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吴亚静 《考试周刊》2011,(70):63-64
承担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多了,现在听到孩子们的朗朗书声,我不禁想到了这群孩子刚学课文时的情景:爱读书,能自己借助拼音,响亮地去朗读课文,朗读的兴致特别高涨。可仔细听听,就会发现问题:孩子们大多在一个字一个字地拖着长腔读书;多读几遍有点熟练后,便开始唱读,快速地读,像小和尚念经,没有节奏,念得小脸通红,对于老师提的“字字入目地读”的要求充耳不闻。再加以指导与练习,又演变成老师在场读书其声优美,老师不在场读书又恢复原调,我行我素。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朗读指导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几个月下来,效果明显。我尝试着把自己的指导过程与方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在指导学生习作自改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具体做法是: 一、指读改错漏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强,往往一目十行,发现不了错误。因此,在指导学生自改时,要让学生用手指着作文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这样,学生容易发现原文中的错别字和遗漏之处。特别是平时读书、作业马虎,作文错别字较多的学生,经过这样指读修改,收获更大。  相似文献   

3.
一、突出一个“准字,扎扎实实打好朗读的基础 对于一个初入学堂的新生来说,一开始就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至关重要。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首先要从“读得正确”抓起。我在指导朗读时注意强调一个“准”字。所谓“准”,就是要求学生发音准,不念错,不任意添字、丢字,每个字的发音要清楚、响亮,特别要注意不可拖长尾韵(即唱读)。为了真正做到发音准确,应特别注意给学生提供独立朗读的机会,这样便于教师发现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及时纠正学生中发音不准的现象。初读时可适当放慢朗读速度,反复数次,力争做到“字字咬真,字字咬准”。…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2006,(10):34-37
我的烦恼我读书困难怎么办我今年上小学五年级,看起来和同学们没什么不同。我在读书时经常感觉到书上的字在跳啊跳,满页的字都在跳……我一个字儿也看不清。我不仅拼音学不好。而且学过的字很快就忘了。读课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读书     
不管你愿不愿意,读书都会成为你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有义务教育法在那儿管着你。所以,我们一旦为人,就不得不去面对读书这件事。这样,我们就得仔细研究一下“为什么要读书”了。就一般人而言,读书恐怕就是为了将来寻找一个可靠的饭碗以求衣食无忧。现在的家长或老师教训那些不喜欢学习的子女或学生时,爱讲的一句话就是“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靠什么生存?靠要饭么?”所以,为职业而读书就成了绝大多数人读书的最大理由。不过,仅仅因为职业生计的原因去读书,那似乎并没有解决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如果你通过读…  相似文献   

6.
我是北京小学六年级七班的学生段卓然。我是一个小“书迷”,到现在已经读了约1亿4千万字了。在这几年的读书生活中,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自己读书的经历,跟大家说说读书的感受吧。 第一、读书让我增长知识  相似文献   

7.
咸菜茨菇汤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8.
刘颖 《小学生》2012,(8):64-6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生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作为教师,我们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让他们热爱书,让他们与书本拥抱、与大师对话,与人类崇高的精神交流。我想,兴趣应是先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十分重要,在平时工作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爸爸。爸爸爱读书,一有时间就会拿本书读得津津有味。爸爸不但自己读书还教我读书。 从我小时候起,爸爸就经常到书店给我买拼音图、认字图、古诗图等。买回来以后,用透明胶条把它们粘在墙壁上,然后一个字一个字教我读。读拼音图的时候,爸爸一边教我怎么读,一边教我怎么记住它。  相似文献   

10.
案例1: 那次上《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教师让同学们按顺序读课文。当轮到我时,我很激动。可老师却没有叫我,而是让全班同学齐读。我顿时感到无地自容,我知道,不就是因为我上次朗读时卡壳了么?  相似文献   

11.
学会「圈点画评摘」学生运用这五字方法读一篇文章,不是一开始就会,得有一个过程。我将这个过程融会到读书四步曲中,即:一读二查三思四问。在这四个步骤中,分别完成圈点画评摘的任务。一读,就是反复阅读教材,圈出生字、新词,基本掌握教材的中心及其所表达的感情。...  相似文献   

12.
又是一节早读课。走进教室时,几个学生正在说笑,还有几个坐在位子上发呆,懒懒的,好像有什么心事,没有一个学生读书。看看昨晚放学时就为学生布置好的早读作业,我无奈地叹了口气。早读的好处不知讲了多少遍了,什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啦,什么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啦……讲得我自己都烦了。为什么学生却依然如故?真让人生气!我一时没了主意,顺手打开语文书,索性自己读起来。开始心里还带着气,渐渐地,我进入了课文情境,心情也慢慢平静下来。  相似文献   

13.
我读的第一本小说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经历烂熟于心,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冬妮娅。我当时就在想难道人生就该像钢铁一样去铸就.就不能有花红柳绿、草长莺飞么?难道保尔内心深处没有把和冬妮娅相处的短暂时光看成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么?也许从那时候起吧,我对读书有了自己的思考,不去盲从作者的观点,要有自己的判断,这就叫批评性读书吧。  相似文献   

14.
又是一节早读课。走进教室时.几个学生正在说笑,还有几个坐在位子上发呆,懒懒的,好像有什么心事,就是没有一个学生读书。看看昨晚放学时就为学生布置好的早读作业,我无奈地叹了口气。早读的好处不知讲了多少遍,什么“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啦,什么“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啦,什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啦……  相似文献   

15.
一次语文公开课课前,我为了训练学生读书要有自己的感觉,让学生读一首诗。学生可能是由于看到有许多老师听课而紧张的缘故,并没有放松地找到自己的感觉读起来。我适时调侃道:“大家注意,读诗或文章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方式去读,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党政军可以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加点‘小动作’读,就是不准躺着读或趴着读。”  相似文献   

16.
[学生短文]"么"字之后应该用问号浏阳市龙伏中学初三李芳读鲁迅先生的《故乡》,我觉得他喜欢用"么"字,比如:1.它不咬人么?("我"的话)2.我们坐火车去么?("宏儿"的话)3.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杨二嫂"的话)我们这里也说"么",这个"么"字相当于"吗",上面举的前两个例子是一般疑问句,而第三个则是反问句,所以它们的句末都用了问号。可是当我看到小说中下面句子的时候,心里  相似文献   

17.
我总想在语教科书之外,能给自己的学生们开一门“读书课”,在课上,我和他们围坐在一起,从容自在地读,各有所好地读,入迷入痴地读。我想让学生们发现:原来天底下竞然还有这么有趣的字,它们不同于过去在课本里所见的那样浅狭、简单……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自2001年秋季新课程改革至今,中小学生题没有少做,九年最少4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很多学校的学生达不到,大多数学校没有阅读记录。学生到底读了多少,  相似文献   

19.
“爱读书的孩子不一定有灵性.不读书的孩子一定没有灵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因此,也一直存思考,如何督促、指导我的学生多读书.并促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下是我在指导课外阅读时的真实感受,有对课外阅读检查的探索.有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后批阅读后感时的冲动.  相似文献   

20.
温家宝总理在参加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活动时指出,“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作为班主任,我深有感触。倡导阅读,班主任责无旁贷!在班里,我把阅读作为一项专项工作来抓,把阅读活动和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努力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班风和学风,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分阶段采取了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