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强和深化南路边茶制作工艺的研究,对于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发展,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在深入的田野调查基础之上,本文对南路边茶传统制作工艺流程与特点,及其变迁轨迹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南路边茶的整个形成发展过程都与其所依赖的藏汉文化间的交流是分不开的。这种文化交流在历史上主要表现为政治和经济贸易的交流。我们在研究南路边茶的发展时,首先需要对它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南路边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边茶研究经过民国时期的发端性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多视角研究,已经进入了多元化研究阶段。但总的来说,研究重心仍然停留在西北地区,对西南地区尤其是南路边茶的关注度相对不足,现有南路边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整体的概述和梳理上,对所代表的茶马贸易中的具体问题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4.
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民国时期不仅是茶马贸易重要的走廊与通道,更是边茶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民国时期北川地区的边茶贸易出现了繁盛的景象,在西路边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对民国时期北川地区的边茶贸易及其运输进行探讨分析,力图对北川在西路边茶贸易中的历史地位,学术价值以及北川地区区域社会的结构与区域社会中各族群间之互动关系作出一种更具有地方性意义的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5.
运用田野调查方法,从人口、生计角度对鄂西南三个侗族自然村的社会现状进行了考察。认为:鄂西南侗族社会是200多年来不断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结果,当前鄂西南侗族社会族际和社会关系和谐,其传统正急剧变迁。  相似文献   

6.
依据《水经注》和明清时期合肥方志对合肥地域流经的南淝河予以考述。指出,南淝河在中国古代的某些历史时期称为施水,而不是一般俗说的南淝河就是施水。到清朝中后期,合肥志书分析古代肥水、施水之源与流合走向的变迁,已较为合理,尤其是论肥水、施水在清以前居于芍陂和巢湖两大湖之间的变迁,见解有独到之处。进而提出,古代江淮河等水系走向已与今日区别甚大,今人更不可用今日流经简单揣测古时走向。要以历史时期地理变迁的角度审度,历史地看待古人对江淮等水系描述的一些言论;后人必须明白,同样是讲施水,《水经注》中的施水,与晚清人讲的施水,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要在新形势下发展,变迁是一个重要途径。在现代化浪潮中,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乡琼林村三层次的传统文化,即传统物质,传统习俗,传统思想都已经经历了或者正在经历的变化,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变迁。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是生活在祖国腹地武陵地区的、历史悠久的山地少数民族。在现代化多元文化互动的背景下,土家族村落文化的变迁主要表现在经济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变迁并不是传统文化的丧失,而是在其中产生出新的文化因子。本文拟对鄂西南的一个土家村寨的饮食、居住文化从文化变迁的角度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运用历史文献、档案资料与实地踏勘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1128—1855年黄河南泛对杞县的城址变迁与固定、防洪系统的修筑以及境域水域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元初黄河于杞县形成三条叉道,直接导致杞县城址的变迁,元末黄河北徙又导致城址回迁;黄河南泛直接促成杞县防洪系统的修筑与完善,重塑了境域水系与湖泊的分布。黄河南泛对杞县的影响深远,是研究历史时期黄河与豫东地区城市关系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0.
平林镇中心小学位于枣南最偏远的平林镇上,迄今已有整整60年的历史了,古老的学校在几十载的历史变迁中始终与时俱进,保持着蓬勃的朝气与活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作了全面解读,包括制度变迁的主体、制度变迁的动因与条件、制度变迁的方式与过程、制度变迁的特征,并对该理论进行了点评。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实地勘察分析,探讨黄河变迁对夏邑县的城池建设、城市防洪设施、城址变迁及境内河流水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298年夏邑始受黄河灾害影响,黄河在境内决溢17次,其中1309年、1655年、1722年三次河决而城陷;黄河南泛促成了河堤、护城堤、城墙等防洪系统的修筑与完善;现今夏邑县典型的"环城湖"天龙湖,是黄河泛滥的产物。夏邑城市形态受黄河影响深远,是研究黄泛古城城市形态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3.
宋朝立国,在西南地区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放弃对大理国的统一。这与宋朝统治者对唐宋以来西南边疆防御体系的变迁,对自身地缘政治局势的判断,以及恪守"重北轻南"地缘战略不无关系,同时还与宋朝统治者对云南地缘战略地位的认识不够深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哭嫁歌虽源远流长,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族间交流加深,哭嫁逐渐失去了舞台。为进一步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促进鄂西南地区区域文化多样性发展,通过实地探访,亲身体验和查找整理资料,对土家族哭嫁歌语言风格进行研究,且国内外与哭嫁相关的研究多从社会层面入手,单从语言方面较少,具有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5.
重点调查福建泉州回族郭氏家族和丁氏家族,以及台湾蓝氏家族的妈祖信仰,叙述现状并追溯其历史。指出研究闽台少数民族崇拜妈祖现象,对认识文化的超越与认同是中华民族凝聚与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以及对深化南中国区域文化变迁史的整体考察等方面皆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泉州南音打击乐是一种以打击乐器为伴奏的表现形式。随着时代变迁,南音打击乐由传统"嗳仔指"的演奏到不断创作出新的打击乐作品。文章通过对创新作品《南音打击乐与梨园旦科》的分析,探究南音打击乐创新运用的衍变发展,并由此引发对南音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文化变迁的涵义和表现形式作了简要的探讨,重点分析了人口迁移流动对文化变迁的影响。不仅分析了人口迁移流动对文化涵化、互化与融合的影响,而且分析了人口迁移流动对文化冲突与整合的影响。关于人口迁移流动对文化变迁的影响的分析,文章不仅分析了影响的作用机理和过程,而且从人口迁移流动的不同类型分别进行了影响分析。文章最后提出了人口迁移流动对文化变迁的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05年8月2-17日.中国科学考察队对东非大裂谷进行了为期15天的科学考察。此次中国科考队从埃塞俄比亚南部进入东非大裂谷,南北向南考察了东非大裂谷的地质结构特点、自然环境变化,为研究地球板块运动和地质环境的变迁以及探索人类明起源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本次科考是由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发起的,与埃塞俄此亚科研机掏拱手合作,旨在揭开“地球上最大疤痕”——东非大裂谷的秘密!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基于成本补偿与分担理论,而一项制度的收益与成本决定了对这项制度创新、变迁的需求与供给。制度的变迁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本文试图从分析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制度收益与制度成本的角度,对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0.
邱谊萌 《海外英语》2012,(13):238-240
17世纪至今,美国英语完成了从移植、形成直至输出的变迁。毫无疑问,美国英语对各国语言教育与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美国英语的变迁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为了更深入地探讨美国英语变迁的动因,可以尝试用经济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依据制度经济学理论,语言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需求与供给的变动。通过对影响美国英语变迁需求与供给因素的经济学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美国英语变迁的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