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英语课堂中引入童话故事教学,往往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孩子可以在童话故事的教学情境中去想、去说、去唱、去写、去"演"英语,使英语学习变得有趣、活泼、快乐。  相似文献   

2.
孙凤波 《山东教育》2000,(11):20-21
一、课题的提出 在学校任教时,我学习了近代和现代教育理论,结合教学实践,研究了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1985年以来,多次进行了“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自我发现。获取和掌握数学新知识”的尝试。调入教研室后,先后与李增凯、刘洪森、苏利军同志继续进行这方面的探索,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教学氛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操作、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去运用、去矫正、去巩固、去总结、去提高,去主动地发展,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1996年,我把现行教材中的知识点、能力点进行了排查,结果显示,除部分基础概念学…  相似文献   

3.
窦娟娟 《成才之路》2012,(13):49-49
正我从事英语教学已多年,在教学中一直有一种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在七年级学习英语的时候对英语很感兴趣,在课堂上很爱张口去读、去说、去练。爱去学音标、单词、课文。爱去对话,爱去表演其中的角色,考试成绩也相当不错。可渐渐地,到了八年级,随着单词、  相似文献   

4.
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师的职责。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自身的创造潜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去实验、去猜测、去验证、去推理、去交流,使得学生在不习过程中形成对数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生命在你手中。教育应以人为本,关注人生,关爱生命。生命在你手中。孩子是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的独立的人。请保持一份平常心,去理解、去尊重、去信任、去欣赏、去等待。把期待的目光放得远一些,再远一些……生命在你手中。  相似文献   

6.
跨界学习是一种古老而又新颖的学习方法,是组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它要求学习者要勇敢地跨出"界"去,到"界"外,去看、去听、去做、去学习、去感悟,去汲取创新的营养、去开拓创新的思路、去捕捉创新的灵感。本文将介绍跨界学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青年教师要在课堂上大胆放手,舍得"浪费",让学生去写、去做、去讨论、去说。  相似文献   

8.
张圣伟 《考试周刊》2009,(43):180-181
长期以来.高中生物的备课主题往往局限于教师个体,即使开展集体备课也大多流于形式。在新课程的实施下.集体备课的主体要具有多元化。这样才能发挥集体的力量以学生为主体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去主动参与到课堂,才能促使学生去攻读、去研究、去设想、去探索、去创新。  相似文献   

9.
报刊文摘     
《科学课》1985,(2)
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造”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自己去观察、去分析、去比较、去实验、去研究、去发现、去创造,则十分有益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习中的这种“创造”和“发现”虽然不一定是有客观价值的创造和发现,大多数是学生主观的再创造和再发现。但是,对于学生本人来说却是新的创造、新的发现。学生以小发明家、小科学  相似文献   

10.
戴如静 《考试周刊》2013,(7):196-196
绘画是一种"个人审美心理的独特体现"。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鼓励和表扬能独立思考、勇敢地表达个人感受、有创造精神的儿童,使他们觉得在绘画过程中到处都有展现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美术教学都在活动中、游戏中进行,让儿童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通过行动去体验、去玩、去摸、去听……用现实的刺激促使儿童运用想象,经过头脑加工,创造性地外化于画面上。  相似文献   

11.
田举  丁军 《教学随笔》2013,(7):18-20
<正>古人云"汝果欲为诗,功夫在诗外"。语文教师若要学生写出思想新颖、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的好文章,就要引导学生把功夫更多地用在作文之外,到大自然中,到社会生活中,到书堆中去看、去听、去嗅、去感知、去领悟、去思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浓厚兴趣来自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引导学生有兴趣地进行学习。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善于激励学生、指导学生自己去实验,自己去观察,去体验,去讨论,去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多采用看图、听录音等方法,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看、去听、去说、去感觉,达到掌握和运用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郑辉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4):118-119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设计未来、去选择、去竞争、去锻炼、去体验、去创造,去做他们想做而应该做的事情。教师是一个沉稳的指导者、灵活的组织者、积极的管理者、进步的推动者。教师对学生应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的"学生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有形式、有内容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的操作演练。开展学生活动,就是把过去许多由教师做的事交给学生去说、去读、去唱、去品、去写、去  相似文献   

16.
不寻常的家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拟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我们要去眉眼盈盈的地方,去看那美丽、质朴的山水,去看那温馨、简朴的山村学校,去看那可爱、淳朴的农村孩子。车子穿行在狭窄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英语听力?笔者认为在听力训练中要学会用人体所有的感观去体会和感悟,只靠多听,采取量中求质的办法,是很难大幅度地提高英语的听力的。要凭听觉去感悟、去体会,去分辨、去判断、去听音准,用心去听,才能大幅度的提高我们英语的听力能力。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定的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搜集处理信息,探究发现,直接体验研究过程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类似一种科学研究的途径和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而主动地获得知识。研究性学习强调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去“做”、去“经验”、去“尝试”、去“反思”,而不是在虚拟的问题情境中去“听”、去“记”、去“背”、去“再现”。  相似文献   

19.
一、片段作文训练能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有人说:"作文是哭泣时的泪珠,欢笑时的音符。"这个比喻让学生意识到作文无需刻意地去搬去套。在片段作文训练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启发学生调动各个感觉器官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去看、去听、去闻、去摸、去想象……让学生从看似普通的生活中发掘出情趣和意义,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采撷朵朵生活浪花,从而获得丰富  相似文献   

20.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需要不断地去引导、去调控、去设计、去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使其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