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网络传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作为重要的网络传播途径,对青少年科技创新产生越来越重大的影响.但目前关于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的研究甚少,本文开创性地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进行了梳理分析,从传播学角度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的传播者、传播特性、传播内容以及反馈机制进行研究,文章最后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赵云 《青年记者》2017,(15):50-51
视频分享网站中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分类 视频分享网站侵权案件中的侵权主体,可以分成视频网站、网络用户两大类,因此侵权行为就分为网络用户单独侵权、视频网站单独侵权和共同侵权三种. 1.网络用户单独侵权.网络用户单独侵权发生的基础条件是视频分享网站为狭义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只提供传输通道服务,与传输内容毫无关系.用户需要先注册,并上传视频内容、添加描述,网站会自动接受和及时发布上传的视频,①供其他网络用户在该视频分享网站上自由下载和在线观看.  相似文献   

3.
孔燕  郝俊杰 《今传媒》2011,(8):13-16
随着网络传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作为重要的网络传播途径,对青少年科技创新产生越来越重大的影响。但目前关于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的研究甚少,本文开创性地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进行了梳理分析,从传播学角度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的传播者、传播特性、传播内容以及反馈机制进行研究,文章最后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网络链接与权利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军 《现代传播》2007,2(1):120-122
为了适应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需要,2001年修订后的《著作权法》赋予了著作权人、表演者以及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以下简称为权利人)以信息网络传播权。设链者为用户设置指向第三方侵权文件的链接行为是否构成对权利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应当分别而论:善意设链者的网络链接行为不构成侵权,恶意设链者的网络链接行为则构成侵权,其在性质上属于共同侵权中的帮助侵权。  相似文献   

5.
网络链接是互联网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网络服务中的一种.然而作为一种新技术,网络侵权问题层出不穷,主要集中在著作权、商标权和反不正当竞争等知识产权问题上.为了规避网络链接侵权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刁广冰 《青年记者》2007,(18):104-105
近年来的新闻侵权,尤其是网络传播侵权风波骤然升温。如今,网络侵权已经压迫了网络媒体的发展神经,影响着传媒产业机体的健康。那么,究竟什么是网络传播侵权?网络侵权就是在网络空间中,行为人利用网络的特性,基于主观上的过错或法律上的特别规定,而侵犯国家、集体或他人的民事权益而应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行为。随着新兴传媒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作为网络媒体工作者,积极探讨网络侵权成了我们传媒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利用,图书馆联盟业务重点朝着联合开发数据库、数字资源远程传递、资源共享方向发展,著作权侵权的问题突显.图书馆联盟合理使用著作权作品,则享受作品复制、网络传播等侵权责任的豁免权;对于脱离合理使用"轨道"的行为,且未与作者达成许可协议的,联盟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8.
王华 《出版科学》2015,(4):51-53
在大力倡导“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出版行业以融合发展为目标,努力探索数字化道路.在这一过程中,由新技术的应用带来的著作权问题成为出版人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新困惑.本文结合中外司法实践,浅析作为网络技术基础的网络链接行为在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方面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图书馆服务技术的提高、服务领域的扩大,信息服务、网络服务大大方便了读者,但是知识产权的侵权风险令人难以察觉和控制,渗透在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中的网络导航、信息检索、参考咨询、文献复制、网络传播以及视频点播等各个环节。分析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中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是我们平衡著作权和公众利益之间关系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理念源于"六度空间理论"的社交网络在图书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社交网络服务模式下的信息传播模式也与网络信息传播模式不同,用户的信息行为也具有互动性等特点。社交网络服务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用户对服务有着虚拟化、专业化、集成化等诸多需求。另外,社会网络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对于个人隐私数据的安全保存也颇为关注。  相似文献   

