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人行人欲断魂。”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耳熟能详。细雨纷纷的清明,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宋代诗人高翥以平易自然的语言描述清明这一天人们祭祖和扫墓的情景。南山北山到处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陶行知先生,在传统的清明祭扫之日,我们从祖国的大江南北汇聚到您的墓前,向您献上鲜花和我们衷心的敬意!  相似文献   

3.
《清明时节》获全国中师生美术作品评比国画一等奖,我很高兴。一幅成功的作品贵在立意好,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清明时节》的构思源于每年清明祭扫烈士墓活动。新中国来之不易,无数革命先烈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我们青少年应继承和发扬先辈的革命传统。当我得知举办全国中师生美术作品评比的消息后,就想创作一幅青少年缅怀革命先烈的画。刚劲挺拔的松树构成《清明时节》的近景,青松象征革命先烈的浩然正气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中景是雄伟的英雄纪念碑,略显虚幻的烟云、雨雾衬托出纪念活动的庄严。纪念碑后,连绵不断的山峦构成远景,这不仅是画面的需要,还突出了纪念碑。  相似文献   

4.
油菜花香     
自幼生长在农村的人,能看到的名花是很少的。叫得上名字的除了绯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再就是金黄的油菜花了。也许是我们那儿年年都要种植大片的油菜吧,每年清明回老家祭扫,我们都仿佛置身在油菜花海中。  相似文献   

5.
他,躺在祖国南疆边陲,那青青的山峰上,我的一位学生——也是忘年交的挚友。 清明时节,在市民政部门的组织下,我带着他的同学——一群同龄人的嘱托,披一路风尘,顶濛濛雨雾,来到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烈士陵园,祭扫他的坟墓。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天地》2016,(4):28-3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祭扫亲人,寄托哀思。然而,故人已逝,生者当坚强。疼爱我的外公前不久因病去世了,他老人家的离开对我打击很大。再也见不到亲爱的外公了,再也听不到外公的声音了,再也没法在外公那儿撒娇了,再也吃不到外公烧的拿手好菜了……一想起外公陪伴我的那些美好时光,以及外公已经不在我身边的残酷现实,我就忍不住难过流泪。现在,不管是在学校还  相似文献   

7.
先生与唐诗     
<正>1974年春天,我16岁,刚上高一。那时班上兴起写旧体诗词的风气,你一首"七绝",他一首"西江月",让人眼馋。清明节学校组织祭扫烈士墓,回来后,我苦思冥想数日,写了一首"七律",什么"清明时节雨纷纷,踏青扫墓慰忠魂……"偷偷拿给最赏识我又常写旧体诗的陶蔚南老师看,既是想让先生修改,也有投门拜师之意。过了两天,我依约来先生家,他递过一张纸,那是一张"东海"香烟外壳纸,上面抄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2008,(Z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说起2008年的清明节,盐城市第一小学四(1)中队的队员们至今记忆犹新。那天,他们在中队辅导员姚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五条岭烈士陵园,开展了"红色伴我成长——缅怀先烈志,弘扬中华魂"祭扫活动。在怀念和感恩的日子里,孩子们来到革命烈士墓前,献上一朵素白的小花,说上一句想念的话语,捎去一片深深的敬意……  相似文献   

9.
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总使人想起扫墓。清明扫墓的习俗,相传与纪念介子推有关。春秋时,晋公子重耳因内乱而流亡,一路上饥寒交迫,随从介子推割股肉而饱重耳。后重耳复国为晋文公,请介子推做官,但子推带着老母隐居绵山,不肯下山。文公为了逼他下山,下令火烧绵山。不料介子推母子竟因此被烧死在山中。文公为悼念介子推,传令每年的这一天禁用烟火,只吃冷食,是为寒食节。每年此日,文公还亲自去绵山祭扫。后来,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两节相近,遂合而为一,形成清明扫墓的习俗。清明扫墓之风,在唐时已经很盛。唐人诗曰:“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  相似文献   

10.
清明缅怀     
清明缅怀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正是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相似文献   

