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参考相关文献基础上改进氯气的制取和性质演示实验装置,成功设计了两个绿色简便的密闭装置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氢气的性质和用途》和第五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要做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按书上的仪器装置实验时,教师需事先制取氯气。教师在制取氯气的过程中以及在做上述实验时,都会有一定量的氯气扩散到实验室或教室里。由于氯气有刺激性气味,是有毒气体,因此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由于教室里氯气的气味很长时间不会消失,不仅污染空气也影响同学们的学习情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这两个演示实验的装置做了改进,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取一支T型管(口径合适),用一支细玻璃管在酒…  相似文献   

3.
将原课本中氯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进行了全方面的创新,通过改进实验装置让教师更加安全方便地用于课堂演示,也让学生更清晰直接地观察到各种奇妙的化学变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高一化学课本上第一章红磷在氯气中燃烧实验存在如下缺点 :1.操作复杂 :此方法需制取氯气、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把燃烧匙移入盛氯气的集气瓶中三步操作 ,每步操作必须干净利落 ,否则要花费大量时间。2 .由于实验过程中有氯气逸出 ,造成环境污染。3.不能控制红磷与氯气的反应速度。为了克服上述弊端 ,现对本实验做如下改进 :一、实验装置1 .平底烧瓶  2 .内吸有浓盐酸的胶头滴管3.内盛少量红磷的燃烧匙  4.高锰酸钾晶体5 .氢氧化钠溶液  6 .烧杯  7.水止夹二、实验操作及现象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 .氯气的制取 :把胶头滴管内的部分浓盐…  相似文献   

5.
在高一化学《氯气性质》一节中 ,有氢气和氯气混合爆炸的演示实验 ,在该实验中 ,经常会出现试管炸裂 ,碎片炸伤学生现象。为了保证安全 ,特做了如下改进。1 实验装置 (如图 1 )图 1  图 1是固定在用废铁圈做的底座上的竹筒 ,竹筒一侧挖一光照孔 ,竹筒里面放大试管。2 操作步骤( 1 )氢气和氯气的收集。先收集氢气。在检验纯度后 ,用排水法收集 12 试管氢气 ,用橡胶塞塞紧试管口 ,放在水槽中。后收集氯气 :在水中打开装有12 试管氢气的橡胶塞 ,用排水法收集 12 试管氯气 ,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 2 )将收集有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的大试管…  相似文献   

6.
按高一化学第2页[实验1—1]和第3页[实验1—3]的叙述来演示时,难免有部分氯气逸出,我们的改进如下。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7.
氯气的演示实验是高一化学中必做的实验。因我校条件所限,不可能在实验室中上课,必须把“瓶瓶罐罐”搬到教室里去做。现我把在教学中氯气的几种制取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关于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往的教学多采取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实验,然后归纳和总结实验注意事项,最后学生到实验室完成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机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和发展。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了以学生课堂讨论、动手实验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开展对实验室制取氯气实验装置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9.
为避免有害气体对实验场所的污染,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可采用如下装置,进行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一、实验装置二、实验步骤1.打开活塞F,在瓶外将氢气点燃,小心而快速地将导管伸过三口瓶内,使氢气在玻璃管D内燃烧。2.滴入全部盐酸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可见氯气在三口瓶内弥漫.旋转点火导管,使火苗离开玻璃管,并略加快氢气的排放速度,可观察到醒目的苍白色火焰,同时湿棉球旁出现飘动的白色雾带。3.由分液漏斗注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氯化氢气体和余氯。三、实验分析1.从氯气产生到实验结束。整个装置都处于全封闭状态,故氯气和氯化氢…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中师)化学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中,钠要在加热熔化状态下才能与氯气反应,会使学生认为钠与氯气反应的条件是加热。且反应所需的氯气要提前制备,结果是实验时氯气的浓度降低,影响实验效果。我们对实验进行了一点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实验仪器 一个250毫升的锥形瓶(配两个橡皮塞,其中一个橡皮塞上固定一个用白铁皮自制的小燃烧匙,如图1所示),一个青霉素瓶,两块玻璃片。 二、实验步骤 1.在锥形瓶中放入一个盛有少量氯酸钾晶体的青霉素药瓶,用长滴管往青霉素瓶中加入适量浓盐酸,用橡皮塞轻轻塞住锥形瓶口,待整个锥形瓶呈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65页实验4—1到实验4—4,都需要用到氯气,共4瓶。因本校有26个平行班,7位任课教师,这一节内容分散在大约一周时间内,也就是说实验教师要在一周时间内,每天制取氯气。我们知道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实验室虽有通风设备,但因为氯气的密度较大,实验室内的氯气总是排不干净,所以实验教师很容易中毒。很多学校为了避免这一点,而不做这个实验。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对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演示实验的改进方法,通过使用由大试管、燃烧匙、青霉素小瓶等组装成的全封闭的实验装置,不仅避免了环境污染,而且通过选用适当的药品,使"制备H2、Cl2和H2在Cl2中燃烧"实验都在大试管进行,并且将它们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得以最大限度的简化。  相似文献   

