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我见到这么一幅漫画:老师问:“雪融化后将出现什么?”甲同学在黑板上写下“水”,老师判对,乙同学写下“春”,老师送给他一个大大的“×”。在改革大潮汹涌而来的时候,出现这样的漫画,妙极了。它向人们  相似文献   

2.
“雪融化了以后是什么?”这是一小学试卷里出现的题目,答案是“水”。有一个学生作答“雪融化了以后是美丽的春天”被判错,问及原因,改卷老师说,标准答案就是“水”。  相似文献   

3.
某学校的初中地理课上曾有这样一个场景,老师问:"冰雪融化后会出现什么?"甲同学在黑板上写下"水",教师判对;乙同学在黑板上写下"春",教师给了"×"。其实,乙的答案比甲的要高明得多,因为他没有搬用那尽人皆知的答案,而是开动脑筋,刻意求新,从雪融化这一自然现象中,得出了"春"这个奇妙的答案,好一个发散思维。由此,我想到了"异想天开"这个成语。异想天开,本指想法非常离奇,含有贬义。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异想天开,并非贬义,而是褒义,是值得提倡的。爱因斯坦曾说:"异想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也就是说,异想是发明创造的源泉,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是科学发展的源泉。我们说的异想,指的是敢疑他人之不  相似文献   

4.
“雪融化后是什么?”某老师在课堂上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是春天!”一个小学生肯定地回答说。然而,他的老师却一本正经的告诉他错了,并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叫学生们用心记住,答案是水。雪融化后是水,这是常识。难道小学生的回答真的错了吗?至今我们的记忆中还有“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这样让人怦然心动的句子。这难道不是指美丽的春天吗?多么面目可憎而机械的“标准答案”——想象的翅膀被“喀嚓”一声剪断了。我想,这个小学生从此以后再也不会说出像“雪融化后是春天”这样富有想象力的答案了吧!这位老师固守着答案的惟一性,…  相似文献   

5.
某小学曾有一个教师在课堂上提问 :“雪融化了出现什么?”回答“水”的学生受到了教师的称赞 ;有一个学生回答“雪融化了出现春天” ,老师马上给他判定错误 ,并转告其他学生 :“记住 ,雪融化了只能出现水。”“雪融化了出现春天”———多么美妙的图画!我们仿佛看到冬雪消融 ,溪水淙淙 ,草木绽芽 ,百鸟啾鸣 ,一派生机盎然的早春景象。“雪融化了出现水”无疑是正确的答案 ,但我们能简单地判定“雪融化了出现春天”是错误的吗?因为教师简单的判定冰冻了学生天真浪漫的想象力 ,也许当这个学生再次遭遇类似的问题时 ,不会再开动思维想象的机…  相似文献   

6.
有一则众所周知的问答题:“雪化后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写下了这样的答案:“雪化后变成春天!”就在写出这个答案的一瞬间,这个孩子在潜意识里一定是看到了缤纷的花儿、翩翩的蝶儿;一定是听到了婉转的鸟鸣、叮咚的流泉。可就是这样一个新奇美妙的答案,却被我们的老师重重地打上了一个“×”号!这个故事近年来常被人拿来作为批判语文老师扼杀学生个性、毁灭学生创造的例证,语文老师也因此背负了很多骂名,心头被封上了一层厚厚的“冰雪”。那么,面对21世纪,语文教学的春天在哪里?语文教师的路在何方?我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7.
在报纸上看到这么一件事,某小学的课堂上,老师出了一道填空题:   “雪化了变成(#).“大多数孩子都填的是“水“,只有一个孩子给出的答案是“春天“.两种答案一出,高下立判.一个是“一种很简单的物理现象(套用电影&;lt;阳光灿烂的日子&;gt;里冯小刚演的那个中学历史老师的话)“,一个却从平淡无奇的现实生活中提取出了诗意.可这位出题的老师只是肯定了大多数人的答案,对于“雪化了变成春天“这个答案却批驳了一番,她认为“雪化了之后自然会变成水,怎么会变成春天?“……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在前几年广为流传的故事:  “雪融化了是什么?”老师在课堂上提这样一个问题。全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是“水”,而唯独有这么一个小学生和大家发出了不同的声音:“雪融化了是春天。”于是,同学们开始嘲笑他,老师也一本正经地告诉她答错了,然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标准答案”,并叫学生们用心记住,答案是“水”。  雪融化后变成水,这是常识。但那个孩子的回答就一定是错误的吗?寒冷的冬天过去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小草钻出地面,果树开花,难道这不是春天又是什么?孩子的脑海了里充满了童稚的天真和想像,幼小的心灵中充盈着美丽…  相似文献   

