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荣宝 《师道》2012,(10):20-22
一个课堂永远有两个主体,一个是学生,一个是教师,他们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构成一个对话场。在这个对话场中,教师与学生的智慧相互激发,相互揭示,最终使教学内容的内在品质得以阐发,最终学生和教师都在对话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思想、情感、知识、思维上的提升,这就是整个对话的根本任务。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预设了“教师主导”或者“教师为主体”的立场,结果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从属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学习者。不能说这种情况下,课堂中没有师生间的对话,即使是教师一厢情愿的“一言堂”,学生依然会对教师的话语在思维上进行反刍,但这种对话基本上可说是一种“弱对话”。  相似文献   

2.
课堂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交流过程。但因为有些教师误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伪对话现象。常见的课堂伪对话现象如教师课堂专制、形式化对话、缺少教师参与的对话等。针对这几种情况,文章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目的不仪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对话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最终达到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的目的。但是,反观现在的语文教学,“伪对话”处处都是:师生对话只要求学生回答“是”或“不是”,虽是语文课学生却得不到语文训练;与文本对话只在同一个知识层面转圈,没有引向深入;对话只是个别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没有全体学生参与;对话只是一种课堂秀,本质上仍然是接受式学习。一句话: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初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都明确地规定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对话的召唤力使当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运用而使它变得轰轰烈烈。但同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阅读教学中的“伪对话”,这对我们真正认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一、阅读教学伪对话的表现及其危害所谓“伪对话”是指具有了对话的名义或形式,却不具备对话实质…  相似文献   

5.
易增加 《新教师》2020,(2):60-61
问题导向对话教学是以问题设置、问题解决为核心,以多元互动对话为形式,以建构知识、提升数学素养为目的的教与学的过程。问题导向对话教学对教师的"问题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是要让教师在课前明白要解决什么问题,让教师备得好;第二是教师要懂得在课堂上设置什么问题引导师生互动对话,让问题问得好;第三是课堂上如何根据设置的话题开展互动对话,让学生学得好。  相似文献   

6.
课堂对话是对话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应用,它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的空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运用对话形式单独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或者辅助于其他的形式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对话有着区别于一般对话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课堂对话目的的特殊性。课堂对话本身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或手段或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对话这种手段来实现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促进其发展。第二,课堂对话参与主体的特殊性。课堂对话虽然有成年的教师参应表现为四个方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此,广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理论,改革课堂教学成了一种自觉追求。教师“一言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被打破,以对话为形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实质的教学方式被广泛运用。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无效对话,形似对话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剖析对话教学中的伪对话因素,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理念。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教学中的“对话”不能只是狭隘地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或者各方面之间的接触、谈判.它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追求。对话意味着相互平等、相互沟通、相互包容。意味着双向互动.意味着相互碰撞和共同建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句话对于教学而言。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的主体间对话过程。从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应该把握阅读教学中“对话”理念.应该在把握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理念的同时.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所谓对话式教学,就是教师不断地询问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解释,使学生处于思维的应急状态并迅速地搜寻解题的策略。一些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对话教学的实质,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就是对话式教学,教师只是为了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专门提问一些事实性的、记忆性的为问而问,为活跃而活跃,而不考虑是否真正启动、  相似文献   

10.
传统数学课堂中“以知识、文本、教师为中心”的弊端在于“目中无人”、“心中无人”,剥夺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机会,排斥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却创设了生动、真切的交往情境,构建了学生具体、真实的体验平台,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实现意义的主动建构,完成外在知识的内化过程,这是教育者必须深入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人性化氛围——课堂对话的基点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  相似文献   

11.
吕赟 《四川教育》2008,(9):48-48
装腔作势的“对话” 课堂上有一类所谓的“对话”,教师看似给了学生自由言说的机会,实质上整个对话过程都牢牢掌握在教师预设的框框中。教师不是“主导”,而是“主宰”。虽然课堂上有问有答,但是在话语霸权之下,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一步一步地接近预设好的答案.教学完全封闭在教师的“诱导”之中.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里的“对话”不是人际交往中的言语交流,而是一种教学对话,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多元互动的有效“对话”。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对话”?如何让课堂因“对话”而精彩呢?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应倡导"到心灵的教学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倡导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然而,有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对话理念缺乏理性思考,课堂上为“对话”而“对话”,缺失“到心灵的教学对话”。实现师生之间“到心灵的教学对话”,应真诚平等、充满情趣并有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4.
庞华 《四川教育》2008,(10):43-43
课堂是一个生动的对话场,教师和学生在对话场里演绎着自己真实的人生,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主人,他们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课堂中,进行“群体会晤”式的对话教学。为此,我们需要构筑课堂教学中的网状对话场。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对话是在师生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等符号为中介进行的多向交流、共同学习的教学方式。如何在课堂中实现有效的阅读对话,充分彰显学生的生命灵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谈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6.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课堂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解决课堂中的教学问题,教师一般采用问答式对话进行.但是,不少教师课堂提问不甚得法,“问”得频繁、肤浅,使整个课堂看似热闹,有“温度”,实则波澜不惊,平淡无味,没有深度和广度.要让师生对话灵动有效,课堂趣味十足,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呈现还需讲究一些诀窍.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于如何落实语文课标的“对话”精神,确实改变教师主导,优生主演,其余大多数学生作配角的阅读课堂现状,应该加强“对话”教学的策略研究。阅读课堂的对话教学应引导学生在潜心涵泳中感悟,在交流讨论中合作,在质疑求解中探究,在实践延伸中拓展。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教学是平等的、民主的教学。首先,教师得和文本“对话”.把握好文本.先取得和学生对话的发言权。其次,教师走进课堂,得先引导学生直面教材,让学生和文本个性对话。再者.教师作为“过来人”.不要轻易把得到的结果告诉学生.而应当把自己得到结果的方法与学生共同探讨、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19.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对话”,并在对话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尝试采用“对话教学”。通过师本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以及教师的自我对话等多种形式,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交流,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使高中英语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杨建海 《教师》2019,(18):34-34
阅读即对话,对话即阅读。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组织课堂引导学生多维度对话,进而引领阅读教学走向丰富和深刻。具体说就是师生围绕文本展开的“生本”“生作”“生师”“生生”“自我”多维对话阅读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对话阅读,能促进阅读教学走向丰富和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