清样,并应邀为该书作序时,我便爽快地答应下来。之所以乐意为本书写几句话,是因为我对这一话题有许多的感受和经历。  相似文献   

6.
《细柳营边草》是军旅诗人王改正又一本古典诗词集。文怀沙老先生为诗词集拟定并题写了书名。李燕杰教授审阅了书稿并欣然撰写了热情鼓励的序言。我也读过书稿,一直被书中清新隽永的诗歌吸引着和感动着。王改正同志出生于中原农村,1969年初人伍,1978年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工作至今。我一直在思考,在铁马雄风的军营里,一个普通军人,  相似文献   

7.
一本足有一斤多重的厚厚的书稿《掘开生活之源,引来创作清泉》是书稿中的一部分,洋洋数十万言,摸起来就放不下,一气儿读完;语言如山涧流水,清澈纯净,朴实无华;内容如一块硕大的璞玉,于原生态中见精华;读来,心灵震颤,由衷赞叹:好个王香兰,十年磨一剑,“亮剑”语文界,“扬眉剑出鞘”。这是我阅读该书稿的真实情景和感受。  相似文献   

8.
每周一升国旗时,是我最发愁的时候。我们班几个大个男生是典型的捣蛋鬼。 每天课间操,只要我离开他们两米之外,这几个捣蛋鬼一定是你调侃,我打闹。升国旗,当我向国旗行注目礼而无法对其虎视狼盯的时候,就是他们几个的“猖狂”之时。尽管我无数次地告诉过他们,升国旗时,我们要肃敬,因为国旗代表着我们的祖国,无论你当时在做什么都要立刻停止,面向国旗行注目礼。可是这些话似乎只对我自己有用。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收到正芳寄来的一本厚厚的书稿《拜伦研究》,往事随着欣慰,袅袅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10.
伊犁师范学院中语系武金峰副教授的《新疆高校民族预科教育研究》一书即将出版,送来了书稿,要我写个序,我欣然接受。我虽然对高校的民族预科教育没有做过研究,但对与民族教育密切相关的少数民族双语问题是关心的,也做过一些研究,而且对高校民族预科教育也有一些了解,所以愿意在这里谈谈读了这本新著后的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11.
《关中方言古词论稿》序序一钱曾怡春节刚过,朱正义同志将他的书稿《关中方言古语词研究》拿给我看。我读着,觉得他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关中方言古语词研究》收集了在古代文献中可以查到而且通行于现代关中地区的词语212条,逐条按文献的历史顺序引出古代用例...  相似文献   

12.
有才嘱我为他的《陈有才诗歌精选》作序,当我打开这本沉甸甸的书稿,略一展读后,便引起我极大的兴趣,简直放不下了,我获得了巨大的阅读快感。何以至此?因为它调动了我的感官和想像。从诗行中,我仿佛看到那色彩斑斓的田野、月光笼罩下的农家小院;我仿佛听见聒噪的蛙鼓、粗犷深情的山歌;  相似文献   

13.
1999年5月25日至6月2日,我到汕头、潮州、梅州三地讲学,与嘉应大学中文系主任张应斌先生相识。虽是初次见面,但我对他为人的诚恳谦虚,办事的认真负责,治学的执着严谨,留下了良好而且深刻的印象。他十分郑重地将新著《中国文学的起源》书稿给我审阅,征求我的意见,并希望我写序。6月2日,我将书稿带回南京,排除百事,专心阅读。一旦进入书稿,时时感到一股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不禁为之心旷神怡。应斌先生在完成这部书稿之前,其部分前期成果曾以论文的形式,在国内期刊上公开发表过九篇,其中三篇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所采用…  相似文献   

14.
为帮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五金工具的了解,我们带领孩子到附近的五金工具厂参观。孩子们异常兴奋,听见工厂里那隆隆的机器声,眼见那毛胚在工人叔叔、阿姨们的巧手下变成一把把精美的工具,孩子们无不惊叹。带着一脸的满足和兴奋,我们整队准备离开厂区,就在我不停地嘱咐孩子们拉好手,别掉队的时候,机灵鬼方圆象发现新大陆似地喊了起来:“老师,那里怎么有这么多旗帜呀?”  相似文献   

15.
由于工作的性质,联络希望工程、为贫困学生牵线搭桥成为了我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周六、周日带领着港澳、内地的助学团体去探访贫困学生、了解贫困家庭的状况是我的家常便饭。休息时间经常被不定期的占用,我很快就产生了抱怨和烦燥。但不久,一次探访活动使我彻底改变了态度。  相似文献   

16.
刘淑艳 《辅导员》2014,(4):28-29
周一的升旗仪式,总有孩子在队伍中或交头接耳,或晃来晃去……这一刻,本应是每一名中国人为之自豪的时刻,是庄严而又肃立的时刻。而孩子们此时的表现……我内心感到了一份沉重。  相似文献   

17.
9月23日 晴 “从小老师教我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历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在灿烂的阳光下》 十年前的一天,爷爷牵着我的手,看着那高高的大楼顶上竖着的两面红旗,一一指给我说,那是国旗,那是党旗。党旗?是那红红的旗子上画着一个像月牙一样的旗子吗?我愣在那里,看着一抹红色在蓝蓝的天空中飘动着。  相似文献   

18.
见证奇迹     
我同赵翠兰教授相识多年,十五年前,她出第一部长篇传记《生死瞬间》的时候,一位书商朋友介绍我去为她的书稿做编审工作,我与她长达半年的合作中结成了推诚相与,志同道合、故旧不弃的朋友,从此,我便顺其自然的成了她家的座上之客。由此,对赵翠兰教授,我敢说,我算是最了解她的人之一。  相似文献   

19.
22岁,我师范大学毕业,到一个小县城去当一名小学老师。 每周一升国旗,全校师生穿着统一的白色运动装站在操场上唱国歌,听校长讲话。  相似文献   

20.
邵名尉先生花费十余年心血编撰了一部《毛泽东诗词评注》,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著作。作者从遥远的南国给我寄来了部分未刊书稿,让我提点意见并为他的著作写篇序。此书对我很有吸引力,我怀着浓厚的兴趣学习它,读后感到颇有收获。因此,我以兴奋的心情向毛泽东诗词研究者以及广大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