11.
4月4日清明节这天,哈尔滨市南岗区雷锋小学全体师生来到烈士陵园,举行一年一度的清明祭扫活动暨新队员入队仪式。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祭扫过敬爱的革命先烈,所有少先队员都决心举起先烈的旗帜,接过先烈的钢枪,继承先烈的遗志,实现先烈的理想!缅怀先烈,传递火炬@周游  相似文献   

12.
扫墓、踏青、插柳。始于何时? 扫墓:始于战国的“墓祭”,盛于唐代。后称“上坟”、“上墓”。清代上坟从清明前夕起到立夏日止,长达一个月。有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相似文献   

13.
本期,我教《一次科技活动》课文后,结合习作例文,指导学生观察具体事物进行仿写,记一次祭扫烈士墓的活动。农村没有烈士墓,怎么办呢?我在《红领巾》杂志上看到一篇七六年清明天安门悼念周总理的文章,受到启发。我决定开展一次悼念周总理的活动。先指导学生学习例文《一次科技活动》,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写作技巧,仿照课  相似文献   

14.
清明节     
《青少年日记》2013,(4):64-64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祭扫活动既能体现对家庭的尊崇,又能表达对祖先的感恩。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相似文献   

15.
春雨潇潇,草长莺飞,我们又迎来了清明节这个特殊的节日。清明是扫墓节,也是踏青节,这一天自古以来就有祭奠先祖、踏青赏春的习俗,因此清明节中既有祭扫新坟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无数文人骚客在这一特定的日子里文思萌动、诗兴大发,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6.
清明节后的一次园内公开课上,大班李老师以“清明节”为主题进行谈话活动。整个过程中,李老师与孩子一起谈了清明节的民间活动,比如祭扫、踏青、踢球、放风筝、植树、播种,等等。活动后,“祭扫应不应该放在清明节的主题活动里”引起了大家争议。有的老师认为,祭扫是清明节里最普遍、最传统的文化活动,是孩子关于清明节最直接的经验。另一些老师认为,孩子看到听到的多是一些不文明的祭扫方式,并且一些家长也不太赞成让孩子接触祭扫。那么。祭扫到底应不应该放到幼儿园的课堂上?传统节日活动的价值应如何筛选,如何在幼儿园课堂上展现?  相似文献   

17.
一、教育方法要历史性和现实性相结合 清明前后是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时机,我校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让低年级学生自制一朵小白花在烈士墓前亲自敬献,让中、高年级学生自己动手扎制花圈,结合体会设计书写挽联.在祭扫烈士墓活动中,我又安排×同学代表学生诵读一首自己创作的"心声一曲献英烈"的诗,并领着学生一起唱了一首<接过雷锋的枪>,让学生诉说了心中的情感.扫完墓后,又及时举行了"我爱烈士"征文赛,"家乡先烈知多少"知识竞赛等.通过系列传统教育,写体会,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对前途充满了乐观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8.
清明絮语     
清明,清明,年年清明,今又清明。关于"清明",我始终觉得这是一个代表着过去的词汇,因为祭奠和怀念。花木芳菲、草长莺飞的四月天。怎奈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使得"清明"二字,在文字深处更增添了几分烟雨迷蒙之感,使得整个四月,仿佛都是湿漉漉的一身雾气。  相似文献   

19.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又是最能体现中国人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关爱的一个传统节日。几千年来,我们在这个时节里祭奠祖先,悼念至亲,传承礼仪……从2008年起,国家正式将清明节纳入法定假日。90后们在清明节有什么话要说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让我们带着爱的微笑,寻找这一路上逝去的美好。而忧伤之外,明媚总会峰回路转。这,就是"清明"。  相似文献   

20.
陶研界     
杜蕾 《生活教育》2014,(7):47-47
时临清明祭扫陶墓时临清明,日暖风熏,桃花映红。3月23日上午,在1927年陶行知当年以“紫金山为笔,青天为纸,乌云为墨”的故地,在先生萦怀、遗愿还归的晓庄,中陶会副会长、江苏省陶研会会长周德藩先生率江苏省陶研会副会长王铁军教授、中陶会办公室陈会忠主任、江苏省陶研会秘书长费炜炜偕同无锡市教育局陆卫东局长一行20多人共同参观了陶行知纪念馆,祭扫了陶行知先生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