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图书馆微博粉丝的需求与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了粉丝使用微博的行为习惯、关注图书馆微博的动机、信息获取需求、转发评论行为和保持关注的原因,提出了理念设定、加强宣传力度、促进与粉丝互动、改进信息发布、微博有效管理等图书馆微博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图书馆信息服务过程中,利用微博可以彻底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用户关注图书馆微博后可获取与微博相关的各类信息,图书馆可以通过浏览粉丝的互动、留言而获取用户的需求反馈信息,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针对微博应用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途径及实现过程展开讨论,提出微博应用的新方向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62个大学图书馆微博为研究对象,对其博文数、粉丝数、关注数、原创数及转发数及各因素间关系进行分析,证实我国大学图书馆微博社会关系网络结构松散,博主为整个网络的结构洞.从博文数量和博文内容两方面对博主行为特征分析,微博原创数符合普赖斯定律,我国大学图书馆微博群体已经形成核心信息生产者.运用词频分析工具进行原创内容与转发内容分析,博文原创数与转发数之间不相关的原因在于二者之间主题差异大.解决问题的措施一是原创信息的有效整合;二是增强粉丝活跃度;三是保证社会关系网络通畅.  相似文献   

4.
微博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是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国内图书馆微博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有所发展,但仍然存在微博更新发布频率低、缺乏同行"关注"意识、"粉丝"普遍较少、与读者交流少、缺乏科学管理等不足。图书馆应在多个微博平台建立账户,以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建立多种类型的微博账户,开展专题服务;充分利用微博的各项功能,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交流;设置专人对微博进行管理,规范微博内容。  相似文献   

5.
调研国内通过新浪认证的高校图书馆微博,发现我国高校图书馆微博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高校图书馆微博的粉丝数与博文数、博文更新频率,关注数与博文数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利用微博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及发布各类新闻、资源信息等方面,各图书馆微博侧重点存在差异;评论和转发量高的博文话题,基本都集中于图书馆新闻、馆内重要通知、讲座展览信息以及美文美图分享、读者互动等方面.该文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要进一步发挥微博在信息服务中的效用,还应制定图书馆微博管理制度、加大微博的营销宣传力度、增强微博内容的吸引力,并充分发挥微博的互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艾梦璇 《新闻世界》2013,(8):255-256
2009年8月,新浪微博亮相,并迅速占领媒介市场。微博粉丝作为微博的使用者和信息发布者,在微博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针对微博粉丝的行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结合案例分析其行为特点与传播习惯。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微博使用特征及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新浪微博认证的20个图书馆官方微博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微博发布数、关注数、粉丝数、注册天数、原创率等指标分析图书馆影响力,还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图书馆微博的议题特征和时间特征,最后对图书馆微博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微博的应用现状,通过微博发布数、关注数、粉丝数、注册时间、头像、一句话介绍等指标分析微博对图书馆的影响力,总结国内高校图书馆微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归纳了写好图书馆微博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9.
社交网络的兴起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的用户信息行为和信息环境,以图书馆建筑和图书馆网站为阵地的被动式服务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高校图书馆微博营销开始崭露头角,本文以清华大学图书馆微博为例,试讨论微博等社交网站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112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是否开设微博及微博服务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从微博类型、开通时间、关注、粉丝、微博数量及内容、更新频率等方面进行考察,来反映211高校图书馆微博服务的情况,并以此为图书馆更好地开展微博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叶先乔 《图书馆学刊》2015,(4):22-24,46
分析图书馆微博营销过程中读者粉丝的信息消费行为,可提升图书馆微博在社交网络中的品牌影响力。通过分析AISAS模型在图书馆微博营销过程的适用性及现实意义,结合AISAS模型的各个发展阶段详细阐释了在微观层面开展图书馆微博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图书馆微博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图书馆微博开设的主体为依据,可将其分为图书馆机构微博、图书馆子机构微博、图书馆名人专家微博和图书馆普通个人微博。针对各类型图书馆微博在应用中的问题,图书馆微博的建设应从平台的统一、身份的认证、名称和标签的设置、功能定位的明确、更新频率以及“关注和粉丝”的管理六个方面着手进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郭峥  张明西 《青年记者》2012,(17):63-64
与传统社交网站“0度视角”的好友关系不同,微博用户之间的关注关系是建立在“45度仰角”之上的,大部分用户都在微博中仰望着别人.①处于高处的被仰望者是微博中的舆论领袖,他们通过微博传播个人观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粉丝”的态度和行为,信息以“45度俯角”由上而下地传播给“粉丝”.  相似文献   