13.
在做“纳在氯气中燃烧”这个演示实验时,许多教师和有关人员动了很多脑筋,设计了各种实验方案,以期取得最理想的效果。但每一种方案实施过程中都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很难收到完美理想的效果。课本上利用铜燃烧匙的方法的缺点是铜燃烧匙当钠在氯气中燃烧时也参加反应,使生成物氯化钠不纯,燃烧匙也易烧损,同时铜燃烧匙上所铺的细沙(或石棉)上的白色氯化钠也不大明显清楚。而按照教参上利用玻璃棒制成的玻璃燃烧匙又太小,金属纳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容易落入集气瓶底,操作较困难。用其它方法做这个演示实验的缺点,有的是装置较复杂,现象…  相似文献   

14.
高中化学第二册介绍了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的方法来制取烧碱、氯气和氢气,及立式隔膜电解槽的结构.由于2605型食盐水电解槽在三类学校不予配备,只能利用课本41页图1—13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实验,以致在阴极上生成的气体不能检验,因而单靠这一演示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如果设法将阴极上生成的气体收集起来,经检验能证明它确是氢气,那么就可以说明工业上用电解食盐水法制取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的原理了.基于这一思想,我们在前述装置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制成了电解食盐水演示器.  相似文献   

15.
1氯气与氢气迅速化合而爆炸 (1)实验改进 此实验是研究氯气性质的实验,所需原材料是有毒气体氯气。力求使整个操作过程在全封闭环境中进行;尽可能使装置微型化,减少原料用量以减少或消除实验中产生的废气。笔者经过反复的研究与实践,设计了以下实验,经我校20多个实验班2年来的重复使用,效果颇好。  相似文献   

16.
1氯气与氢气迅速化合而爆炸(1)实验改进此实验是研究氯气性质的实验,所需原材料是有毒气体氯气。力求使整个操作过程在全封闭环境中进行;尽可能使装置微型化,减少原料用量以减少或消除实验中产生的废气。笔者经过反复的研究与实践,设计了以下实验,经我校20多个实验班2年来的重复使用,效果颇好。图1(2)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3)实验所需仪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简易启普发生器、橡胶管、止水夹、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橡胶塞、稀硫酸、锌粒、浓盐酸、高锰酸钾晶体、镁带等。(4)实验步骤①在简易启普发生器与橡胶管、止水夹组成的密封装置里,利用…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一化学教材中,氯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校的化学课,到了这部分内容后,往往只讲不做,既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也不利于新的教育理念的落实。  相似文献   

18.
1 指导思想氯气的制取及漂白性是卤素部分的重要内容 ,教材中设计的演示实验仪器装置复杂 ,耗时长 ,药品用量大 ,并造成环境污染。针对这些不足之处 ,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微型化设计 ,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药品完成该实验。2 玻璃仪器加工图 1  取 0 8cm× 1 5cm的玻璃管一根 ,在距一端5cm处吹起直径约 1 5cm的球形 ,并把球形两端弯成 1 2 0°的弯管 ,在距另一端约 3cm处向另一侧弯成 1 2 0°弯管 (如图 1a所示 )。另取一根长约 1 5cm的玻璃管 ,在中间吹出两个直径约 1 5cm的球形 ,两者间距约 3cm ,并对玻璃…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他人成果基础上,提出氯气性质实验的改进,取得了器材简单化、实验微型化、反应系列化、尾气无害化的良好效果。此装置可十分安全地用于学生探索性实验。  相似文献   

20.
(1)设计初衷 高中化学氯气部分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实验,但是由于氯气本身具有刺激性气味和剧毒,且金属在氯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使大量的氯气逸出,不符合绿色环保的思想,故在课堂作为演示实验存在一定困难。本实验改进就是从环保角度出发,通过方法的改进,解决金属丝在氯气中燃烧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