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澳门成为东西方化交流的枢纽。400年前,许多赫赫有名的西方宗教、化人士和科学家从澳门走向中国内地。中国一些主张“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也先后到澳门观察和了解西方化。直到本世纪初,澳门仍是东西方互相了解的窗口。现在更是东西方化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在澳门就要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澳门人在妈阁庙前葡萄牙人当年登岸的地方,建起了讲述海的故事的博物馆。海事博物馆所采用的主题不但反映了澳门,还系统地讲述了中国与葡萄牙的海事方面的历史,及大海对人类文化的影响。馆内充满着大海的气息,门厅的浮雕像,讲述着澳门历史上重要的一页。在地下展厅,介绍了中国南部渔民群体的生活及澳门渔民的传统。  相似文献   

3.
我们要讨论的这个问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一种意见认为:“澳门文化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一个典型。”另一种意见正相反,认为:“澳门文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贵产品绝对的只是一个神话而已。”这两种观点中都有部分真理.但似乎都缺少深入的具体分析,特别是缺少用立体思维来分析文化的理论和科学方法。我以为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有所不同。前一种看法实际上只承认书面上用文字记载的文献是文化,只承认上层文化,所以看不到大量存在的民俗文化交融的现象。什么是文化?对文化的概念要有全面、深刻的理解。需要用最科学的立体思…  相似文献   

4.
澳门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汇的历史,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造就了奇特的文化和风情,使澳门成为一个多姿多彩的旅游胜地。旅游业凭借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条件,在过去20多年中始终保持了可观的增长幅度,因而成为澳门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澳门地处珠江三角洲南缘,距香港仅60海里,离东南亚各国和日本也都不太远。港澳之间。日夜24小时都有客轮往来,交通十分便利。在自然条件方面,澳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讨19世纪末期,澳门华人慈善组织成立的理念及行善方式,并在与中国传统善会及西方慈善机构的比较下,探讨这些组织特殊的组织模式。发现既有中国传统善会与地缘及血缘结合的背景,也具备西方慈善机构全民共济的特色,故此这个时期的澳门华人慈善组织,具备了中西方文化共存的特殊背景,展现澳门独特的社会面貎。  相似文献   

6.
德国传教士卫礼贤的《易经》译本是其译介中国典籍的巅峰之作,被公认是最出色的西方语译本之一,出版后在德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成为西方社会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力图通过对卫礼贤《易经》译本体例、翻译特点和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卫礼贤对《易经》乃至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及其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1999年 1 2月 2 0日 ,位于中国南海之滨、面积只有 1 6平方公里的澳门 ,一度成为全世界注目的焦点。那里举行着被诗人形容为游子回归母亲怀抱的盛典。社会公众所关注的也许只是这样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 ,而学术文化界对澳门的兴趣则更为长久和广泛。从 1 6世纪中期开始 ,澳门这个狭小的半岛 ,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扮演着深刻影响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角色。它成为中国与欧洲诸强交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舞台。在这块土地上上演了一幕又一幕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的历史剧。由此形成的澳门独具特色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  相似文献   

8.
澳门拥有400多年的开埠历史,是久负盛名的旅游城市。澳门境内多山,如半岛上有东望洋山、西望洋山、大炮台山、妈阁山、青洲山、凤凰山等。绿色的山丘与蓝色的海水交相辉映,显出澳门风光旖旎,绚丽多姿。凼仔和路环两个海岛上也是山峦起伏,令人神往。  相似文献   

9.
在西学东渐过程中 ,澳门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环境 ,曾起过特殊的作用 ,从中国文化史角度看 ,澳门是东渐的西学在中国的第一着陆点、植入点和散发点。那些传播西学的传教士如范礼安、罗明坚、利玛窦、朗世宁、马礼逊等都是首先到澳门 ,然后才由澳门到中国内地。不仅如此  相似文献   

