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网球的特点1.1网球项目的运动特征网球项目运动的基础动作结构属于多元动作结构类变异组合,网球运动员应该通过比赛中对手的实际竞技情况,并根据自己学到的基础动作结构,选择有效的战术配合来控制比赛节奏,并且及时准确地根据球的方向和落点进行跑动,通过人与球的空间位置感、平衡感、球感,促使运动员选择合适的握拍方式和击球方式.  相似文献   

2.
对乒乓球,网球女运动员上臂力量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乒乓球、网球运动员上臂力量的测试 ,不仅发现持拍臂与非持拍臂力量特点的差异 ,更重要的是发现乒乓球运动员与网球运动员在不同用力方式上存在的显著差异 ,从而揭示了两项目的根本区别 ,为两项目的教学、训练 ,尤其是身体训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隔网持拍对抗性项目运动员自备比赛器械的冗余参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隔网持拍对抗性项目运动员自备比赛器械冗余参赛问题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1)隔网持拍对抗性项目中,乒乓球运动员的自备比赛器械多为双冗余,网球和羽毛球运动员的自备比赛器械多为多冗余;(2)隔网持拍对抗性项目运动员对自备比赛器械使用概率的高低之分、赛中换用器械因素的主次之别表明,运动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其器械感的精细程度越高;(3)为了实现自备比赛器械的冗余参赛,隔网持拍对抗性项目运动员需要综合考虑球拍及其备件的材质、参数和性能,并结合自身的技术特点和个人习惯来选择球拍配置(优秀运动员要求更高,基本上是"私人定制"),权衡影响自身确定器械冗余度的因素决定所需准备的器械数目,赛前对所备的球拍进行适应性训练以缩小主拍和备用拍之间"器械感"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小茼 《体育博览》2010,(3):90-93
肩部对网球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有研究发现,因为长期用一侧手臂持拍,持拍侧的肩常比不持拍的一侧低,另外,持拍侧的肩胛骨通常离脊柱更远。因此网球运动员需要格外加强肩部肌肉的稳定性,以避免“网球肩”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手臂力量对网球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网球运动中手臂的发力肌群与手臂力量的发力原理进行分析,对网球运动员手臂训练方法加以综述。研究结果表明:(1)网球运动员手臂力量是以爆发力为主。(2)屈、伸、内收和外展肌群的力量是影响网球运动员持拍臂爆发力的主要因素。(3)网球运动员要发展上臂肌肉爆发力应结合力量与速度一起练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网球比赛中所出现的体能消耗特征数据为研究视角,探索体能消耗与比赛胜负的相关性,旨在为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在单打项目的能力提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2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女子单打比赛体能消耗特征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整场比赛的做功、击球负荷、高强度转换次数、冲刺跑次数、总跑动距离与比赛总得分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在0~4拍得分阶段,整场比赛的做功、击球负荷以及总跑动距离与其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而在5~8拍得分这一阶段,整场比赛的做功、击球负荷、高强度转换次数、冲刺跑次数、总跑动距离与其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在9拍以上得分方面,仅有整场比赛的做功、总跑动距离与其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在整场比赛总做功、高强度转换次数、冲刺跑、总跑动距离等4项指标上中国女子运动员的数据均低于本次比赛的平均值。结论 网球比赛中每个阶段得分都与运动员体能之间存在必紧密的联系,运动员与教练员都应重视体能训练,认识到具备良好的体能水平是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乒、羽、网)训练学特征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项群训练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探讨并细化了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运动(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训练过程的理论框架,进一步总结了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训练过程的共性特征,阐释了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运动训练过程的个性差异及年度训练过程组织实施的特点,提炼了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训练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每个体育项目之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对于网球来说,经常参加哪些体育项目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运动员水平呢?我们挑选出10种与网球息息相关的项目供大家选择,希望读者朋友们通过锻炼这些体育项目以便帮助提高网球水平。 网球是一项开放型运动技能的项目,也就是说如果你需要具备一定.数量、不同项目领域里的相关专业技术,会使你的网球技术有质的提高。 进行体育活动需要各种状态的运动,包括向前跑动、向后跑动、侧向跑动、跳跃、曲体、伸展身体、转身等,这要求有良好的协调性、平衡性、灵活性、力量、速度、弹跳等基本素质。想要…  相似文献   

