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主人公毕巧林是一个颇具讽刺与诙谐意味的形象,是19世纪沙皇统治下一类人(多余人)的缩写,他身上浓缩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涵,但它并不是作者诚意要歌颂并奉为英雄的榜样人物,他是病态社会的“恶之花”。  相似文献   

2.
纳蒂·邦波是美国文学的先驱詹姆斯·费尼莫尔·库珀在其代表作《皮裹腿故事集》中创作的主人公。"皮裹腿"纳蒂·邦波是美国西部开发的英雄。在他身上融合了文明人和野蛮人最优秀的品质。他是美洲西部荒原上的基督骑士,有未受过教育的人身上所体现的文明的最高原则。他是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最初代表,一生都在追求不受"文明"侵犯的自由生活。他是热爱大自然的"森林之子"。在他身上体现了美国早期文学在生态批评上的主张。  相似文献   

3.
对西方文明的幻灭感使劳伦斯本人对寻求一片未被基督文化所污染的净土怀着一种强烈的渴望,急切地想要逃离他的社会,从异质文化与种群中寻求再生。这种对文化他者的激赏与对本位文化的反思使他在后期作品中能够挑战与解构西方基督文化中心论,表现出强烈的反殖民主义倾向。在阅读其后期小说《羽蛇》时,可以感受到劳伦斯强烈的反殖民话语。  相似文献   

4.
184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是莱蒙托夫的代表作。它是作者对社会探寻思考的总结,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毕巧林是这部作品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畸形的“多余人”。而19世纪30年代农奴制的俄罗斯则是造成这种性格的典型环境,也是毕巧林精神悲剧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许地山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始终奉行"文艺为人生"的方针;同时他通过佛、道与基督的比较而终成基督徒.也正由于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他的文学创作既为社会、为人生,却又为弘扬基督博爱精神,从而体现了他那种"落花生"般朴实无华的自我牺牲品格.  相似文献   

6.
李提摩太是近代英国来华的著名传教士,他将基督福音的传播与兴办世俗事务有机结合,编书办刊宣传基督教的传教特点,力图实现在中国基督教传播的本土化,引导更多的中国人皈依基督。他的传教过程,大大推动了由利玛窦开创的基督教传播的本土化(或称为中国化)路线,走上了一条"李提摩太式"的传教路线。  相似文献   

7.
圣诞的起源     
12月25日的圣诞节是庆祝基督教创始人耶稣·基督生日的日子,是美国最大、人们最喜爱的节日。据基督教徒的圣书《圣经》说,上帝决定让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投生人间,找个母亲,然后就在人间生活,以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学习热爱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热爱。"圣诞节"的意思是"庆  相似文献   

8.
最近终于从日本拿到了安彦良和的《耶稣》,细细拜读之后,再回想起他的其它相关作品,对于安彦的创作理念中的某部分的理解,终于从一些零碎的片断串成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整体。不由得想起了梅列日科夫斯基(1865—1941,俄罗斯“白银时代”代表作家之一)巅峰时期先后所著的《叛教者尤里安》、《列奥纳多·达·芬奇》、《彼得和阿列克塞》。这三部传记小说跨越了三个不同的历史舞台,情节也毫不相干;然而这三部作品被一个共同的主题联系起来,这就是“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同样的,安彦对基督教的认识与思考较为集中地潜藏在三部作品中,它们因此而关联,这就是《尼禄》、《贞德》和《耶稣》。笔者借用这个名称,斗胆将其当作安彦良和的“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  相似文献   

9.
<正>(注:以下学生均来自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808班班,文中不再标注)一随感一则守拙——读《愚公移山》有感◎周陈然一个"年且九十"的愚公因"出入之迂也"召集全家"毕力平险"毫不退缩,纵使"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也无法阻挡他移山的脚步。他身上  相似文献   

10.
姜异新 《今日教育》2011,(Z1):86-89
一西方启蒙运动并不是如简化历史者所概括的那样只是反基督精神,是排斥或抛弃上帝信仰,而是一直进行在与基督精神的对话、抗拒、冲突当中,不断展开对人的复杂认识,只不过思想在碰  相似文献   

11.
许地山是位基督徒,他的许多作品,或显或隐地表达了基督神学思想。他以文学的形式努力构建汉语基督神学思想,这是他的基督教信仰与他的中国文化观念相遇的产物。当我们尝试着揭示许地山基督神学思想的架构时,也同时完成了对许地山文本的深层阐释。  相似文献   

12.
韶山时期毛泽东就是这样性格的人,在家庭方面,从父亲身上,他懂得了反压迫的意义;从母亲身上,他秉承了同情弱者的精神;在社会方面,从时事和进步书籍中,他产生了救国救民意识。这三种性格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革命者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文学中随时可以看到基督的影子,他存在于每一个基督徒纯净的灵魂中,他无所不在。作为救世主,基督对于每个人施行着他的拯救,人们需要通过灵魂上的忏悔来与他相通,实现他的拯救,达到自身的救赎。  相似文献   

14.
一 西方启蒙运动并不是如简化历史者所概括的那样只是反基督精神,是排斥或抛弃上帝信仰,而是一直进行在与基督精神的对话、抗拒、冲突当中,不断展开对人的复杂认识,只不过思想在碰撞中形成了新的向度,着眼点由神转移到了人身上。  相似文献   

15.
巴赫是教会音乐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基督宗教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整个人生,这种影响也体现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平均律钢琴曲集》,看似只是一套钢琴基本功的练习曲,但结合巴赫生平,从这一作品中不难看出,基督宗教信仰对他在音乐作品创作的结构、发展趋势等因素上,都有着深入骨髓的影响。从宗教信仰的角度来探讨巴赫音乐以及其他宗教音乐,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蒂里希关于勇气的本体思考深受存在主义尤其是海德格尔的影响。本文便以此为立论之基,深入探讨他对勇气的本体追寻如何关联人的生存境况,由此存在的勇气根源于“超越上帝的上帝”,进而最终需要“终极关切”;指出面对生存境况,基督信息与时代境况的关联是一个很好的范式,而此范式的核心“终极关切”于今有着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枕亚在《玉梨魂》中塑造了一位具有女性气质的男性形象——何梦霞,他虽是男儿身,小说却拥有女儿影,"双性"的身份在他身上交融。这种角色设置虽沿袭了明清通俗小说中男性"女性化"的书写潮流,但却暗藏着不同的时代内涵。小说借用男性角色"女性化"的书写方式,展现出自我反边缘化身份时的焦虑,这种焦虑也成为映照民国初年现代性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18.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关注"人"的问题,力求在"人身上发现人"。他在人和神之间建立亲密相通的关系,肯定"神人",否定"人神",认为只有具有基督般美德的"神人"才能拯救世界。他的神人拯救理论,虽然是为道德信仰寻求神学上的论证,却彰显了道德在历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2,(10):30-31
主持人龙吟:在东坡身上,"幽默"是其很重要的一面。与友人交往中,他常爱开玩笑,尽显其豁达乐观的性情——苏东坡与朋友交往,特别爱开玩笑,以增加生活的乐趣。有一次苏东坡对朋友吹嘘,自己与弟弟子由过去怎么怎么苦读,常常吃"三白饭",但  相似文献   

20.
在泰州学派中,王襞是格物修身、反求诸己的积极倡导者之一,他把反己修身视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要求人们反躬自求自得,同时注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出了问题别讨伎俩,逐外驰求,应多在自己身上找根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