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当代报告文学追踪人民共和国的脚步 ,走过了 5 0年的光辉历程。它是中国人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真实记录 ;是中国人民奋勇前进、艰难探索的悲壮史诗 ;是中华民族历经坎坷、喜悲交集的心路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的 2 0年 ,报告文学恢复本真 ,沿着现实主义之路健康发展 ,成为当代文学中最贴近现实、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品类 ,呈现出不断的深化、成熟和繁荣。尊重历史、回视过去 ,是为了前瞻 ,中国报告文学已“显示出我国新世纪文学的明媚春光”(徐迟语 )  相似文献   

2.
尹均生同志为我们献出了一本关于报告文学的专门论著《国际报告文学研究》。读了尹均生同志写的这部论著,最突出的一个感觉,就是独树己见、旗帜鲜明。他为报告文学提出了两个非常有说服力的观点:报告文学是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报告文学是伴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而兴起的文学体裁;瞿秋白和周恩来同志是中国报告文学的奠基人。中国报告文学是跟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斗红旗前进的,它同样经历了曲折的途程,同样经受了风烟烈火的考验。从周恩来同志和瞿秋白同志高举报告文学的战斗旗帜之后,郭沫若同志的《北伐途次》和方志敏同志的《狱中纪实》都是旗帜鲜明地反映了革命的进程的。再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报告文学有着光荣的战斗传统,从“五四”时期开始萌发,到“左联”积极提倡,它成为伴随中国革命,鼓舞人民斗争的有力武器。一九三七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神圣抗日战争。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中华英雄儿女在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以鲜血冲刷耻辱,用生命換来光荣,创造出多少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英雄故事,谱写了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一页历史。延安时期的报告文学就在这血与火之中诞生。毛泽东同志一九三九年对文艺家号召说:“现在需要战斗的作品”(《给肖三的信》)。而最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伟大抗日斗争的文学形式,首先就是报告文学。斗争的形势需要报告文学,报告文学适应了革  相似文献   

4.
我刊顾问尹均生教授1998年主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报告文学研究”栏目,本人所撰写和组织的报告文学研究论文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最近,一本权威性的《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资料》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在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举行首发式。该书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中之一种。该汇编收集了新时期30年文学研究的资料,注重“资料的系统性、学术的科学性、观点的多元性、筛选的权威性”,以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新时期各种文学体裁的研究成就和理论水平,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参照和理论依据。汇编的《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5.
互文性理论的引入彰显了文学文本的非自足性。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发展历程同样显示出了文本互涉、参照牵连的网状脉络。文本互渗和文体互渗是其最基本的两种外化形态。它们的采纳无疑深化了报告文学作为文学的话语形态。  相似文献   

6.
:当今 ,报告文学已经是更趋成熟的被国际公众广泛接受的文学体裁之一 ,是社会公众关注、思想含蕴丰厚、社会意义重大的信息时代不可替代的语符载体。仅用“文学的轻骑兵”来阐释报告文学的文学品位与价值已不能表达其文体的美学特征了。但是 ,新近出版的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 ,依然沿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的文学体裁“四分法”,将报告文学挂靠在“散文”的名下 ;甚至不承认报告文学是文学 ,责难其“缺乏文学性”之声也不绝于耳。鉴于对报告文学文体的误解 ,应该从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统一、思辨色彩和艺术美感相契合、现实性和史诗性的和谐共容几方面认识报告文学文体美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本权威性的《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资料》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在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举行首发式。该书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中之一种。该汇编收集了新时期30年文学研究的资料,注重“资料的系统性、学术的科学性、观点的多元性、筛选的权威性”,以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新时期各种文学体裁的研究成就和理论水平,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参照和理论依据。汇编的《报告文学卷》近50万字,精选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论文30余篇。我刊自1998年设立尹均生教授主持的“报告文学研究”专栏以来,所刊发的论文备受重…  相似文献   

8.
报告文学是新闻与文学的结合体,它脱胎于新闻通讯,与新闻有着天然的血亲关系。本文拟从报告文学的新闻价值和真实品性两个方面来窥探报告文学的新闻性,认为新闻性是报告文学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2014年11月19日~25日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在福州市凤凰假日酒店举行,来自全国七省一市的报告文学评论家、理论家、作家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中国报告文学如何面对日益多元的写实分解局面、在坚持与创新中走向新的辉煌;"中国梦"的理想实践过程与报告文学创作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关系;海峡两岸报告文学、报导文学比较研究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  相似文献   

