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然课中学生的观察、实验、对比、讨论等一系列活动,是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也是自然课学习的重要方式,可这些探究活动的空间大、干扰因素多,再加上儿童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往往会出现“无序”的现象,课堂中呈现个体之间静闹不一、体态不一、活动不一、思维不一的无序状态,这对那些追求让学生“整齐划一”的老师无疑是一种冲击、一次挑战。探究活动中要体现主体,那么“无序”是必然的,正是由于“无序”才能让学生的个性特征自然流露,作为教师应把握火候,适时引导,使“无序”活动能乱而有序、乱得其所,我们绝不能因为怕乱,而挫伤孩子们主动…  相似文献   

2.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对比、讨论等一系列活动。自主探究知识,是自然课学习的重要方式,可这些探究活动的空间大、干扰因素多,加上儿童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往往会出现“无序”的现象,课堂中呈现个体之间静闹不一、体态不一、活动不一、思维不一的无序状态,这对那些追求让学生“整齐划一”的老师无疑是一种冲击、一次挑战。探究活动中要体现主体,那么“无序”是必然的,正是由于“无序”才能让学生的个性特征自然流露,作为教师应把握火候,适时引导,使“无序”活动能乱而有序、乱得其所,我们绝不能因为怕乱,而挫伤孩子们主动探究的…  相似文献   

3.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可探究性活动的空间大、干扰因素多,加上儿童的年龄特点,往往会出现“无序”的现象,这对那些追求让学生“整齐划一”的老师无疑是一种冲击、一次挑战。科学探究要体现主体,那么“无序”是必然的,并且正是由于“无序”才能让学生的个性真情自然流露。作为教师,一方面应对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无序”现象,进行利弊分析,发现“无序”活动中所蕴藏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则应把握火候,适时引导,让“无序”活动能“乱”而有序、“乱”得其所。1防患未然,“乱”而有序a.…  相似文献   

4.
<正>科学探究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科学问题或现象进行的观察、实验、对比、讨论等一系列自主探究的活动,因活动空间大、干扰因素多,加上儿童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往往会出现"无序"的现象。作为教师绝不能因为怕乱而挫伤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而应把握火候,适时引导,使"无序"活动能乱而有序、乱得其所。针对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无序"现象,进行科学的利弊分析,品味出"无序"活动中所蕴藏的教育价值,进而适当地组织一些"无序"的活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自然课教学的特点是实验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这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符合小学生"动作识记优于机械识记"的思维规律.实验时要充分让学生质疑、讨论、谈体会,课堂上"乱"味十足也未尝不可.  相似文献   

6.
韩迎春 《山东教育》2013,(Z1):93-94
《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是以师生共同探究活动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但综观当前科学课堂教学的探究活动,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追求新异,缺乏科学性;科学猜想缺乏事实支撑;实验过程安排不合理,形式上热热闹闹,对本质的追求不够;交流研讨乱而无序,缺乏必要的规则和激励,不能引起师生、生生互动;课  相似文献   

7.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不同以往的《自然课》,它探究性活动空间大,干扰因素多,加上儿童的年龄特点,往往会出现出乎教师意料的现象,表现为“乱”,这对追求让学生“整齐划一”的某些还没有适应新课程的领导和老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冲击。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三年级《科学》老师,在南通市级新课程培训后,又经过将近一年的实践探索,一方面对学生探究活动中出现的“异乎常规”现象进行利弊分析,发现了学生活动时出现的“乱”现象所蕴藏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则对出现的“异乎…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思考、猜测、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理解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发展空间,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挥,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索"中创新,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自主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自然学科教学中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亲历探究历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在自然课教学活动中,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一、根据学生实际,制定探究计划,合理安排活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乱.要开展好由学生自主完成的探究活动,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实际,做好计划,合理安排. (一)学生从事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现行教育制度下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我认为好的课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新教材设置的"活动与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五个一".笔者经一段时间的探究,有了初步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从2000年9月开始,我们开展了高中化学"主体探究"教学的探索.这里所指的化学"主体探究"教学,是指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化学学习、主动地探索化学的知识和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领悟科学本质、发展人的天性并得到有效的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铅笔"一课有一个练习"圈一圈,数一数".这道题有两幅图,左边是男孩图,右边是点子图,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符号表象,从数有规律的男孩图到数无序的点子图,体会"圈一圈"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这道练习题的作用,让学生在多种数的活动中体会数的意义,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14.
1 合理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从学生探究的活动空间看,自然课认识对象、认识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探究活动的特殊性.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空间界律,合理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如:在教学《鱼》一课时,我放手让学生自选研究议题,自选研究方法,分小组进行,有的小组研究鱼鳃,有的小组研究鱼鳞,有的小组研究鱼怎样游泳……  相似文献   

15.
自然新课标指出:自然课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启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自然课如何指导学生自行探究活动,是完成小学自然学科要求的需要,也是在自然课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在自然课教学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就像一缕春风吹进了我们科学课的课堂.在当今的课程改革过程中,许多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中不敢指导,课堂常常出现学生探究活动不能最终完成,或有过程无结果的现象.为此,我以三年级上册"纸飞翼"一课为例,进行了一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用40人的一个班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7.
<正>《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教育要"以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使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自然课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考验。纵观现  相似文献   

18.
"找规律"是实施新课程以后在教材中出现的新单元.苏教版教材主编王林先生曾针对这一内容明确指出:"'找规律'的重点在'找'上,而不是规律的'应用',不是做竞赛题.通过增加找规律的机会和活动,让学生不断拓展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激发找规律的兴趣,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细读这段话,我认为:这一内容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发现""探究"规律的过程上,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事物中存在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科学课易乱,科学课常乱。"乱"指的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偏离了活动目标和内容,使课堂陷入一片杂乱的局面,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学生为何而乱?是故意捣蛋吗?为此,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供同行参考。一、对学生探究中乱的成因的调查笔者针对全校400名四年级的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问卷题目为:回忆你在科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中"记者招待会"是"主题--探究--表达"式的时政演讲,每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让学生"活"学."活"表现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表现为学习活动的生动性,课堂上实际所发生的一切不再是完全由教师预设,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动手动脑思辨活动的场所,学生在思维和行动上常常会进发出令教师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