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高教》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教研究期刊。本刊历次均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同时 ,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 /双效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苏期刊方阵 /双十佳期刊 ;此外 ,还被国际期刊权威文献《乌里希 (ULRICH’S)国际期刊指南》选收。《江苏高教》设有“高教理论”、“高教管理”、“德育天地”、“教学研究”、“高校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教”、“比较教育”等栏目。热诚欢迎广大作者来稿。本刊视纸质稿件为正式来…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加强高教研究信息的收集、管理工作 ,使之为高教改革与发展服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决定委托重庆大学建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研究信息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信息中心 )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内设机构 ,同时也是重庆大学直接领导的一个常设机构。 2 0 0 0年 5月 1 3日 ,研究信息中心在重庆大学正式挂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研究信息中心”的任务是 :在全国范围内系统全面地搜集、存储高教研究文献 ;研究高教研究文献的分类法并对它进行科学分类 ;为高教界提供咨询服务和检索服务 ,以推动高教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研究期刊研究会筹委会成立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省级、部委级、专业委级、高等院校的高教研究期刊的41位代表。中国高教学会副秘书长许德贵同志应邀光临指导。会议的主要任务是:1.成立“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研究期刊研究会筹委会”;2.召开“1992年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研究期刊研究会筹委会成立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省级、部委级、专业委级、高等院校的高教研究期刊的41位代表。中国高教学会副秘书长许德贵同志应邀光临指导。会议的主要任务是:1.成立“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研究期刊研究会筹委会”;2、召开“1992年学术讨论会”。一、在10月28日的全体会议上,王宗支同  相似文献   

5.
<正> 如何在成人高教领域落实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日前,云南省教委邀请部分大学的成人高教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士在温泉召开了一次会议。更新观念是会上的一个重要话题。有同志谈到,在高教系统,成人高教并不一定纳入某些领导同志的视野,他们不重视成人高教,自然不易推动成人高教的发展。其实,成人高教是高教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现时普通高校录取率仅1/4,这余剩的,有相当一部分就要由成人高教消化。另外,社会的迅速发展也导致知识的迅速更新,实现“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也是成人高教责无旁贷的任务,有同志谈到,与普通高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高教学会是1983年12月成立的。十年来,我省高教学会工作经历了“创建”、“发展”与“提高”几个阶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1987年8月中国高教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成立之后,5年多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在中国高教学会和省教委党组领导下,我省高教学会工作又有较大进展,学会工作更加受到领导的重视,已经形成全省高教科研网络,有了一支素质较好的高教科研专兼职队伍,高教研究出现新的局面:即由高校自选课题的分散研究发展到学会规划课题的有计划研究;由侧重学术理论研究发展到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结合的侧重应用研究;由高教研究人员与教师的个体研究发展到学会领导、高教研究人员与高校教育工作者三结合的攻关研究;由本省范围内的群体研究发展到参加东北三省及其他省市的协作研究。5年多来,我省《高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职院校在实际办学过程中.“职业性”倾向明显.“高教性”体现不足.而“高教性”是高职教育的内容与本体.反映高职教育的本质内涵。因此。必须正确处理“职业性”与“高教性”的关系.深人思考和研究在高职教育中如何体现“高教性”的问题.一是要明确高职教育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育管理》2007,1(4):89-89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所属全国性专业研究会,是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的前身是“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专业委员会”,创建于1984年。2003年,根据中国高教学会高教学[2003]33号通知的精神,“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专业委员会”作为中国高教学会的分支机构,改为现名。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高教发展与毕业生就业关系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武毅英  王影 《江苏高教》2005,(4):118-120
本文试图以定量研究的方法,探讨经济增长、高教发展与毕业生就业的关系。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高教发展之间确实存在非一致性关系;高教投资增长与高教规模扩大之间成正相关的关系;毕业生就业难主要是由经济因素引起的,其次才是高校“扩招”和其他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10.
建设高教强省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迫切需求。高教强省既是强教育之省,又是强经济之省。“量大”、“质优”是高教强省的主要特征。江苏高校要走特色化办学之路,在各层次类型上争创一流,推动高教强省建设,成为“科教兴省”的表率。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校"成教特色缺位"溯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高校“成教特色缺位”是在成人高教发展低级阶段因“高教需求旺盛但资源稀缺”而必然产生的现象;高教“卖方市场”的形成是推动普通高校创建成教特色的主要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2.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高教研究期刊500余家,已经成为高教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团结全国高教研究期刊工作者,进一步发挥刊物的“阵地”、“武器”、“园地”作用,为推动我国高教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经过一段时期的酝酿和筹  相似文献   

13.
实现江苏由高教大省向高教强省的战略性跨越,需要把握高教强省的内涵。“量大”、“质优”是高教强省的主要特征。走特色化办学之路,既是高校保持生机与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教强省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民办高教是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基础。目前江苏提出了“高教强省”的发展战略。作为高教强省,不仅要大力发展公办高教,也应当大力发展民办高教,这样才能使江苏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大省,真正成为全国的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5.
高教园区建设与管理的“宁波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共宁波市委、市政府为实施“科技兴市”战略 ,从宁波的市情出发 ,借鉴国内外建设“大学城”的经验 ,成功建设了宁波市高教园区 ,构造了独具特色的“宁波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开放的理念、开放的园区 ;多元办学体制促进资源共享 ;多重功能竞合 ,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 ;用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带动园区建设等特点。宁波高教园区的建设已初见成效 ,有力地促进了宁波高教事业的发展 ,并对其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高教体制的跨世纪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逐步发育与成熟,“划一”的高教领导管理体制显现了严重的滞后性。为了提高高教体制与社会变革的匹配程度,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同步,使本就有限的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现行的高教体制必须加以转换。高等教育应当建立“领导共权”、“经费共担”、“主体多元”、“办学自主”的新体制,以便规范高等教育主体的办学行为,促进高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以一名“志愿兵”的身份积极投身高教学会工作和高教研究事业已近十年了。十年来,既做研究人员,又做管理人员,在高教学会秘书长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要促进一个地区高教学会工作和高教研究事业的发展,做到以下三个“必须”是十分重要的。 一、必须形成一种“以学会研究为行政工作先导的一致意识” 有的同志习惯于埋怨“领导不重视学会工作,不重视高教研究”。实践表明,这不是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高教研究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指导作用,其主要表现是:一、“散”。所谓“散”,主要表现在对高教研究的目标及达到的目的缺乏总体考虑。各院校高教研究所(室)基本上还处于“自发经营”状态,缺少总体计划和管理,因而出现选题重复、人云亦云的状况,难得有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许多入仍限于现象罗列和描述,或理论概括和论证;研究方  相似文献   

19.
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最早成立于1985年,原称高教研究室,隶属于教务处;1987年与学校调查研究室合并,成为独立的处级建制。1992年11月经校务委员会决定,更名为高教所。其性质是“具有一定行政职能的研究机构”,也是“学校专设的参谋咨询机构”。主要任务是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积极为学校的发展改革服务。现有成员8人,返聘研究人员3人;兼职研究人员28人。下设“决策与咨询研究室”、“资料信息研究室”、“高教研究与实践编辑  相似文献   

20.
<正> 教育学院的特点是“成人性、高教性、师范性”.“高教性”规定了教育学院的规格,“师范性”规定了教育学院的办学性质,“成人性”则指明了教育学院源于中学归于中学的进修性的成人学员特征.教育学院的办学目的是为提高中学教学质量而培养合格教师.几年来我们一直探索如何根据教育学院特点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与中学化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