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宋刻本有独具的文献学和收藏价值,但无论是官刻本、私家刻本还是坊刻本,也多有讹舛之处.对宋刻本不应迷信和盲从,应辨明学术,考镜源流.  相似文献   

2.
郭丽冰 《兰台世界》2012,(30):37-38
宋刻本有独具的文献学和收藏价值,但无论是官刻本、私家刻本还是坊刻本,也多有讹舛之处。对宋刻本不应迷信和盲从,应辨明学术,考镜源流。  相似文献   

3.
《沧溟先生集》明隆庆六年刻本(1572)和明徐履道起凤馆刻本为两个不同的版本,系原刻与翻刻的关系,不能混为一谈。比较两个版本,有若干明显的不同。起凤馆的真正主人应为武林曹以杜而非吴门后学徐履道。  相似文献   

4.
南京图书馆藏明洪武刻本《书史会要》是迄今仅存的几部洪武刻本之一,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与学术价值。因为洪武刻本刊印不精,所以不同批次的印本均有独立的校勘价值,南图藏本对现今《书史会要》的最佳版本逸园影刻本具有很高的参校价值。  相似文献   

5.
明正德刻本乃《世说新语》在明代的最早刊本,今存世稀罕,乏人关注。本文首次对正德本的版式行款、刊刻者赵俊生平及其底本来源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认为正德本乃以元初刘应登刊本翻刻而成,但所据为刘氏刊本的后印本,版本情况不佳,故书叶之中留存有诸多墨钉和文字脱漏之处。此外,论文还通过版本比对,考定民国藏书家袁寒云旧藏元刻本《世说新语》,实即明正德翻元刻本。  相似文献   

6.
王若之的著作有明、清两种刻本传世,两种刻本版式迥异,但往往被混为一谈,《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关于王氏作品的三条著录值得商榷。本文在考查国内四地所藏王氏著作的基础上,区别了两种版本,明确了《佚笈姑存》所收子目,对向称孤本的《再游草》的收录内容及题名、版本进行了重新审视,阐述《佚笈姑存》和《两笈姑存》的关系;通过文本比对,揭示了文内存在的删削修改;最后统计分析作品的收录情况,明确了清刻本对明刻本的承继。  相似文献   

7.
近年,学界关于《玉台新咏》的版本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刘跃进先生将现存的《玉台新咏》分为两个版本系统:一个为郑玄抚刻本系统,另一个是以明五云溪馆活字本、明崇祯六年赵均刻本、明崇祯二年冯班抄本为代表的陈玉父刻本系统。并充分肯定了第二个系统内冯班抄本之价值,云:"冯抄本于宋刻,而上述与赵本相异之处,也许宋刻即是如此,而赵刻本则有所改易也。宋  相似文献   

8.
已知的清代梁章钜的《楹联续话》虽然版式不一,但属于同一版本系统,即道光二十三年南浦寓斋刻本。据笔者所知,道光二十三年以后重刻的版本以及现代人整理的标点本,都结尾于"问者大笑而退",共计301则联话。笔者最近发现一个新的《楹联续话》版本,虽与道光二十三年南浦寓斋刻本系根据同一版刊刻的,却在结尾于"问者大笑而退"这则联话条目之后多出一则,即共计302则联话。因此,该版本应是未删本,即初刻本。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图书馆所藏明嘉靖时期陕西周至王三聘所刻《字学大全》,与同时期刻本相比,有其独特特征。概因存世稀少,在陕西刻本和出版志中鲜有论及。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古籍版本,论其大旨,并详列其实,以资方家详考。  相似文献   

10.
传世孤本南宋明州刻本《集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宋明州刻本《集韵》是现存《集韵》的最早版本和最早刻本。目前仅存的孤本今收藏于上海图书馆 ,是国宝级的文物。  相似文献   

11.
《尚书》是上古的皇室历史文献文集,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千百年来,释读文本甚多,而传抄、刻梓亦多。宋刻本作为最早的传世纸质文献,在保存《书》类文献时所显现出来的文物和学术价值毋庸置疑。而学者对其版本尤其是宋刻本的系统整理未见,基于此,本文对《书》类的宋刻本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著录,基本摸清了《书》类宋刻本的存世情况。  相似文献   

