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敲诈勒索罪的手段是敲诈勒索罪客观要件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关于敲诈勒索罪的手段也是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议的焦点之一。我国刑法理论界的通说认为,敲诈勒索罪的手段主要是威胁或要挟。但有的学者认为除了威胁或要挟之外,还应包括暴力手段。下面笔者将从比较研究关于敲诈勒索罪手段的规定、当场实施暴力能否成为敲诈勒索罪的手段、敲诈勒索罪的其他具体手段等3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对刑法解释的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刑法解释赋予刑法条文以生命。刑法学界对刑法解释的理解存在着诸多争议,争议的焦点集中表现在刑法解释的主体、对象和视角等方面。在建设法治国的背景下,遵循刑法的基本理念,刑法解释是指解释者在刑法条文文句所能涵盖意义的限度内,阐明刑法条文的语言意义和内在真意。刑法解释也是对刑法立法合理性的检验,由此引导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暴力"和"胁迫"作为刑法中的重要犯罪手段,一直在刑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刑法分则中二者也经常同时出现,足见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相比"暴力"来说,"胁迫"的内容更加广泛,即包括以暴力相威胁,还包括以揭发隐私、破坏名誉、对与被害人有特定关系的人进行伤害或者其他能够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的内容相威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手段也有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放任自流的话,会对今后的司法实践造成巨大的困难。论文从"暴力"与"胁迫"的含义及特点入手,进一步分析我国刑法中对其的规定,并进行总结和分析,将二者进行区别。指出我国刑法中关于"暴力"和"胁迫"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对于以后司法实践的期待以及法律修改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中有15个条文出现了"徇私舞弊"字样,而刑法分则渎职罪一章就占了12个."徇私舞弊"频繁出现在某类犯罪的法条中,是渎职罪的一个重要特色.徇私舞弊,是一个比较常见又比较抽象的概念,它在不同的职务行为中有不同的表现,但通观这些规定,笔者认为存在人为割断量刑幅度、轻纵犯罪、逻辑矛盾等立法缺陷.在论述立法缺陷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刑法分则条文的立法模式既是一个立法论问题,也是刑法解释论中的一个基础问题。我国"犯罪成立模式说"对传统刑法"犯罪既遂模式说"的批判并不成立,"犯罪既遂模式说"不仅在解释论上具有可行性,也符合我国刑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暴力犯罪的定义状况、与特点入手,重要的不在于刑法条文本身是否明文规定以暴力为犯罪构成要件,而在于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所采取的是否为暴力行为,并提出暴力犯罪的生成是主客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认为暴力犯罪的防治对策包括治本防治策略、治标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分则中分别有条文将以营利为目的和牟利为目的规定为犯罪的构成要件,文章认为两者的刑法含义上并无本质不同,立法上宜统一规定为以牟利为目的,并对以牟利为目的的司法认定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客观界定校园暴力的概念、特点,并对原因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校园暴力案件的预防与治理不能仅靠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加重对校园施暴者的刑法处罚来治理,而是要法理结合国情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论刑法中暴力的学理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中的暴力依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学理类型。依其是否由刑法明文规定来划分,可分为刑法中明丈规定的暴力和刑法中无明文规定的暴力;依其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及作用来划分,可分为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暴力和非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暴力;依其表现形式来划分,可分为武力形式的暴力和强制力形式的暴力;依其行为对象来划分,可分为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依其作用程度和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广义的暴力、狭义的暴力和最狭义的暴力;依其所造成的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来划分,可分为轻微暴力、一般暴力和严重暴力。  相似文献   

10.
重点概念1.刑法学——就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与刑罚的科学。2.刑法——就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和统治秩序,以国家名义颁布的关于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如何惩罚犯罪的法律。3.刑法体系——就是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4.刑法解释——就是指对刑法条文涵义所作的阐述。5.立法解释——就是立法机关对刑法条文涵义所作的解释。6.司法解释——就是司法机关对刑法条文涵义所作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1997年修订的刑法新增设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作为对传统的贪污、贿赂犯罪规定的补充。但由于该罪在罪名确定、证明责任、犯罪主体以及法定刑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争议之处,直接影响了该罪在司法适用中的社会效果。为此,从刑法理论及刑事立法上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进行反思、整合并加以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诬告罪在中国源远流长,先秦文献中已有论及,此后历朝法律都做出了详细规定。“诬告反坐”是中国古代惩罚诬告罪的基本原则,带有浓厚的报复主义色彩,但在不同时期其侧重点又有所不同。系统研究古代的诬告犯罪,有助于完善中国现行刑法关于诬告陷害罪的一些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刑事诉讼中的起诉效力与审判范围入手,结合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罪名变更上的价值选择与实践,对我国刑事审判中罪名变更的现状进行了反思,并就相应的制度建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我国刑法新增加的罪名。此罪的设立引起了是"新利剑"还是"免罪符"的争论。本文认为此罪严密了刑事法网,是打击职务犯罪的"新利剑",有利于更好的打击职务犯罪,指出此罪的关键在于正确适用,提出了执行此罪的一些宏观举措,以期正确发挥"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打击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是指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行为。该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的罪名,用于解决1979年刑法制定后日益增多的非间谍人员为境外非间谍机构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的行为。本罪易于同其他涉及国家秘密的犯罪混淆,本文试图分析本罪与间谍罪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证人不出庭作证已成为困扰司法的一大因素,证人在审前所做的陈述在法庭上被大量使用,使得控辩式诉讼流于形式。刑事证人出庭率低,除了司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证人的观念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法律制度本身不健全,立法上义务与制裁失衡,缺乏对出庭证人的权益保障措施。应当通过提高公民对作证义务的认识,完善对证人的经济补偿和人身保护制度,确立证人特权和豁免规则等来改变刑事证人出庭难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人民法院改变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尽管法院拥有改变指控罪名权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但是其不仅违背了控审分离和不告不理、保障被告人辩护权的原则,而且正侵蚀和扼杀中国刚刚起步的刑事辩护制度。本文在现行刑事诉讼法的框架下,提出一个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暴力指行为人通过对被害人的人身、精神或财物实施损害(或己实施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为要挟,使他人处于不能抗拒或反抗的境地,以达至自己犯罪目的的行为。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发生各式各样的暴力事件,引起学者和大众的广泛关注。文章拟从暴力事件发生的私人成长域、塑形环境域、终生融炼域、暴力行为存在域、暴力本体情感域等空间着手,分析暴力事件频发的多维度缘起,期望对挖掘当代社会现实状况中有价值的信息起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