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请先看美国《中小学生守则》的内容:第一条:对老师称呼要礼貌。第二条:按时或早些到校上课。第三条:有问题要举手。第四条:可以坐着与老师交谈。第五条:如果缺课,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必须把所缺的课补上。第六条:如果有急事必须离开学校,应提前告诉老师并请教将要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高峰 《今日教育》2006,(7S):95-95
请先看美国《中小学生守则》的内容: 第一条:对老师称呼要礼貌。 第二条:按时或早些到校上课。 第三条:有问题要举手。 第四条:可以坐着与老师交谈。 第五条:如果缺课.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必须把所缺的课补上。  相似文献   

3.
美国: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3.提问时举手。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6.如果因紧急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7.交的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8.考试不许作弊。9.如果你上课有困难,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帮助你。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写的请假条。11.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在家里不上学都违规。12.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  相似文献   

4.
高峰 《中学教育》2005,(7):63-63
请先看美国《中小学生守则》的内容: 第一条:对老师称呼要礼貌。第二条:按时或早些到校上课。第三条:有问题要举手。第四条:可以坐着与老师交谈。第五条:如果缺课,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必须把所缺的课补上。  相似文献   

5.
美国:1.总是称呼教师职位或尊姓。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3.提问时举手。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6.如果因紧急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7.交的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  相似文献   

6.
达闻 《教师博览》2006,(12):14-14
1.每次都礼貌地称呼老师。2.准时或稍提前进入课堂。3.先举手,后提问。4.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坐着与老师交流,不一定要起立。5.缺课期间,一定要请老师或同学把拉下的学习内容补上。6.遇紧急情况需要离开学校时,应提前告知老师并问清楚在离校期间应学的内容和应完成的作业。7.独立完成作业。8.考试不作弊。9.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主动约见任课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很乐意为你提供学习上的帮助。10.凡不到校上课或迟到的学生都必须带回通知条,本人必须向父母说明原因。11.属下列缺勤情形的,学校将不追究当事学生的责任:本人生病、家人去世或宗教节…  相似文献   

7.
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3.提问时举手。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8.考试不许作弊。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你。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的请假条。11.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12.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附】中国…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之友》2011,(31):54-55
<正>每次都礼貌地称呼老师,如"某(姓)老师/主任/校长"。准时或稍提前进入课堂。先举手,后提问。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坐着与老师交流,不一定要起立。缺课期间,一定要请老师或同学把落下的功课补上。遇紧急情况需要离开学校时,应提前告知老师并问清楚在离校期间应学的功课。  相似文献   

9.
美国小学生守则: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3.提问时举手。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  相似文献   

10.
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3.提问时举手。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  相似文献   

11.
港台信息     
最近,香港教育署颁布了“辍学生入学指引”,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中小学各校校长,必须迅速调查、统计本校辍学学生,并报告教育署,以便立即采取适当行动,确保这些辍学生重返学校上课。 二、如果学生缺课1~2天,校长必须通知家长或监护人,并考虑安排家访,了解缺课原因;如果学生连续缺课7天,校长必须及时向“学生辅导缺课个案专责小组”提供该生情况,并遵照“及早知会程序”(教育署设计的,供各校校长向教育署呈报怀疑是辍学学生的情况),以“急件”形式报告教育署,以便教育署采取措施,避免出现更多的辍学生。 三、学龄儿童如果没有任何理由而未入读中小学,教育署署长有权向儿童的家长颁发入学今,令其督促子女按时到入学令所指定的中小学上课。如果家长没有任何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教育》2012,(13):70
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3.提问时举手。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8.考试不许作弊。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与中国一样,为了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制定了一部《小学生守则》。其主要内容是:(1)平时称呼老师职位和尊姓。(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3)提问时举手。(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或学生有疑问、有想法都可以通过举手进行。"举手"这一种学习形式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环节。可是,从小学高年级起,或者说进入初中以后,我们的学生举手的越来越少。往往是老师一个问题提出后,教室里一片沉寂。  相似文献   

15.
要报道无锡市一中化学特级教师胡玉泉的事迹,是很困难的,因为她有这样一个“怪”脾气:不愿意谈自己.如果你有教学业务方面的问题向她请教,她可以给你满意的回答;如果你有困难向她求助,她可以尽力帮助你;但是如果你请她谈自己,她却总是笑着说:“没啥好谈。”然而,凡是胡老师所教过的学生、和胡老师共过事的同事,却没有一个不称赞她的教学、学识、为人……  相似文献   

16.
朋友 ,当你在课堂上提问题时 ,你的学生抢着举手回答吗 ?有的同学回答错了 ,有人敢举手纠正吗 ?你提的问题 ,有人回答后 ,你问谁还有不同意见时 ,还有人敢把他的不同说出来吗 ?如果是“不”的话 ,请把东邻日本的一位教师给我讲的下面这个故事告诉你的学生。周末 ,日本的一位家长 ,领着孩子去拜访他的教师 ,奉上见面的小礼品后 ,笑容可掬的请教老师 ,自己的孩子本周在学校有何不好的表现。老师先说可能没有 ,查看了教学日志后 ,肯定地说确实没有。这时家长刚才那副阳光灿烂的脸就晴转阴了。他便问老师 ,既然没有犯错 ,那么 ,为什么一周来所有…  相似文献   

17.
黄春梅 《广西教育》2014,(25):51-51
正自信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它能够激励人们积极行动,坚持不懈地追求自认为可以达到的目标。因此,培养初中生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笔者所带的班级里,有的学生上课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早读、晚读也不读出声音,学习中遇到困难也不敢向老师请教,做事缺乏自信。对此,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走出"我不行"的阴影,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一、由家长主动担负起家教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要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要求家长主动承担起辅导孩子功课的任务,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而树立起学习的  相似文献   

18.
焦会青 《考试周刊》2012,(31):130-130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多是城中村的居民或来城务工人员的子女,这部分学生学习完全靠自己,以及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来自家长的帮助很少;而且他们家庭负担较重:如有的学生不仅要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还要照顾年纪小的弟妹,甚至有时家长有事,学生还要请假照顾弟妹;多数学生课余要帮助家长做家务或照看生意。一直以来,教师总因孤身奋战在教学一线而苦恼。特别是在中招复习考试中常常为如何提高学生成绩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19.
(一)美国小学生家长应该保证小学生在法律规定的年龄(6—7岁)入学,或者为他在校外提供同等教育。小学生如果无故缺课,专管逃学的官员可以传唤家长到庭,交代小学生缺课原因或命令他保证小学生正常到校上课。如果小学生拒不到校,经常逃课,家长应  相似文献   

20.
邓继红 《学子》2014,(10):39
正初中英语老师对课堂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初一的学生学习英语热情比较高涨,举手的频率高;初二以后,学生比较反叛,课堂纪律难以控制,到了初三之后,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课堂除了老师的声音之外,基本是鸦雀无声。这是为什么呢?我通过自己的教学体验到这并不是学生的成长的变化,而是老师忽视了学生成长的特点。因此,营造快乐的英语学习氛围,就成为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