12.
《史记》诞生两千多年来,历代均有抄写刊刻,由白文无注本发展为《史记集解》单注本、《史记集解索隐》二注合刻本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三注合刻本,形成了庞大的版本体系。探讨《史记》各本间的相互关系,理清各本的承传轨迹,是《史记》版本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研究《史记》的基础工作。自黄善夫于南宋光宗绍熙末年首刻《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三注合刻本后,三注合刻本便成了《史记》的主要版本形式,元、明、清代相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现存五代、北宋及南宋迄蒙元时期刻本实物书口版式的梳理,归纳出五代北宋时期刻本不刻鱼尾的书口特征存在五种版式,而此可以作为鉴定北宋刻本或其翻刻本的重要证据.同时讨论了南北宋更替所带来的书籍版式的变化,为认识中国版本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自刻本     
《津图学刊》2004,(3):71-71
指历代由作者自己出资或主持刻印的自撰的书本。从出资的角度看,与家刻本性质近似;从所刻书的作者看,则与家刻本截然不同。家刻本的作者范围限于本家族中,自刻本的作者仅指作者自己。自刻本始自五代和凝。五代以后,历代都有自刻本行世。自刻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作者自己,委托书坊或召雇雕印工匠,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版式行款,施刀镌印;一种是不但自己出资,还要自己写样上板,然后委托书坊或召雇工匠刻印。所以自刻本一般都校勘精审,刻印精良。若是作者自己手写上板,就更为珍贵。清代郑板桥号称诗、书、画三绝,他自己写样上板雕印的自著《板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籍总目·史部》是最新出版的力图“反映中国古籍流传与存藏状况的最全面、最重要的成果”目录专著,在著录宋刻本《史记》时,存在着失收版本、卷次题跋及著录错误等问题,本文进行了补正并探究了成因.  相似文献   

16.
《伊犁总统事略》成书于清代社会转型时期,在祁韵士一系列西北史地著述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研究清代西北史地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该文对《伊犁总统事略》刻本进行了系统梳理,并考述了各版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汪中《述学》一书刊刻过程较为曲折,针对先后出现的几种版本,曾衍生出层层误会。近年经过学者细致研究,有关疑问已相继解决。唯有顾广圻为汪喜孙校刻本面目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清刻本印次的调查,否定了道光三年汪喜孙刻本的存在,初步澄清顾校本的来龙去脉,推演出该本改字的三阶段,并分析每一阶段的特点与动因。  相似文献   

18.
记满文抄、刻本《三国演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人最早接触的文学作品是汉族的白话长篇小说。顺治七年(1650),汉文《三国演义》翻译告竣。它以通俗化手法传播汉族历史文化知识,小说中人物刻画与军事斗争紧密结合,正处于军事斗争中的满族统治集团很需要这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从这部书中,满洲人不仅学到了战阵之法、权谋之策,而且学到了儒家文化。本文拟从《三国演义》满文抄、刻本的翻译出版情况来分析其译书的成因及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19.
清道光年间何绍基所刻《宋元学案》百卷本,是该书初刻定本醉经阁本的修订本。和醉经阁刻本相比,该本增加了370版以上篇幅,增加字数约20万,是《宋元学案》定本中体例最完善、内容最丰富的版本。本文考察此本对醉经阁刻本的增补修订,主要包括体例的完善、结构的调整、内容的增补、史误的纠正与文字的校改。厘清这些问题,此本的修订情况以及文献价值,也就一一呈现了。  相似文献   

20.
官刻本     
《津图学刊》2004,(3):39-39
指清及清以前历代出公帑或由国家某种机构、单位主持雕印的书本。中国雕板印书始自唐朝。自五代起,始由国子监校刻经书,开官刻本之先河。两宋国子监、中央各部、院、司、局、殿,地方各府、州、军官署,各府、州、县学,各地仓台、计台、公使库;元代兴文署、广成局、中书省、行中书省、各路儒学、各地书院;明代两京国子监、中央各部、院、内府各监、各藩府、各布政使司、各府、州、县衙署,各级各地学校;清代武英殿、内府各监、中央各部、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各省官书局等,凡由这些单位出资或主持刻印的书,均可称为官刻本。官刻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