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数学教学应注意将“联系”的观点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效促进学生把数学知识结构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下面撷取“三角形内角和”的几个教学片断来具体阐述“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一、拓宽知识背景,渗透数学联系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后,教师呈现多个已学的平面图形(如下图)。师:这些平面图形中都有角,我们把图形中相邻两边的夹角称为内角。那么,长方形有几个内角?它的内角有什么特点?生:长方形有四个内角,它们都是直角。师:这四个内角的和是多…  相似文献   

2.
一、案例 二年级数学教材“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要让学生学会画角。下面是两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画角。画角一般分三步:第一步,先画顶点。第一步,先画什么? 生:先画顶点。 师:第二步,从顶点出发画一条边。第二步,再画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分数1.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师(出示学生在公园过生日的场景图):他们在干什么?看到这样的场景图,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苹果呢?生2: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瓶?师:一块蛋糕也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怎么分?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合作尝试分蛋糕。【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过生日的场景引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中有关“数”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2.动手操作,引入分数。师:同…  相似文献   

4.
一、在生活情境中“找”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教学中 ,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 ,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传统数学教育的片面性造成了一种数学远离生活、远离大众的错觉。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 ,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例如陶莉老师在《认识人民币》导入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多媒体显示小朋友在超市购物、付帐画面)师 :小朋友在干什么呢?生 :买东西。师 :8元、13元、1元5角这些表示什么呀?生 :货物的价钱。师 :这些货物用什么来买呢?生 :用钱来买。师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生 :不知…  相似文献   

5.
复习课是依据教学任务的不同而划分的一种课型,上好复习课,关键在设计。下面就一节“分数应用题”的总复习谈谈小学数学总复习课的设计。 一、教学实况 上课,教师宣布并板书课题;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师:请说出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 生:分数乘法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数除法的意义是: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师: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生:抓住分率句找出单位“1”、分析等量关系。 师:(出示分率句“某班女生人数比男生多1/5”)这句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什么量,它所确定的等量关系有哪些?  相似文献   

6.
<正>一、围绕数学本质,顺势而为,推进思维不断深刻下面是《分数的意义》的一个教学环节:师:(神气地往学生面前一站)认识吗?老师能用自然数来表示吗?生:用"1"表示。(板书1)师:除了我,还有什么也可以用"1"来表示呢?生:一群人。  相似文献   

7.
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吗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这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教学基本理念 ,这显然无需质疑。但这样的理念是否已经落实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之中 ?学生是否已经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下面 ,先让我们透过“圆锥的体积”的两个教学片段来进行分析和反思。片段 (一 ) :认识圆锥的特征师 :请同学们摸一摸圆锥的底面 ,你发现它是什么形状的 ?生 :圆形。师 :请大家看屏幕 (动画演示 :一条红线从圆锥的顶点徐徐向下穿入 ,到达底面圆心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这条垂直的线段 ,是圆锥的什么 ?生 :是圆锥的高线。师 :请四人小…  相似文献   

8.
案例二年级数学教材《角的初步认识》一课要让学生学会画角。下面是两个案例。教学案例一: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画角。画角一般分三步:第一步,先画顶点。第一步,先画什么?生:先画顶点。师:第二步,从顶点出发画一条边。第二步,再画什么?生:再画一条边。师:从哪儿起画一条边?生:从顶点起。师:第三步,从顶点起向不同的方向再画一条边。第三步,再画什么?生1:再画一条边。生2:从顶点起画一条边。生3:从顶点起向不同的方向画一条边。师:说得真好。谁能完整地说出画角是分哪三步画的?生:(略)师: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三步来画一画。教学案例二:师:在上课前…  相似文献   

9.
【情景再现】某年轻女教师在为一年级孩子上“认识8”时,为突出新意,一开课便在柔美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将双手交叉上举,做出数字8的象形。师:你们看,这像什么数(树)?生:像杨树。师:不对。生:李树。师:看我的双手弯弯曲曲,像什么数?生:榕树。师:(着急地)不是这个树,是那个数!(生茫然)师:想想我们前几节课学过什么数,猜猜今天要学什么数?生:哦,是8。【诊断】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本无可厚非,但未经细致考究的提问设计带来了歧义,将数学课堂的“数学味道”变得全无。数学课堂中的问题必须有“数学的味道”,否则,学生的回馈将是泛学科的“发散”,学…  相似文献   

