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授曹晔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破除"四大观念":一、破除职业教育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观念。30多年来,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以至于人们把发展职业教育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等同起来。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多类型人才,职业教育必然从技能型人才培养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延伸,形成技术技能人才链。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适应海南省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搭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立交桥",省教育厅制定了《海南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项目方案》,其要,一是试点开展"3+2"分段、五年一贯制、"3+4"分段等多种类型的职教招生改革,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择优录取;二是坚持对口自主招生,完善"知识+技能"的考核选拔方式,逐步扩大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单独招生试点规模;三是建立由中职学校推荐应届优秀毕业生免试就读高职院校工作制度,积极推进,人  相似文献   

3.
八面来风     
小红 《大学时代》2006,(6):I0008-I0008
河北:2010年高职招生将超普通高校招生到2010年,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达到50万人左右,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将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在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同时,河北省还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作为工作重点。根据《河北省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到2010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之间的"供需错配"矛盾,严重制约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为突破这一困局,作为人才的供给方,职业教育亟需从供给侧出发,解决未来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文章以温州技师学院中级工、高级工、技师三层人才培养为实践基础,从技能型人才的供给方出发,对当前职业教育的中、高职及当前尚处在试点阶段的应用性本科教育教学进行统一规划,建构起螺旋上升且与之相对应的蓝领、灰领、金蓝领"2+2+2"培养模式,并在这三个阶段中分别贯穿简单一体化、仿真一体化、实战一体化教学,确保技能人才分层次培养实效,提高学生有效、精准、高质就业,满足社会用工需求。  相似文献   

5.
中专和普通本科院校联合培养园艺专业人才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尤为重要。教学实践证明两个阶段对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只有进一步提高人才联合培养中培养目标、实践课程、实习岗位与考核管理等内容的有效衔接,才能更好地完善"3+4"模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园艺专业中专和普通本科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动态     
中央政府将安排6亿元培训农民工;学生免费或低费接受职业教育即将实现;不合格成人高校将限制招生;实施企业技能人才业绩评价项目;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贵州省技工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协会成立;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讨会举行;江西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湖北职校4年内不准升格;江苏资助3万农村孩子上职校。  相似文献   

7.
董兆伟,河北石家庄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第六批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职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阐明了现阶段职业教育技能衔接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社会对技能人才层次要求高移的内在诉求下,结合成都市技师学院践行"3+4"预备技师技能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情况,探讨了该模式的学历与技能、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的衔接措施,为全国技工院校开展技能贯通人才培养衔接提供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职业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最有效的"造血式"扶贫,要瞄准扶贫对象,聚焦重点人群,支持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增强脱贫致富的能力。文章建议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实现"精准招生";完善资助政策,实现"精准资助";推进教学改革,实现"精准培养";加强技能培训,实现"精准培训";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实现"精准就业"。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协同发展"自提出后逐步得到了落实和深化,在此背景下,河北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其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其中外语人才在推动河北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河北省还较为缺乏高端性外语人才,企业也亟需综合素质高的外语人才,然而目前在河北外语人才培养中还存在着高校培养模式滞后、京津冀外语人才培养环境不均衡等问题,对此需要加强高校以及校企之间的合作,改革教学模式、合理配置资源、培养特色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1.
"3+4"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传统中高职职业教育的壁垒,将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相融合,推进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化培养,切合中国制造2025的人才需求。本文以面向中国制造2025人才特征为视角,从人才培养标准、能力素质结构、创新实践能力和职业导向等方面,分析"3+4"模式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并结合"3+4"衔接人才培养过程中积累的成果和经验,归纳"3+4"模式重构的原则,探析新形势下"3+4"模式改革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的设计,从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的视角,纵向上实现两个方面的贯通,即学历教育的纵向贯通和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体系的纵向贯通;横向上,实现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与鉴定体系的横向融通,以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并从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创新学籍管理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完善质量评价机制等方面加强了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从总体上看,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本文结合职业教育的实践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三个适应,五个结合"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是培养化工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根据化工企业岗位需要,化工专业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调整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以工学结合为主线,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以岗位技能为核心,建立双向人才培养模式。"基础平台+课程模块"的课程结构模式,基础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三阶段运行模式,单独开班、校企共同管理的双重管理模式是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转型后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必要发生相应的转变。德国"双元制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赢得了世人瞩目,其"双元制大学"办学双元制、定位具有明确的法律保护、专业设置符合职业发展需要、教学安排满足实际需要及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充分保护等特点值得借鉴。我国应构建分类清晰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普通高校的分类转型、合理设置应用型高校专业、激活多元主体的办学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在职教界,河北省开展实施的"送教下乡""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被视为河北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闪亮名片。几年前,本刊记者曾就这项工程先后几次采访河北省教育厅的相关负责人。这项以推动河北新农村建设/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初衷的惠民工程在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重要创新,一度创造了职业教育的河北模式。如今,几年过去了,"送教下乡"和"双带工程"在农业大省——河北省的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与传统的全日制办学模式相比,"送教下乡"的创新之处体现在哪里?在实施过程中,河北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遇到了什么问题和困难?这项被誉为"启民智、授民技、帮民富、化民风"的惠民工程又将何去何从?带着诸多疑问,记者采访了河北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处长王晓飞。  相似文献   

17.
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高职从隔断状态进入衔接状态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主要有"对口升学"、"五年一贯制"、"3+2""3+3"和"自主招生"等模式。中高职衔接阶段的升学考核是一个重要环节,考核选拔既要突出"知识+技能"的特色,也要变革一考定终身的模式。探索绩点学分制人才选拔模式,积极推进中高职衔接培育专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高衔接、高本对接,系统化培养健康领域技术技能人才,既是我国健康产业及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类型转变的教育发展内需使然。中高本"横向衔接、纵向贯通"系统化人才培养,需要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等方面全面协同,稳步推进各级教育深层次、内涵式衔接。  相似文献   

19.
培养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是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工作的基本任务,能体现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服务型技能人才的特色。要科学规范地做好技能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工作,主要应抓好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卓越法律人才是高层次法律人才,是"法律家"而非一般意义上的"法律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目标定位,应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职业教育为重点;卓越法律人才的教育培养,应以"复合型、国际化、能力强、技能优、情怀深"为基本标准,改革和完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建设卓越的"双师型"法学师资队伍,不断深化法学教学改革,强化法律实践环节,实现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制度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