10.
《对外大传播》2011,(1):34-34
近日,2010两岸四地文化传媒发展论坛在澳门举行。来自两岸四地的学者、媒体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了本届论坛,探讨以澳门为平台,加强与台湾的文化交流和媒体合作,谋求四地文化互融、媒体交流创新。澳门文化传媒联合会会长杨允中表示,澳门作为连接海峡两岸的桥梁,其交流平台作用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1.
In Portugal, as elsewhere, the rhetoric of managerialism in higher education is becoming firmly entrenched in the governmental policymakers?? discourse and has been widely disseminated across the institutional landscape. Managerialism is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support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policies and can be classified as a narrative of strategic change. In this paper, we analyse how far the managerialism narrative has been injected into the discursive repertory of Portuguese academics in their role as the co-ordinator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eaching and academic middle level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interview responses, it seems that most academics support traditional academic values such as autonomy and collegiality, and reject university or polytechnic governance based on corporate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 ,学术界不断讨论中国传统科技问题。主要论题有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对科学有什么样的影响 ?是阻碍还是促进 ?关于这些问题 ,在讨论“李约瑟难题”时 ,则有较多的涉及。李约瑟在深入研究中国的科学技术史中发现中国古代科技相当发达 ,特别是在十五世纪以前 ,中国科技遥遥领先 ,是西方所望尘莫及的。但是在十五世纪以后 ,世界近代科学没有产生于中国 ,却产生于西方 ,觉得不好理解 ,成为他的难题。因此称为“李约瑟难题”。这个难题成为诸多科学史界以及文化界人士关注的问…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与创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索客观世界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变化的规律,在于发现新的现象、新的物种,创建新的理论和学说;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新的工具、工艺与方法,用以改造客观世界,实现人类自身确定的目标。 科学技术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它改变了整个世界,也改变着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15.
道义、滋味和技艺--中国古典文学思想与新世纪文学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站在新世纪的大门口来谈论文学理念这样的问题 ,似乎有点不合时宜 ,因为生活所赋予人们的对话热情已经不在这种非趋利性质的方面 ,而文学研究界本身也有点失去了对理论问题的兴趣 ,不管其原因是什么 ,事实就是这样。如果说当今的文学创作 (有时是制作 )形势和研究 (有时是操作  相似文献   

16.
春秋礼乐文化的解体和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了春秋前期礼乐文化的一般状态 ,而后集中讨论春秋后期礼乐文化的危机和演变。论文强调 ,在春秋后期的政治危机中 ,人对礼的关注从形式性转向合理性 ,礼文化的重点由“礼乐”转向“礼政” ,礼作为政治秩序原则的意义在政治理性化的过程中突出出来。而思想家的关注的焦点 ,不再关注那些华丽典雅的仪典文化 ,而更关注现实生活世界的混乱与安宁。  相似文献   

17.
地域风习的形成受着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双重影响。在人文环境中,家族因其融合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人文要素,尤其值得关注。家族迁徙、家族中的望族、望族中的名人,他们对地域风习的形成有着不同的作用;而地域风习相对固定后,又成为一种可以影响家族发展的文化控制力。本文以宋代宗泽家族为中心,对其与义乌风习的关系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When cynical distance and ironic posturing have become the prevalent means of relating to public life, political humour is no longer considered subversive.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both in Rus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deology has co-opted satire, meaning that citizens can consume outrage passively through various satirical media products, thereby displacing outrage and abstaining from more active forms of resistance. This articles explores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otential of irony and cynicism to disrupt and subvert through parody, be it in the form of political satire or ironic protest, examining how similar paradigms are expressed across different geographical contexts.  相似文献   

20.
In recent years, microfinance – the suite of financial products offered to the poor – has been widely adopted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policy. Organizations around the world have replicated this model successfully. This essay takes the comparative case more explicitly to read against the tendency to understand microfinance as the globally institutionalized and realized norm, and local unruly credit economies as the exception. We go beyond comparing credit in India and Paraguay in order to illustrate how comparison is actually central to the banking practices of microfinance. Moreover, it is the collaborative anthropological project that helps to show this, allowing not only for empirical grounds of comparison, but also raising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questions of comparison itself. In juxtaposing microfinance in our two fieldsites, we find that as credit proliferates globally, so do the comparative projects both of borrowers and lenders in the disparate worlds of Kolkata and Ciudad del Este. At the same time, these were constrained by the global financial comparisons between countries made by investors. Ethnographic methods are vital for understanding how microfinance becomes part of a wider repertoire of financial strategies used by women while simultaneously offering the grounds for women to undertake their own acts of comparis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