10.
一、算算猜猜,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下面一组题目:47+27 511-411 1318+1118712-512 12+12 89-59学生口答得数后,师:这一组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生:这组题目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学生回答后,师(指着板书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同”):谁来猜一猜,这一节课我们将学什么?生: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师:你们真能猜!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生: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师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旧知,一般是后继新知的生长点。新课开始,几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口算题,习旧…  相似文献   

11.
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生:喜欢!师:喜欢吃什么呢?生1:我喜欢吃橘子!生2:我喜欢吃香蕉!……师:多吃水果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逛一逛水果店。你们愿意吗?生:愿意!【评:从学生熟悉的水果入手谈话引出新课,学生感到很亲切。】二、数水果师:(课件出示水果图)图上有什么水果?生1:最上面的是菠萝。生2:菠萝下面是柠檬、苹果。……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每一种水果,那么每种水果各有多少个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书上的图数一数。学生先利用书上的实物图数每一种水果的个数,然后全班交流。师:任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水果,到…  相似文献   

12.
片断一:用好教材师:(课件出示课本主题情境图)叮叮和当当在一次郊游中遇到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能帮他们俩把东西分一分吗?谁先来分4个苹果?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2个苹果。师:2瓶水呢?生:……师: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师: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2个同学吗?(生:能。)每人又分得多少呢?生:每人分得蛋糕的一半。师:(课件演示)是这样分吗?用手指指一指蛋糕的一半在哪里?师:看来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蛋糕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学生交流各自的想…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星期天,有两位同学要到你家去做客。现在家里有8个苹果,4个梨,2根香蕉和一个西瓜(实物展示或多媒体演示)。你如何合理地用这些水果去招待他们呢?生:每人4个苹果、2个梨、1根香蕉和半个西瓜。师:你们都是把它们怎么分的?生:平均分。师:“半边西瓜”还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吗?(生:不能)可以怎样表示?生:12。(师写12,生齐读。)师:谁知道12是什么数?(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认识12。师:请大家从小组长那里选一张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把它折成两份,并在折痕处画上横线…  相似文献   

14.
“圆柱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我们教过多次,也听过不少公开课,教学过程一般都是通过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自然而然引出“圆柱”,然后再和学生共同认识其特征……然而,在新课改实施的今天,正在参与课改实验的孩子们却给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也使我们有机会得以重新审视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堂实录】师:(出示许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你认识这些图形吗?如果要将它们分分类,你准备怎样分?说说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生思考并将分法在小组交流)师:谁来介绍一下。生1:我们组是按照直线型和曲线型分成两类(一类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相似文献   

15.
一、案例“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要让学生学会画角。下面是两个教学片断。教学片断一: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画角。画角一般分三步:第一步,先画顶点。第一步,先画什么?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1~93页“几分之一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好玩吗?生:好玩!师:那好,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游乐园看看(投影出示课本主体图),你看到了什么?生1:有的小朋友在折纸片,后面还有一些大树。生2:我看到小朋友在玩积木。生3:我看到四个小朋友在分月饼。生4:我看到三个小朋友在分西瓜。生5:我还看到三个小朋友在喂鸽子。师: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请你们细心观察,他们是怎样折、怎样分的?生1:我发现有两个小朋友把一个月饼分成一样大的两块。师:…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6、57、58页。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具准备投影仪,苹果若干个,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的纸片,彩色笔。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你喜欢吃什么水果?生:我喜欢吃雪犁……师:你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出示“一盘苹果”)2.师:水果盘里一共有几个苹果?生:有4个苹果。师:如果老师要把这4个苹果分给2个同学,怎么分才公平…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先看下面一则幽默:师: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分母,那么分数线上面的数叫什么呢?生:分父。上则幽默,取材于教学。你看后,也许会捧腹大笑。不过,笑过之后,我们得想想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回答?我想,学生的回答固然是错误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一本数学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教学案例,一位教师在进行"拨一拨"的教学时,课堂上出现了下面的小插曲。师: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什么?生:中间有一个零或者两个零,读时只读一个零。例如:5003读作五千零三。生:为什么2003年要读作二零零三年?生:2003是年份,它不是我们数学学习中的数。生:2003年的读法不科学。(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顿时课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那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从两次不同的教学中,我找到了答案。第一次教学:师:通过刚才的探索与验证,你们知道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生1:看看这个数加起来是不是3的倍数。师:谁来说得更清楚些?生2:只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