10.
中外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报告文学起源于近代、起源于海外。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观点的错误 ,又从史实上 ,即从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的报告性质和文学性质上 ,论证了报告文学诞生在七世纪时的中国 ,唐·玄奘和《大唐西域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报告文学作者和作品。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1992年成立以来,先后组织了“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报告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八个大型奖项,近期又启动了“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全国短篇报告文学大奖”,为中国报告文学创作鼓劲助威,使新中国报告文学成为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史诗,为繁荣报告文学事业作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你好!所寄《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论稿》收到,十分感谢,十分高兴.我认真地阅读了你的书,得到许多信息,也得到了不少启发.你作了一件很好的事,我向你的成功表示祝贺!令我惊讶的是你占有这么丰富的资料,跟踪报告文学的脚步是如此及时.在对报告文学认识、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中,你的不少意见是给我启发.报告文学的崛起和持续发展繁荣,是新时期中国文学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因为报告文学的表现,新时期的文学创作才显得更加富有生气,更加灿烂辉煌.报告文学在坚持真实性、现实性和文学性的原则基础上,对于新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进行了积极能动的参与和表现,是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文学笔记,是这个时代的社会心声,是社会生活同文学共同创造一种历史的恢弘景象.这是中国的文学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动人景象,也是报告文学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成功表现.对我这样的看法,你也许不会有不同的意见.可是,尽管对于报告文学的这种表现,人们是无法忽视的,但在认识和评判上却是各种各样.有人把报告文学的这种成功表现,看成是偶然的,不正常的现象,说是因为新闻不力导致了报告文学的兴起;在那些以诗歌、小说为文学正宗的观念影响下,有人至今对报告文学的文学地位表示迟疑.等等.这些不同看法的存在,或许正好说明,你我等人致力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13.
尹均生教授是国际报告文学学科的奠基者和开创者。二十年间 ,尹均生的国际报告文学研究经历了由拓荒到成熟 ,再到深化与拓展的几个阶段。尹均生将国际报告文学的研究带入学院 ,带进课堂 ,将其纳入历史、新闻与文学的视野 ,纳入世界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与虚构的问题,长期争论不休。症结在“报告文学”的属性上。一贯的理论是,“报告文学”属于文学。其理由是:1、RePortage 翻译成“报告文学”;2、用形象来反映生活;3、运用文学的手法。笔者认为,“报告文学”非文学,并逐一批评了以上理由,提出“报告文学”是一种借鉴文学手法来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独立的报刊文体,并主张更名为“报告”。这就可建立报告独立的写作原则,解决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繁荣报告的写作。  相似文献   

15.
由“人民文学”“瞭望”“中国青年”“十月”等全国一百余家海内外有影响的期刊杂志联合举办的“中国潮”报告文学大奖赛,历时一年,近日在京揭晓。这次参赛作品数以万计,其中不乏名家高手。烟台电大85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董克难撰写的报告文学“好花常开”荣获三等奖,跻身于这次获奖的百人行列之中,她是这次获奖中为数不多的业余作者之一。 42岁的董克难是烟台市出口商品检验局的女工程师。早年毕业于北京对外贸易中专,1982年她36岁时入烟台电大汉语言专  相似文献   

16.
一、报告文学是文学部类中战斗鼓舞作用最强烈的一种样式。原因分析。二、战斗鼓舞作用在是报告文学最重要的特点和优点,应该是报告文学的生命。三、战斗性的关键在于作家的胆识和激情。诗人 历史学家=报告文学作家。四、文学性加强的趋势,不仅不削弱战斗作用,而且应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潮”,乃是百家刊物联合发起的报告文学征文活动,现在用以代指中国当代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报告文学创作热潮.这种热潮,在近几年来呈现出一种涨潮之势.翻开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人们可以看到,每一个时期都曾出现过创作热点,每一个时代都曾形成过以某种文学样式为主的创作热潮.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这些文学样式对后代的影响很大.中国文学的长河流淌到当今时代,出现了报告文学创作热潮,这就是文艺界所说的“中国潮”.关注和研究“中国潮”这种特有的文学现象,对于报告文学的创作,进而对于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应当是有禅益的.  相似文献   

18.
在诸多媒体的’98图书排行榜上,报告文学《大国寡民》的上榜频率是最高的。由于写了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加之以前所写的报告文学《以人民的名义》及其续篇《讨个说法》和另一部报告文学《在底层》,作者卢跃刚被媒体誉为中国最有良心、最富正义感、最敢替老百姓伸张冤屈的作家和新闻记者。许多被苦难和邪恶煎熬得实在活不下去而呼天天不应。叩地地不灵的平头百姓,正是读了这些报告文学,萌生了到《中国青年报》找卢跃刚去的念头。在老百姓眼里,卢跃刚是中国新闻界里的“包青天”。《大国寡民》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大国寡民》讲…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析大后方的报告文学。认为报告文学是大后方文学的主潮之一,它的繁盛的标志为作品数量多,刊发报告文学的刊物多,从事报告文学创作的作者多。本文还从历史和文学的视角对大后方报告文学作了双向的观照,认为大后方报告文学是实录历史的情感与哲理的文献;作品的风味是壮而郁,粗而细、巧而拙。  相似文献   

20.
巴金的报告文学创作一直未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事实上,在他漫长的文学生涯中,报告文学一直都相伴相随。留法期间对于安那其主义者追踪式的报道中所彰显出的报告文学的文学性色彩,抗战时期以及十七年时期的集中式写作所采用的第一人称叙事的文学选择,三四十年代以画册的方式承载报告文学的创造性实践都标示着巴金之于中国报告文学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