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在新闻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新闻编辑已经无法满足时代需求,因此,应当及时革新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模式.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现状,接着进一步阐述了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需遵循的原则,从挖掘新颖的新闻视角、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妥善处理采编后期工作、创新新闻理念等方面,探究了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当前,信息传播进入融媒体时代,媒体格局、受众的心理和阅读习惯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增强受众意识,创新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使新闻散发出应有的魅力,是传统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赵洪艳 《新闻传播》2012,(8):99+101
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过程中起主导和衔接作用的重要环节,现代社会受众信息获得渠道多元化,因此,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心态随着社会的变化,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新闻媒体也正在寻找更加能够迎合观众的新闻形式和新闻内容,尤其是民生新闻的出现以及新闻娱乐化的发展趋势,使得电视新闻对受众欣赏口味的迎合度也越来越高。本文从创新思维出发研究新闻编辑如何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新闻和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4.
辨析“受众本位”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众,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起始点与最终归宿,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受众意识作为一种传者意识,是新闻传播工作者头脑中有关受众的系统化的、自觉的、伴随着心理体验且有能动性的反映形式,是传者为着心目中“隐含的受众”的需求而进行传播的一种内驱力,它能促使传者从受众的角度去关注社会、关注新闻。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新闻改革以来,受众逐渐被看做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接受者和参与者,其地位不断突出、彰显,由此派生出的受众本位意识也在新闻从业者中建立。受众本位意识的凸显,的确加快了我国传媒业的发展速度,对我国新闻事业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播是一项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它除了要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迅速的原则之外,必须充分尊重和体现受众的意愿和心理,以期达到有效的传播。受众心理是指新闻信息接受者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心理特征,它是影响和制约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受众需求的产生与变化,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过程,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反馈等,都与受众心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侯夷 《出版广角》2018,(3):53-55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新闻的传播范式,丰富了信息传播模式,为新闻编辑人员媒介素养提出新要求.文章分析新媒体对新闻编辑的影响,阐述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进而从提高新闻编辑对各种新闻的判断能力、提升新闻编辑政治素养、强化新闻编辑专业能力和深入了解受众的心理诉求等层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新闻编辑工作绩效的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网络新闻会受到广告商、自传者和受众心理等因素的影响。网络新闻编辑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探求规律:一是受众对网络新闻的多元需求,二是网络新闻编辑对报道形式的研究和新闻传播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刘芳 《编辑之友》2016,(8):80-83
数字阅读日益成为新闻信息获取的一种流行趋势,但它也引发了受众数字阅读的心理负效应,这使得网络新闻编辑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对受众的引导:以原创性的内容吸引受众阅读,多平台加工推送吸引不同受众,善于运用营销思维进行新闻导读,善于用人际化互动来吸引和稳固受众群.这样才能减少受众信息需求心理变化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升新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民生新闻节目的受众需求,并提出电视民生新闻编辑要从受众的大众化心理和需求出发,主动适应受众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全媒体时代来临,大量信息为新闻出版编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资源和素材,不管是手机移动终端,还是电视网络、影院在线的屏媒体,又或者是互联网媒体等各类传播形式,都使新闻出版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随着短视频、自媒体、H5、新闻、动态漫画等网络传播作品在各类媒体平台不断出现,受众的阅读浏览需求不断扩大,给新闻出版编辑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挑战与难关。为了使新闻出版编辑工作不断紧跟时代的变化进行改进和完善,注重创新紧抓前沿技术,以新闻编辑工作中的角色转型与革新,抓住受众群体、传播效果两大重点要素,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才能取得最大程度的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整体新闻出版编辑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传播功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依靠标题。标题是新闻之“目”,使新闻能够“眉目传情”,是每个编辑的基本功课。从新闻传播的受众——读者角度出发,去研究新闻标题如何实现人性化,展现人情味,体现人文关怀,使新闻标题的信息揭示功能从“人”的角度通过“亲和”途径得以充分体现,我认为应该是编辑的又一“必修课”。概言之,标题制作应当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2.
