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版权补偿金制度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法律术语。利益平衡是版权补偿金制度的理论基础。文章论述了版权补偿金制度是数字环境下保护版权的必然选择,能够有效平衡权利人和社会公众利益。在数字环境下我国保护知识产权令人堪忧,版权补偿金制度在我国既有实施的必要性,又具备实施的可行性。对于实施版权补偿金制度的可操作性方法可以从确定补偿金制度的调整范围、设立和完善集体管理组织的与补偿金的金额和分配比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版权补偿金制度的涵义,着重论述建立图书馆数字版权补偿金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该制度引入我国所面临的困难,最后就具体的制度设计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回顾了版权补偿金制度的内涵、产生原因和发展历程,指出在信息技术和DRM体系对版权补偿金制度的冲击下,该制度仍然具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但版权补偿金制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总结了三种改革措施——拓宽补偿金征收对象、转变补偿金设置的方式以及与DRM体系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数字版权补偿金制度探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秦珂 《图书馆论坛》2005,25(2):119-121
介绍了版权补偿金制度的立法背景,详细论述了这项制度在解决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中的积极意义,就具体的制度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秦珂 《图书与情报》2012,(4):52-55,80
版权补偿金制度作为一种共赢政策,实现了权利人的复制权与公众使用权均衡配置基础之上的利益再平衡,对其创新并用来解决P2P技术引发的版权矛盾具有积极意义。构建和实施适用于P2P技术的版权补偿金制度,需要深入研究版权技术保护措施的影响,探讨补偿金征收模式选择等问题,要对补偿金的受益人、义务主体与客体,以及补偿金的收取标准、分配等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相似文献   

6.
新的数字版权立法并没有在图书馆领域实现预期的利益平衡,为此应该把具有独特利益平衡功能的版权补偿金制度引入图书馆活动,建立图书馆数字版权补偿金制度.  相似文献   

7.
版权补偿金制度是一种通过政策及法律法规等方式向复制设备和空白存储介质的生产商或销售商、网络存储载体服务提供商收取费用来给予版权人一定经济补偿的规则。当前,我国一方面存在对版权人的保护救济措施乏力现象,另一方面存在“大规模权利”现象及网络作品获权难等问题。版权补偿金制度在我国有建立的必要。在积极引进版权补偿金制度的同时要避免“双重收费”现象出现和“合法复制”观念滋生,应明确版权补偿金的收取机构、收费标准、收费范围及分配对象。  相似文献   

8.
黄先蓉  邸铭 《出版广角》2016,(16):22-25
本文基于我国国情,探讨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引入版权补偿金制度的利弊以及可行性,并认为在数字权利保护技术没有成熟和新的平衡机制没有出现的情况下,版权补偿金制度不失为弥补版权人损失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对版权补偿金进行简要的概述,其次从补偿金的来源、补偿机制、收取标准、分配及其实际运作情况等几个方面对版权补偿金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最后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叙述了我国引进该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数字图书馆版权利益的冲突与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数字图书馆版权利益冲突与平衡问题,指出数字图书馆版权利益冲突的根源在于版权的独占性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矛盾,版权利益冲突表现为版权人权利扩张、传统版权授权通道狭窄等方面.针对这些冲突,文章从坚持利益平衡原则、完善合理使用制度、建立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创建数字版权补偿金制度等法律视角和帕累托最优理论、卡尔多一希克斯补偿理论等经济视角提出构建数字图书馆版权利益平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用补偿金制度解决档案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数字版权问题具有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公共文化界、立法界对这项制度应给予积极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方章伟 《出版广角》2016,(10):79-81
权利归属、授权模式、运行机制等版权问题制约着MOOC的发展。MOOC在版权资源利用主体、利用方式、利用时间以及传播范围等方面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所不同,这影响了对其合理使用制度的建构与适用。从版权法角度规制MOOC的对策包括:调整合理使用制度、建立补偿金机制、制定强制性开放政策、健全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等。  相似文献   

13.
从公共借阅权制度到数字版权补偿金制度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介绍了已经在国外图书馆实施的公共借阅权制度与版权补偿金制度的立法背景、内容及其特征,并重点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试图借此对我国的数字版权立法起到借鉴作用,以达到有效地平衡权利人和社会公众利益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字时代版权授权方式比较研究与图书馆适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数字时代下的几种版权授权方式,即合理使用与许可使用、授权要约模式、版权补偿金制度、交叉许可模式、集体管理制度等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集公共信息传播者、版权作品使用者、版权作品创作者三大利益角色于一身的图书馆,为适应版权作品尤其是数字作品的海量授权需要适用的授权方式,进而指出集体管理制度是图书馆版权授权模式中的核心制度。  相似文献   

15.
文化共享工程版权使用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集版权作品的传播者、使用者和创作者于一体,本文通过比较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版权补偿金制度、交叉许可模式、授权要约模式、集体管理制度等几种版权使用方式对共享工程的适用性,为适应海量授权,认为文化共享共程应该要坚持多种模式并举.  相似文献   

16.
余祥  聂建强 《图书馆》2023,(1):51-57
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数字化借阅面临与版权冲突的难题,美国图书馆界创造了受控数字借阅方式,通过模拟纸质书借阅流程来实施远程数字化借阅,这有利于保护图书版权。但受控数字借阅在版权上存在合法性的困境,如果将受控数字借阅引入国内,法律需要进行调适,以促进受控数字借阅在国内图书馆推广。从内部调适来说,有必要将受控数字借阅纳入著作权例外情形;从外部调适来说,有必要引入公共借阅权和版权补偿金制度。  相似文献   

17.
张立 《出版发行研究》2018,(1):72-73,62
版权制度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版权与内容作品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对版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作了一个大致的梳理,并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版权制度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黄辉 《图书馆界》2014,(6):87-90
在网络化的数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催生了许多的版权协调模式。有依法成立的或已得到法律认可的法定授权、法定许可、集体管理、版权代理和数字权限管理等协调模式,也有数字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实践着的授权要约、默示许可、补偿金支付、"共同体"、开放存取和创作共用等多种协调模式。该文对这些版权协调模式的优势和不足进行系统地比较分析,以期为探索数字图书馆的多元化版权协调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版权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之下,版权产业转型需要版权制度的支撑.为促进版权产品的开发与传播,必须确立思想表达二分法、孤儿作品制度,完善合理使用制度、法定许可使用制度、公有领域制度;为促进版权产品交易,必须完善版权登记制度,确立版权价值评估制度与版权保险制度;为加强对产权产品的保护,必须完善作品自身保护的相关制度与打击盗版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趋势,而由数字技术带来的版权扩张却使公共文化服务与数字版权之间的冲突加剧.公共文化服务与数字版权的冲突本质上是公益与私权的冲突,但"限制私权、维护公益"的惯常做法并不能缓解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根据权利限制的基本原理,公共文化服务所要实现的"公益"必须建立在版权这一"私权"得到充分实现的基础之上.相对于合理使用和版权补偿金,法定许可更符合平衡公共文化服务中"私权"与"公益"的要求,有必要在版权法框架内对公共文化服务法定许可使用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