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吕珏 《视听纵横》2005,(5):118-119
在广播电视的语言传播过程中,播音员或主持人往往由于面前没有受众实体而缺乏与受众的交流,没有播讲愿望和播讲兴趣,即没有对象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没有对象,这些话就不可能说得使自己和听的人都相信有说出的实际必要。”能否把握对象感是播音主持成功与否的关键。如何让对象感来得更自然?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播音的对象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朝 《新闻爱好者》2008,(10):52-52
对象感。“对象感”和另一种播音创作的重要技巧“情景再现”有相同和相通之处,都属于播音员、主持人在进行播音创作时联想和想象中的东西,是大家用来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贾宁  李浩 《今传媒》2013,(8):152-156
播音主持的本质是说话,在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的语言有其独特的魅力。播音主持语言传播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语言样态,因而产生了"正宗"播音腔。由于节目的播出风格和传播特点,并且播音主持的本质是说话,因此在广播电视创作中要正视播音腔回归生活的观点。播音腔具有双层定义,播音腔与广播电视语言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播音是一门研究有声语言学科,必然要有自己的语言特征,播音主持工作是一项说给人听的工作,其本质就是说话,并且要在前辈总结的经验中正视传统,发展创新,在广播电视播音创作时要追求播音语言的实质,既反对泛自然化的简单自然的生活语言再现,又反对失去生活语言基础的固定强调,回归说话的本质是播音主持创作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4.
贾宁  李浩 《报刊之友》2013,(8):152-156
播音主持的本质是说话,在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的语言有其独特的魅力。播音主持语言传播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语言样态,因而产生了"正宗"播音腔。由于节目的播出风格和传播特点,并且播音主持的本质是说话,因此在广播电视创作中要正视播音腔回归生活的观点。播音腔具有双层定义,播音腔与广播电视语言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播音是一门研究有声语言学科,必然要有自己的语言特征,播音主持工作是一项说给人听的工作,其本质就是说话,并且要在前辈总结的经验中正视传统,发展创新,在广播电视播音创作时要追求播音语言的实质,既反对泛自然化的简单自然的生活语言再现,又反对失去生活语言基础的固定强调,回归说话的本质是播音主持创作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5.
广播播音的对象感,是广播这一独特的大众传播媒体造就的播音创作这门艺术的重要环节和技巧,是播音基础理论内容之一。然而,在我们的摇直实践中,对对象感的认识和运用并不容乐观.听众对播音、主持中出现的“自言自语、无精打采”和“自我表现、自吹自擂”现象已经引起不满.有无对象感,如何去把握对象感,直接影响传播效果.本文拟分广播播音对象、对象感的本质、把握对象感的关键三个部分,进行分析阐述,以求全面认识广播播音对象感.一、广播播音对象是听众1.“不见面的朋友”对象是指“行动或思考时作为目标的人或事物”。生活中…  相似文献   

6.
南若冰  刘云丹 《传媒》2023,(19):42-44
融媒体时代,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传播环境的相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播音创作的传统空间,但随之兴起的耳朵经济,也为播音创作开拓了多元发展的新领域。无论外在条件如何演变,播音创作本身是“口耳之学”,有声语言始终是其内核。因此,探讨融媒体时代有稿播音创作的语感应用对当下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平台上的播音创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郁金红 《视听界》2013,(4):92-92
播音是把稿件播出去给人听的,播音员必须在"目中无人"的条件下,心中有人,从感觉上把握听众、观众的存在,时时与传播对象有思想感情的交流呼应。面对话筒或摄像机镜头,播音员除了要正确掌握和运用备稿方法,还要根据不同题材、不同内容的稿件,找到对象感,与受众进行交流。有对象感的播音员主持人,通常自主意识较强,善于与观众沟通,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情绪,较好地体现节目的宗旨和意图。而没有对象感或话筒、镜头意识较差的播音员主持人,顾不上跟观众交流,久而久之,会逐渐失去部分受众对节目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相似文献   

8.
多年从事广播播音工作,深知对象感对广播播音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播音员必须在“目中无人”的条件下,努力做到“心中有人”,也就是对听众进行具体设想,从感觉上把握住听众的存在,时时与听众有思想感情的交流、呼应,这就是播音员应具备的对象感。  相似文献   

9.
多年从事广播播音工作,深知对象感对广播播音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播音员必须在“目中无人”的条件下,努力做到“心中有人”,也就是对听众进行具体设想,从感觉上把握住听众的存在,时时与听众有思想感情的交流、呼应,这就是播音员应具备的对象感。  相似文献   

