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诗以"歉疚性"的顿悟,吟咏出了"叔叔"敬佩性的感喟:清纯的坚强,美丽的乐观……让成人世界的"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感奋、感动、感悟.这首诗,诗语清新,诗情真纯,诗意隽永,如清泉之水,甘冽新甜,似清茶之香,绵厚纯净.……  相似文献   

2.
【设计思想】诗歌教学的关键是感受诗景,体味诗情,领悟诗意,在此基础上孕育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诗景、诗情、诗意均由文  相似文献   

3.
诗意语文是以言语实践为本体的归真、求善、至美的语文。它是在"陶冶诗情—启迪诗思—感悟诗理—践履诗意—积淀诗语"等组织程序中展开的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多元互动的语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课本诗导写是以常态初中课本中文学作品为感情触媒,以意象为基本单位来抒发切己感情的言语实践活动。立足关键词解读、立足诗意点解读、立足诗意"象"解读,将言语实践贯穿其中,有利于陶冶诗情,开发诗思,升华诗理,积淀诗语,抒发切己情怀,张扬汉语的诗性光芒。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诗意发展的基本策略是:加强诗情熏陶,促使自己在"自然诗意"、"社会诗意"、"个人诗意"的三重转化中成为诗意的栖居者;加强诗思训练,促使自己在"工具智慧"、"人文智慧"、"符号智慧"的综合发展中成为诗意的导引者;加强诗语积淀,促使自己在"专业理想"、"专业情意"、"专业自我"的整体发展中成为诗意的示范者。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诗意发展的基本策略是:加强诗情熏陶,促使自己在"自然诗意"、 "社会诗意"、"个人诗意"的三重转化中成为诗意的栖居者;加强诗思训练,促使自己在"工具智慧"、"人文智慧"、"符号智慧"的综合发展中成为诗意的导引者;加强诗语积淀,促使自己在"专业理想"、"专业情意"、"专业自我"的整体发展中成为诗意的示范者.  相似文献   

7.
正"在多种教学方法之上还有一把万能钥匙,它的名字叫‘活’。"套用吕叔湘的万能钥匙,活用文题——敞亮题眼遮蔽的光芒,开启文章隐蔽的窗户,领悟文章的言外之意,课堂的生命形态将诗意化,师生演绎而生成的诗思、诗情、诗语、诗境,都染上"经历生命感动后引发的反思性表达"的诗意语文的本色。活用文题,宛如课堂点睛,亮化、美化或如诗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省丹阳市埤城中心小学创办于1905年,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秉承"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诗意教育"作为特色品牌,以"弘扬诗词文化,共享诗意人生"作为特色教育理念,我们建设诗韵校园,开发诗教课程,营造诗意氛围,发展诗情师生,进而不断深化内涵发展,向着"管理规范、质量上乘、特色鲜  相似文献   

9.
严文井是继叶圣陶、张天翼之后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童话作家之一。他的童话作品具有浓郁的诗意。诗意是严文井童话创作的有意追求。这种诗意来自优美纯净的语言、生动的艺术形象、真挚的情感以及灵动的幻想。这四个方面共同构建了他富有诗的意境,诗的美感,洋溢着动人诗情的童话世界。  相似文献   

10.
感受诗情:拥抱神气涌荡的心海 西晋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还有一位古人说:“夫诗者,本发其喜怒哀乐之情;如使人读之无所感动,非诗也。”鲁迅说:“诗歌本来是抒发自己热情的。”普希金说,诗人的任务是用“火样的激情把人们心灵照亮。”这些中外名家的见解,都生动地说明了感情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如果说诗意是诗的灵魂,那么,诗情就是诗的血肉。没有血肉,灵魂何以寄托依附?没有诗情,诗意何以得到生动丰满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苏教版五年级《黄鹤楼送别》一文为例,立足于"文包诗"的文体特点,从三方面阐述了"文包诗"的教学策略,体现了"读懂诗意——悟透诗情——学会方法"的教学思路。特别是第二方面"选‘精’读‘文’,感悟诗的情意"紧扣一个"精"字,从"诗中有"和"诗中无"两个视角解读文本,体现读"文"悟"诗"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诗化的语文课堂,其主旨是教师用诗样唯美的语言演绎着课堂,用诗样的精巧锻造着课堂,用诗样的意蕴营造着课堂,用诗样的激情澎湃着课堂.要打造出这样一种唯美的、诗化了的语文课堂,必须要着眼于一个"情"字,也就是要做到教者心中有情,听者为之动情,才能由"情"而生诗意,让澎湃的诗情促进语文课堂的诗化.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 送别诗的共同特点就在一个"送"字上,因为同是送别,心情自然有相似之处.但是又由于送别的背景不一样,心情又会有所不同.以此为切入点,将两首送别诗进行整合教学,在对比中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相似文献   

14.
把"兴发感动"诗学理论引入古诗词教学,可分为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即"激发"诗感,创设情境、引入诗歌,诵读感知、品味诗歌;第二个层级即"体悟"诗情,知人论世、体悟情感,品读意象、体味匠心;第三个层级即"传延"诗志,诗歌互映、交流感悟,诗意升华、诗歌再创。  相似文献   

15.
"文包诗"融语言美、意境美于一身,诗文一体,相映成趣。本文以《黄鹤楼送别》教学为例,拟从借文解诗明诗意、品文赏诗悟诗情、读文吟诗入诗境三个方面入手,就"文包诗"这一独特的教材内容,探讨如何在"诗文对照"中走进文本内涵,诗文并重,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诗经》时代,是一个生活即诗、诗即生活的时代。如果要让一年级的孩子重归《诗经》时代,特别需要保护"诗的生态"。在教学中,要通过"诗趣生活""诗意畅想"和"诗情养护"等系列微课程来营造浓郁的诗歌氛围,让诗歌和生活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养护儿童的诗心,让每个孩子都能拥健康、优美、卓越的心灵与精神。  相似文献   

17.
鉴赏高中语文古诗词是高中生语文审美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要求师生共同重视。主要讲解师生在古诗词鉴赏的过程中,着眼古诗词整体,感悟人物形象入诗情,紧抓诗眼品诗情,交流互动了诗意,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小引】诗意浓郁的文章,有着厚重的质感,蕴蓄着丰富的审美价值。有些同学一讲文章的诗意,便认为文章中应有优美诗句,语言上应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其实,除此之外,托物手法的运用,亦可使文章诗情洋溢,清新脱俗。  相似文献   

19.
推荐理由:用诗意的语言将学生的心、学生的情紧紧地裹挟进空灵的山谷,与鸟儿对话、与落花相拥、与溪水相嬉……吟咏之间,吐纳金玉之声,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用诗的方法一步步引领学生入诗境、抓诗眼、品诗情、悟诗语,品出诗人的"人闲心静"之美,更用"心静"之境去和星星对话,去和滴答滴  相似文献   

20.
艺术(包括电影)的终极是诗意,诗意的根本是能够像诗那样召唤出人们内心的诗情。诗意电影是靠电影的视角、叙事、人物的塑造、光影画面、声音等电影软技术和硬技术的手段来产生诗的联想、隐喻、象征、节奏,创造出诗意电影作品的。诗意电影的诞生不仅仅源于娴熟的电影技能,它更来自大师们的诗人人格,源自于诗意电影人对诗意元素的运用,从而达到对人类终极关怀的伟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