9.
大凡看过四大网球公开赛电视转播的网球爱好者,都会发现场地上除运动员外,还有跑动的少年,在分与分之间检球、传球、递球。运动员跑动时,他们或立或蹲,纹丝不动。运动员喘息之时,他们似离弦之箭,疾奔地上的球。这样运动员可免去躬身四处拾球之劳,而是手伸  相似文献   

10.
康喜来  刘洁 《辽宁体育科技》2013,35(1):21-23,29
运用文献综述、观察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隔网持拍类运动的项目特征和能量代谢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提出营养补充建议,旨在为隔网持拍项目运动员训练、竞赛及恢复过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步法揭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坛有这么一句名言:“网球是一项脖子以上,腰部以下的运动。”这句话强调了头脑和步法对网球的重要作用。的确,每位网球教练员都会花很多时间提高运动员的步法移动,因为步法是影响网球运动员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德国科隆体院的研究人员经过测量和统计,揭示了一些网球场上步法的本质特征。 在一场硬地网球比赛中,有以下特点: 1. 每次跑动的平均距离为5米;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网球运动是一项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广泛而又深得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近年来,各国选手技术水平、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日益接近,竞争加剧,促进了网球运动的发展。然而在网球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同时,网球运动员的运动性损伤发病率也在增加,尤其在我国网球界,这种现象日趋严重,有许多优秀选手或新手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受伤,而影响训练和比赛,有的甚至过早的终断了运动寿命。因此,必须对这一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室内网球     
深泽 《网球天地》2010,(1):130-130
一种原始的持拍运动,现代网球运动的前身。即使是现在,室内网球也没有完全消失,在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法国,仍有人在从事这项运动。2005年温网前夕,费德勒还在赞助商的安排下打了一场室内网球。  相似文献   

14.
当今的网球比赛中,由于底线型打法占据了技术打法的主导地位,两名球员常常通过多拍的相互调动和制约才能最后得分,所以很多击球都在左右跑动巾完成的。因此,跑动巾击球能力的好坏也是衡量球员技战术水平高低的黄要标准和导致比赛胜负的决定凶素,高水平运动员都有这种较强的“运动战”能力。  相似文献   

15.
网球运动员大多数是单手持拍击球,而长期一侧用力必然造成身体的左右肌肉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从青少年时期就练网球的人,如果不注意左右平衡地调整练习,成年之后身体左右不平衡将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16.
经长期临床观察和训练分析发现,低温环境下训练运动员易发生肌肉拉伤。其原因是低温环境对机体代谢产生影响,根据其受伤机理,提出一些预防及治疗措施,以减少运动员肌肉拉伤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短拍网球     
短拍网球我们知道,乒乓球是两位运动员讨论网球技术时模拟它的动作而发明的,可是几年前,美国密执安州的一个人为了便于练习网球又发明了一种短拍网球,这件事想必你还不知道?他把网球扎了眼放气后,再用短柄塑料板拍面的拍子打球。这种球比正式网球运动量小,但节奏快...  相似文献   

18.
毛童爽 《体育科技》2011,32(3):47-49
网球运动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高雅的属性和适应人们追求时尚、关注健康需求的运动项目。随着网球运动影响力的扩大,网球这个新兴的体育项目已日渐博得人们的喜爱,在社会上正呈现出逐步推广普及的发展态势。围绕网球运动员训练水平和战术意识提高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提出网球训练内容体系和提高网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措施,旨在提高我网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9.
发球是网球运动中至关重要的技术,网球一发的速度快、攻击范围广,成功率较高.统计发现,在职业赛事决胜期发球局中,36.6%的得分由一发或结合前3拍进攻获得.发球至上是一代"球王"桑普拉斯的获胜秘诀,网坛名将阿加西的发球成功率达62.66%.200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5人的平均发球速度超过210km/h.2004年9月25日,美国选手罗迪克创造7249km/h的发球时速世界纪录.影响网球发球攻击性的主要因素是发球速度和攻击范围,如何从这两个方面提高网球发球的攻击性,是教练员和运动员面对的主要问题.本文以右手持拍为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李静 《精武》2011,(A1):15-18
在当今网球比赛中,对抗的日益激烈、攻防转换速度提高以及比赛时间持续的增加,使得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必须具备更充沛的体能。一年中网球运动员需要参加频繁的大型比赛,一方面运动员需有较稳定可靠打法,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另一方面,运动员需要必须在整个赛季中保持充沛的体能。本文从网球运动项目的特征及其体能特点展开论述,旨在说明体能是网球运动的基础,是提高技战术水平的关键因素。教练员应从网球项目的特点来安排相应的专项体能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