10.
应瑶林 《声屏世界》2003,(11):52-52
新闻播音员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工作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新闻传播的实现者。因此,在播音创作时,把握着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样式,就显得极其重要。立足主持人语言通俗化,播报语言口语化、平民化,象人们平时说话一样自然,拉近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视听轻松,可以说这种“说新闻”也是主持人语言通俗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颇具特色。但一些地市级电视台主持人不到位的模仿,造成新闻传播中人际传播的混乱,影响了传播效果。首先,语言的抽象性和线性传播的瞬息易逝,给受众造成信息接收障碍,而在播音语言表达上,“说”的样式造成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播音主持人的政治影响力及其倾向性 媒体作为播音主持人进行有声语言传播活动的平台,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媒体中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在节目传播的过程中作为媒体“代言人”出现,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对受众产生影响。而且,不同节目、不同类型的播音主持人产生影响力的侧重方面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薛丹 《采.写.编》2016,(3):113-113
新闻播音是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播音员主持人必备的业务素质。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和实践经验,从稿件内容、播报形式等多方面探讨如何灵活把握并准确体现新闻播音的“身份感”,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金重建 《新闻实践》2009,(10):78-78
播音"笑场",是指传播主体在播出平台前从事播音创作过程中发出笑声所形成的场效应.它包括与播出有关的和无关的两类笑声及其产生的传播效果,本文特指后一类.由于国内电台的播音一般在两人以上共同工作时,这种笑声对播音创作主体的思维干扰影响颇大,而近来由偶发的个别现象继而成为止不住的频发现象,就非常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汉英双语播音主持在我国出现已经有30年的历史,进入21世纪,双语节目更是得到飞速发展.但是关于双语播音主持的教学科研还相对滞后,双语播音主持人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至今很少,教学实践中仍普遍存在英语与专业课简单拼盘的问题.本文基于“全球传播能力模式”的理论基础,初步提出以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双语播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提升双语播音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播音中,有些播音员不顾及稿件的内容,不讲究表达技巧,只盲目求“快”,使得传播效果近乎为零,这违背了正确的播音创作原则。我把这叫作盲目求“快”。播音的正确创作原则,应该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以新闻工作者特有的  相似文献   

16.
“字正腔圆”是播音创作中对吐字归音的基本要求,是播音质量的重要保证。《新闻联播》作为一个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国家政令和主流观点发布的平台,更应该确保所传播信息在物质形式上(字音和声音形式)的清晰、准确。  相似文献   

17.
播音和主持节目当中有的词语所表达的意思不清晰,不确定,有多义性,让人听了既可这样理解,又可那样理解,让人“步人歧途”,误听误解。这称为播音和主持节目中的歧义现象。多年来,在广播播音工作中深感这种语言歧义现象严重影响从稿件内容播出到听众收听这种交际过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高国庆 《传媒》2014,(9):36-37
正文化对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很迅速也很深刻。作为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主体的播音员、主持人,该如何正确、清醒地认识有声语言传播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如何在传播过程中体现传播者的文化自觉,承担应有的文化责任、社会责任,这既是播音主持研究课题中的应有之义,也是每一个播音员、主持人应身体力行的岗位职责。以往,我们一直在强调播音主持工作的新闻性质。作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重要且关键的组成部分,播音主持工作的新闻性是不言而喻的。离开  相似文献   

19.
广播的新闻是通过声音诉诸人们听觉的,塑造广播新闻播音的图像感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科学研究表明,听觉形象是可以转化为视觉形象的。例如,人们听到火车的鸣笛声,凡是见过火车的人就可以在脑海里浮现出火车的图像来,这种听觉变视觉的浮现,关键是听觉对象要富有情感上的动人色彩,对人的记忆刺激性强,塑造广播新闻播音的图像感是改变广播宣传瞬间退逝弱势,增强广播宣传效果,中深受众记忆,提高广播与其他媒体竞争受众份额的有效途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增强广播新闻播音的图像感呢?  相似文献   

20.
冯悦 《新闻前哨》2005,(10):72-72
新闻播音是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知识面要广、政策性要强、心理素质需成熟、语言功力需扎实的一种创作。新闻播音创作主体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驾驭能力是其他类节目所不可比拟的,这些都决定着播报方式是新闻播音的主流形态。长时间以来,一些人将播报和严肃划上了等号,这就让我们很多的新闻节目听起来如同说教,缺乏生气。综观我们日常所接触的新闻节目,绝大多数都是以相对严肃的新闻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