9.
“雪融化了是什么?”某老师在课堂上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小学生近乎异想天开地回答是:“春天!”然而,他的老师却一本正经告诉他错了,并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叫学生们用心记住,答案是“水”。  相似文献   

10.
“雪融化了是什么?”老师在课堂上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小学生近乎异想天开地回答道:“春天!”然而,老师却一本正经地告诉他错了,并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叫学生们用心记住,答案是“水”。  相似文献   

11.
雪融化了是什么?这是一堂语文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位同学站起来富有诗意地回答:“雪融化了以后是春天!”没想到老师一本正经地说:“错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雪化了以后是水。”雪融化了是什么?答案应来自于学生的理解,学生的体验。对农村孩子来说,雪化了以后可能  相似文献   

12.
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我听过一堂小学低年级算术课,教者对课堂上一个偶发事件的处理,使我至今难忘。……一个女孩上黑板演算“3×7=?”孩子写出的答案是“14”。老师启发了一阵,她仍没有找到正确答案,老师订正后给她评了个劣,并且在黑板上写下“2”(按五级记分制)。谁知这孩子立即在座位上爆发性地大哭起来,弄得全班小朋友都望着她,课堂一时乱了套。老师想了想,先用眼光扫视了一下全班学生,让大家安静下来,然后缓缓地富有表情地说:“小朋友们知道她为什么哭吗?”“她算错了,心里很难过。这个‘2’字长  相似文献   

13.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老师问学生,雪化了以后会成为什么。一个学生说“春天”,老师脸上有些茫然;另一个学生连忙纠错说“水”,教师才露出“此乃标准答案”的微笑。其实,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在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努力去开发,而不是简单地扼杀。那  相似文献   

14.
在报纸上看到这么一件事,某小学的课堂上,老师出了一道填空题:“雪化了变成(#)。”大多数孩子都填的是“水”只有一个孩子给出的答案是“春天”两种答案一出,高下立判。一个是“一种很简单物理现象(套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冯小刚演的那个中学历史老师的话)”,一个却从平谈无奇的现实中提取出了诗意。可这位出题的老师只  相似文献   

15.
“雪融化了是什么?”某老师在课堂上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小学生近乎异想天开地回答是:“春天!”然而,他的老师却一本正经告诉他错了,并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叫学生们用心记住,答案是“水”。雪融化后变成水,这是常识,但孩子的回答就错了吗?没有。至今,我们的记忆中还有“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这样让人怦然心动的句子——这难道不是指美丽的春天吗?!多么面目可  相似文献   

16.
一位物理老师在教“光的属性”中“光的折射”一节前,向学生发问:“为什么我们眼睛不能直接瞧见自己的后脑窝?”“镜子为什么不能照见它后面的物体或人像?”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地思考着,有的紧皱眉头,寻找着答案,有的瞪大眼睛,看着老师,可是老师并没有把答案告诉学生。临下课前,他做了一个实验:在面盆里放一块石头,叫一个学生站在面盆旁,边看边慢慢往后退,退到石头刚好被盆边挡住为止,他便向盆里徐徐注入清水,学生原先已经看不见了的石头这时  相似文献   

17.
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堂语文课,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目:“雪融化以后变成了什么?”有位学生自信地回答道:“是春天!”可惜这位教师的标准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水”。因此,回答“春天”的学生错了,他学习的自信力开始动摇。这位教师太注重标准答案了,以致于抹杀了学生可贵的创造性!‘‘雪融化后变成春天”,有什么不对的呢?不是更富有诗意,更富有想象力吗?  相似文献   

18.
一次课余闲谈,一位老师出了这样一则谜语:“雪化了以后是什么?”某老师听后随口答道:“太简单了,雪化了以后是水嘛!”这位老师说:“你的答案太古老了,不对。”另一位老师说:“雪化了以后是春天!”大家听后,不约而同地叫好,随后你一言我一语地评说起来,纷纷赞许,雪化了以后是春天,这种想法太奇妙了!  相似文献   

19.
“清明时节雨纷纷。”我随校长踏着泥泞的山道去一所村小听课。“老师好!”“同学们好!”李老师和他的32名学生互致问候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唰唰写下了几个大字:“记一件……的事”。哦,李老师“招待”我们的是作文课。  相似文献   

20.
盐能化雪吗     
李晓萌 《学前教育》2022,(21):38-39
<正>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三三两两地在一起谈论着假期的见闻。乐乐说他家楼下的雪已经都被盐融化了,熙熙不相信,他说盐不能化雪,两个孩子争执不下,一起来找我要答案。熙熙说:“李老师,乐乐说盐能化雪,他说得对吗?”我回应道:“这个问题特别好,我也不太清楚盐能不能化雪,我们去问问其他小朋友,看看他们知不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