黄璐 《新闻前哨》2012,(2):72-73
本文以满足新闻摄影受众的视觉诉求为前提,在分析受众新闻阅读审美心理、猎奇心理及认知心理的基础上,从突出新闻摄影艺术特色、创新新闻摄影视觉效果及增强新闻摄影传播力度等方面探讨了读图时代新闻摄影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会议新闻作为地方电视台的重头节目,当前存在"多、滥、硬"等现象,致使受众锐减,传播效果降低。进入互联网时代,地方电视台编辑要以受众为本,创新思维,找准编辑与受众的供需契合点,通过形式多样的会议新闻画面和内容,吸引受众,增强可看性,充分发挥应有的传播宣传的功能和成效。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料“产生的背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媒体的传播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从过去的“传播者主导“变为当今的“受众主导“,受众成为传播活动的中心。在以新闻媒体作为传播主体的前提下,如何满足受众的兴趣与需要,让受众对新闻传播感到信任和满意,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必须时时刻刻、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发展,新闻传播事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突出表现在各大新闻媒体之间相互竞争的态势已初步形成,其中竞争的关键就是争取受众,而要想吸引受众,一定要重视和研究受众的一般心理,包括求异心理。 求异心理是好奇心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从受众的求异心理可以看出,受众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也是对“千版一面”、“千篇一律”的呆板形式和枯燥乏味语言的屏弃。只有立意新、表现手法新的新闻,才能给人一种清新愉悦的感觉。因为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客体,而  相似文献   

16.
余小华 《新闻传播》2023,(14):105-107
融媒体时代,受众的新闻素养越来越高,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编辑作为电视新闻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必须要与时俱进,认识到媒体融合语境下自身工作产生的变化,了解各种新媒体的媒体特征,把握受众心理和电视新闻传播规律,这样才能全方位建构与新时期相匹配的媒体素养和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媒体的报道内容能否被受众所选择所接受,是检验传播效果优劣的重要标准。新闻传播要增强贴近性,强化传播效果,就必须注重研究受众心理、把握受众心理规律,从受众心理需求出发去策划选题、创新形式、采编稿件,使新闻产品更好地被受众所接受。报刊思想理论宣传同样如此,它要为受众所注意、理解和记忆,也要在增强贴近性上下功夫,在研究受众心理特征、适应受众心理活动规律上做文章。《生活与修养》专版作为《解放军报》的一个传统思想理论专刊,  相似文献   

18.
武威 《东南传播》2010,(6):105-106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形势下受众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新闻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传播只有在新形势下准确把握受众心理,运用适时手段,发挥自身舆论引导功能,才能够进一步贴近受众认知和情感,提高传播时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闻编辑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必要性,以应对新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提升新闻编辑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方法】通过分析新媒体技术的定义与特性,了解其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下,重新定位新闻编辑的角色;探讨新闻编辑运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模式,包括数据驱动下的新闻叙事、AI技术引领下的新闻信息处理与传播方式革新,以及多媒体融合策略构建多元立体的新闻呈现形态。【结果】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信息整合者、内容创新者和受众互动者三个方面进行重新定位。同时,新闻编辑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呈现出数据驱动、AI技术引领和多媒体融合的特点,有助于提升新闻传播的效率和质量。【结论】新闻编辑利用新媒体技术是必然趋势,通过数据驱动、AI技术和多媒体融合等手段,可以实现新闻传播的个性化、智能化和多元化,为受众提供更加丰富和立体的新闻体验,最终提升新闻编辑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一张地方报纸,要在强手如林的同业竞争中立足,首先必须有自己鲜明浓郁的个性,这里说的个性就是地方特色。凸显地方特色,是地方报纸依据新闻发展内在规律运作的利器。众所周知,办报要讲究贴近性,要重视和依据受众喜好和关注的心理状况来选择新闻事实并加以传播。贴近性中,首先应加以重视的是地域的贴近性。事件发生地点和新闻传播地点距离的远近,往往是衡量受众关注度高低和新闻价值大小的重要标杆之一,地域也就成了一张报纸采集、编辑和传播新闻的重要尺度。地方报纸要赢得读者、赢得市场,就必须时刻密切关注自身所处地域里所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