11.
林凌 《编辑学刊》2011,(4):29-32
百度文库侵权案引发了社会对网络著作权保护和推动数字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百度对侵权作品进行了明显的分类或者设置排行榜,理应"明知或应知"作品侵权,在百度文库做广告应视为获取直接经济利益,应承担侵权责任。网络时代,必须探索和建立网络服务商、著作权人和公众共赢的数字化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主要国家有关网络信息提供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规定,选取较有代表性的法律规定作为分析依据,结合图书馆当前信息服务涉及的网络信息传播行为,剖析图书馆在临时复制、系统缓存、登载有侵权材料及提供信息搜索方面,作为网络信息提供者可以享有的侵权责任例外。在此基础上,将网络侵权责任例外的规定划分为针对网络直接侵权责任例外的规定和针对网络间接侵权责任例外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网络传播中存在着传播内容泛滥、信息侵权、网络霸权、数字鸿沟等伦理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受网络传播自身特点的影响以及网络行为的失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网络传播伦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作为ISP著作权侵权责任豁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主要功能是提供网络文献信息、网络平台服务,随之则有复制(包括临时复制)、浏览、缓存、信息传播侵权风险。图书馆(ISP)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图书馆与著作权法有共同价值目标:促进人类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图书馆(ISP)提供网络服务,应享受“适当”的著作权豁免。  相似文献   

15.
网络社区在网络信息交流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网络社区中进行信息传播过程中发生的侵权行为也越来越普遍。同一般的网络侵权行为相比较,网络社区中的侵权行为在行为的表现模式、受害的范围以及责任形式上具有自身的特点。我国《侵权责任法》对网络侵权的问题作了原则规定,但对网络社区中的侵权责任如何适用法律还需具体明确,有些制度规定明显不足,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6.
黎雯 《大观周刊》2012,(8):46-46,48
为应对网络侵权的特殊性,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对其进行了专门规定,确立了我国网络侵权的“提示规则”。但由于没有对“提示规则”适用的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类型做出规定,以及缺乏“提示规则”相关的配套制度的设计,使得该条款的效果大打折扣。为解决该问题,须从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范围、“通知”规则的完善及“反通知规则”的建立等方面对《侵权责任法》中的“提示规则”进行完善,以使其达到规制网络侵权行为,促进网络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网络侵权盗版形式、手段花样翻新,网络版权纠纷案件数量逐年增加.国家版权局等部委连续多年开展针对网络侵权盗版的专项治理“剑网行动”,有效规范了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的侵权盗版行为,有力维护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推动了相关产业健康发展.但是文字作品和摄影作品仍然是网络侵权盗版的重灾区,由于网络维权成本高、取证难、判赔低等因素,很多作者只能“望网兴叹”.  相似文献   

18.
作品的网络传播和著作权的集体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因特网催生了著作权人的“网络传播权”  因特网的发展 ,催生了一种新的作品传播方式———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 ,即将数字化作品放到网上 ,由上网者根据需要选定某些作品 ,并在自己选择的时间和地点 ,通过网络传输得以在终端计算机上浏览、阅读、观看、聆听这些作品。由作品的网络传播而衍生的一种新的作品使用权即为“网络传播权”。网络传播一方面提高了作品的传播和使用效率 ,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另一方面 ,又给侵权行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对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合法的传播者造成严重损害。近年来 ,与网络传播有关的侵权案件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9.
公共图书馆在建设数字资源过程中,会因数据库商未获部分作品授权而被诉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但公共图书馆被判是否承担责任的结果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不同侵权种类下的归责原则及法院认定共同提供作品行为的标准不同。被认定为提供作品行为的案件适用无过错原则,公共图书馆被判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认定为网络服务提供行为的案件适用过错原则,没有过错的公共图书馆不需承担责任。而法院在不同案件中分别采用了服务器标准、定向链接标准、不可或缺标准及共建标准认定共同提供作品行为。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不仅应尽合理注意义务防止过错产生,还应针对法院的裁判标准严谨化技术操作,避免被认定为作品提供行为。表3。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Web2.0的兴起,网络隐私侵权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网络用户的普遍关注.文章分析了国内外网络隐私立法保护现状、行业自律模式和技术保护措施,提出适合于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的隐私2.0框架体系.Web2.0时代的用户隐私保护应充分发挥国家、网络服务提供商和网络用户三方面的力量,明晰责权,相互制约,提高网络信任度,使互联网向着和谐健康的网络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