14.
刘国敏 《图书馆论坛》2014,(1):57-61,73
图书馆微博社区是指以微博为核心应用、以图书馆用户和图书馆员为主体、以图书馆资源及服务等为主要交流内容的网上互动平台。用户在微博社区信息活动中较弱势,导致社区参与行为程度较低,限制了图书馆微博功能的发挥。图书馆微博社区的用户参与行为与用户信息心理密切相关,图书馆可采取一定措施,实现对用户心理-行为的控制,提高用户加入图书馆微博社区的意愿和参与图书馆微博社区活动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靖鸣  王瑞 《新闻爱好者》2012,(19):24-26
微博"粉丝"已经成为网络这一虚拟公共领域里一支数量非常庞大的舆论新军。微博"粉丝"的出现和兴起,基于微博媒介技术的发展。微博"粉丝"可以被视作传统"粉丝"的延伸与升级。相较于传统"粉丝",微博"粉丝"拥有较为鲜明的三个特征:非专一性、非崇拜性、攻击性。微博"粉丝"的关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公众人物之间的关注、公众人物与普通用户之间的关注以及普通用户之间的关注,同时,微博"粉丝"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粉丝"买卖和伪VIP认证。本文认为,根除微博"粉丝"买卖现象,需要用户的自觉抵制,微博平台服务机构应反思微博的等级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消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作为新媒体的代表之一,微博在国内外图书馆中的应用已成为普遍趋势。然而,相关研究大多关注微博在图书馆应用的现状与策略,对国内外图书馆应用微博的特点与不同之处鲜有探讨。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图书馆运用微博的现状进行分析,比较两者的异同,为我国更好地应用微博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以中美两国各10所高校图书馆的微博为样本,从微博的基本情况(包括微博的粉丝数、发文数及发文频率、原创微博的吸引力、与用户的互动)、微博的形式、微博的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结论]发现美国高校图书馆推特与中国高校图书馆微博的粉丝数量相对持平;美国高校图书馆推特的发文数、发文频率及原创微博的发文数、被点赞数和被转发数都高于中国图书馆,但其原创微博的被评论数低于中国;美国高校图书馆更加重视与用户的互动,更加注重与其他社交应用的联动以及注重对馆员的宣传推介;而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微博内容更加详细。  相似文献   

17.
粉丝们借助微博平台对明星偶像进行重塑,通过多媒介融合传播的技术手段对偶像及其作品进行阐释和包装.微博粉丝与明星间形成了与现实社会关系相区别的“伪社会互动关系”,近距离狂欢取代了远距离膜拜.参照“盗猎者”理论,粉丝们掠夺并整合明星各类支离破碎的文本信息,并采用转译、拼贴、挪用等各种方式对其进行解读与重构,将粉丝的追星行为转化为一种偶像制造的生产行为.在微博粉丝文化传播中,文化交往的中心难以维持固定的关系,粉丝间的交往结构发生着不断的塌陷、转移和重建,从而构建出一种新型的社交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8.
微博粉丝是在微博里对某一博主保持持续关注的群体,且将博主的言论传播到更广的范围。随着微博的逐渐风行,粉丝群体的构成由于微博粉丝的加入而具备了一些新的特质,值得引起关注。文章在分析了微博粉丝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微博粉丝的形成原因,并研究了微博粉丝对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平台,通过对中学生读者利用微博行为的调查,从使用微博的时间、原因、习惯以及关注、利用图书馆微博等方面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并结合珠海三中图书馆的微博服务的体会,对图书馆的微博服务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微博的勃兴为微博"粉丝"的发展创造了平台,微博"粉丝"与传统"粉丝"有着相当程度的一致性,也有自身松散无组织、稳定性不足等特点。本文在分析微博"粉丝"主体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其形成的内在机制是"粉丝"自身对微博的使用与满足,以及社会互动的心理基础的影响。微博"粉丝"借助微博实现利益与情感的表达诉求,有助于实现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但是其存在的攻击性引发的微博暴力同样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