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课程被赋予了育人功能,尤其是课程中的“红色经典”,其文学价值、史料价值深厚,成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载体。为了更好地发挥“红色经典”的教学和育人价值,本文以《回忆我的母亲》教学为例,从分析课程特征、紧抓文本特质和立足育人目标等角度,对“红色经典”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和路径展开分析,让学生在文本阅读和深度解析的过程中,明确红色主题,领会红色精神,显现出语文课程教学的德育作用。  相似文献   

2.
“红色经典”作品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将其选编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有其深厚的教学意涵和精神价值。基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红色经典”作品的选编情况和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阅读体验、探索“红色经典”作品课外阅读教学、立足红色资源开展“红色经典”作品教学,将“红色经典”教育渗透每一名学生的心中,使他们自觉承担、继承、发展红色文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付涛 《天津教育》2014,(23):60-61
红色经典教育,就是以红色经典作为教育的素材,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红色实践活动,使学生接受革命光荣传统的熏陶,发挥红色经典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今,随着社会的变迁及多元文化的冲击,一些青少年缺失了正确的理想和信念,表现为追星、拜金、追求西化,甚至把革命英雄看作傻瓜,使红色经典教育缺少了适宜的生长环境,缺失了生命力。而学校德育工作形式传统、内容枯燥,也让红色经典教育与时代脱节,缺失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红色经典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中形成的经典性艺术,对大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精神品格、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提升有着显著意义。本文试图以文化传承的视角对高校红色经典教育的实现形式进行探讨,提出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激励学生研读红色原典、开设红色经典课程、开展红色经典实践活动等红色经典教育的有效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柏冬鸽 《辅导员》2009,(19):63-63
本着“育人德为先,成才先成人”的教育理念,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不断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明确德育工作目标,健全德育组织机构,完善德育工作制度,全方位创建德育基地建设。其中,丰富的、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提高德育素养,“五色”主题活动便是成功一例。  相似文献   

6.
<正>“红色研学”课程是立足红色文化资源,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探究、体验,进而培养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理想信念等的主题教育课程。下文,笔者主要谈谈“红色研学”课程的实施。1.创设校园红色文化环境红色文化是“红色研学”课程的一种隐性而重要的资源。为实施好“红色研学”课程,笔者所在的学校积极打造校园红色文化环境,以红色文化滋润童心。我们在教室里定期更换红色主题板报,各班既有弘扬红色文化的统一要求,又有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7.
李淳 《广东第二课堂》2006,(12):F0003-F0003
按照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弘扬中华美德争当现代公民”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通知》(广东省教育厅粤教思(2006)2号文)的要求,广东省教育厅恿想政治教育处、广东教育杂志社组织了我省中小学校开展“弘扬中华美德争当现代公民”主题教育系列括动。井编辑出版了《中小学生争当现代公民知识读奉》作为该活动的参考用书。主题活动以道德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内容包括:(一)广东省中小学生“争当现代公民”知识竞赛活动;(_二)广东省中小学生“争当现代公民”手抄报大赛:(三)广东省中小学生漫画大赛:(四)广东省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活动课方案评比活动.  相似文献   

8.
艺术院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红色经典剧目”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缘于社会环境因素、校园环境因素以及大学生主体因素三个方面.要通过与课堂有机融合、打造红色经典剧目、红色经典剧目校园展演等方式,切实提高艺术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新世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创办特色学校,在建校初期,学校依托国学经典,开发校本德育课程.近年来,学校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集体诵读、撰写心得、交流感悟、讲故事、手抄报展评、征文竞赛、演讲活动、主题班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教育活动,积极营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行为习惯.实践证明,此项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立志成才等方面的教育成效显著,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唐艳华 《成才之路》2023,(11):141-144
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开展德育的有效载体。幼儿园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使幼儿在体验中对红色文化形成初步认识,以“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可将红色文化融入幼儿一日的主题活动、区域活动、日常活动、环境创设、户外活动中,并积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促进家、园、社的有效联动,以此将红色文化传承落到实处,厚植幼儿的爱国情怀,促使幼儿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1.红色——传统教育老树发新芽。抓好革命传统教育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洪江市在实践“红色德育”的过程中,以“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为基本要求,在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周”活动,逐一展播《开围大典》、《小兵张嘎》、《地道战》等影片。进而组织学生开展写观后感、小评论,讲述故事等系列活动,不断坚定青少年抑恶扬善的信念。同时,该市还充分发挥乡镇所在地的烈士塔和芷江受降坊、溆浦向警予纪念馆、会同粟裕公园等周边县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经常组织广大青少年学生前往参观学习,  相似文献   

12.
红色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红色经典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缺失。这就使得部分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受到传统文化和红色经典的熏陶,对传统价值观念失去了应有的敬重,生活日益散漫。因此,在新社会,对青少年进行红色经典教育刻不容缓。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红色经典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以及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红色诗教"。  相似文献   

13.
红色经典艺术是中国共产党艺术实践的结晶,对学生艺术素养、人文精神、道德人格等方面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延安大学借助获批国家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有利时机,大力推进红色经典艺术教育,通过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突出特色,创新活动,引导示范,提升质量等途径建设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取得了一些成绩,对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红色经典在学生成长成才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深厚的爱国情怀、锤炼良好的个人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大力倡导和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红色经典阅读,以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红色教育。其主要包括提高内涵,加强对红色经典阅读的内容指导;扩展外延,举办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积极践行,重视红色文化实践和红色精神传承。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德育》2011,(3):32-33
南宁市新阳路小学不断挖掘和深化礼仪教育的内容,根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开展了以“践行《弟子规》,养成好习惯”为主题的学生德育常规“约礼十条”学爿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经典红色歌曲作为中国音乐艺术的特殊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并走向胜利的历史回响,具有深刻的革命精神内涵。将经典红色歌曲融入高职“声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引领人生方向、构建人生价值、培养人生动力。高职“声乐”课程从优化经典红色歌曲融入教学的衔接、经典红色歌曲教学改革、课内外双重育人模式和课程评价改革等方面提升经典红色歌曲在“声乐”课中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对经典红色歌曲演唱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7.
红色经典书写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画卷,讴歌了共产党人和英雄模范的崇高信仰与高尚人格,从而成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滋养和学思践悟“四史”的有益读本。鉴于当前对红色经典的育人认知有待深化、育人形式有待创新、还存在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干扰的实际,发挥红色经典的育人作用,应实施的策略为:教师、学生和学校三位一体,培养红色经典育人新生态;立足内涵式发展,找准育人元素与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对接点;创新教育形式,让育人效能入脑入心,获得大学生心理认同;善于识别并旗帜鲜明地驳斥、反击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8.
《宣武教育》2008,(1):56-56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宣武区教育系统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不断深入。中学“风采杯”奥运之窗系列教育活动由2006年“英语与礼仪”的教育主题进一步深化为2007年的“礼仪与奥运”主题。  相似文献   

19.
计琳 《上海教育》2009,(12):21-21
本刊讯 建立市领导为在校大学生作形势报告制度,开展“把好歌带回家、带进社区”咏唱活动,举行“红色革命经典剧目公益演出季”……为庆祝建国60周年,上海将在全市教育系统中举行“我爱我的祖国”——“向国旗敬礼、为世博添彩”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20.
时下,将“红色经典”改编成电视剧正在成为一股热潮,但是观众对改编后的电视剧的反映却并不理想。“红色经典”改编遇到困境的原因在于几个基本的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其一,什么是“红色经典”?其二,“红色经典”为什么能够重新“热”起来?其三,“红色经典”在改编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尊重原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