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华语电影发展史中曾诞生了众多讲述乾隆游江南故事的影片。文章将华语电影史中的"乾隆游江南"题材作品创作,置于华人及华语电影的野史、传奇传统背景中,探讨了野史、传奇传统对华语电影创作取向的影响。文章也对无声片时期天一公司创作的《乾隆游江南》系列影片,有声电影时期香港和大陆乾隆游江南题材影片创作中的野史取材、剧情的传奇化处理、民间趣味的商业化包装与呈现等若干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电影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塑造、传播国家形象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在西方文化强势输入下,影视中中国国家形象在自我构建与顺从他者视域中博弈。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视角,分析新世纪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华语电影中构建的多种中国形象,研究反"他者"与"自我他者化"的倾向,探讨电影创作在解构或建构西方既定权力话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奇葩之一,因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味,已成为华语电影频繁采用的创作元素.本文从民族文化传播、产业壮大、艺术创作等方面,阐释了“武术”在华语电影文化建构与传播中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1年11月18日至19日,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暨南大学文学院、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联合举办,本刊参与协办的"2011(第二届)世界华语电影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开幕式由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主持,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康健民、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中国电影集团副总经理乐可锡、暨南大学党委书记蒋述卓、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等致辞.来自管理、产业、学术、创作各界的100余位嘉宾,围绕"新媒介、新美学、新思维"等主题,对当下华语电影做全景式剖析,共商华语电影未来大计.  相似文献   

5.
尚志伟 《视听》2016,(6):78-79
《我的少女时代》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是共有23次画外音贯穿始终,均是由电影中的女主人公发出,属于第一人称画内的"我"者叙述,体现了"叙述人"对于整部影片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的一位法国游客进行了一场电影放映,这是电影第一次在中国出现。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见证了中国电影的百年发展史,也成就了中国电影发展的繁盛时期,上海电影也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周瘦鹃作为中国早期电影评论家,他善于把握最新的都市动态,及时抓取上海市民文化的精髓,并且把自己的发现和感想积极实践到创作之中。他通过"影戏话"向读者和观众介绍了很多西方影片;另一方面,自己亲自投入"影戏小说"和电影剧本的创作,深入体会电影创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高概念电影作为好莱坞大片的操作范式,曾经在国内引起注意但未起波澜。除了电影制度和市场不成熟的原因之外,国产电影人对于电影文化传播的误区也致使如今华语大片迟迟不能走出国门,获得全球性的影响力。面对华语电影业急需成长起来的整体实力需求以及构建"华莱坞"电影产业力量的目标,本文试图借鉴高概念电影的操作流程,为后大片时代的"华莱坞"电影创作提供操作经验,并借助于文化研究中"hybridization"这个词语,为中国式大片提供走出去的内涵式文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的21世纪是文化竞争的时代,文化产业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而电影产业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感召力与文化影响力。同时,由于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已进入品牌战略时代,构建文化品牌、走品牌建设之路,已然成为国家文化产业战略发展中的共识,而华语电影产业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牌建设作为华语电影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战略举措亦对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语境下,"华语电影"的内涵与外延正在国际电影市场中演变.从两岸三地的交流到全球范围内的跨地发展,华语电影研究中所选样本与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相关性,以及作为例证的典型意义,均涉及到资本(商业资本、技术资本、人才资本)的流动、传播空间(跨界传播、跨地传播、跨媒介传播)的延伸以及华语电影研究的总体性与一致性,亦即华语电影研究的基础和边界.  相似文献   

10.
"港式合拍片"是现今华语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今创作出的港式合拍片时常在丢失原有香港味道的同时又很难满足内地观众的审美取向,这使得港式合拍片的问题呈现和瓶颈效应越发显著.影片《湄公河行动》以良好的口碑和近12亿元的票房成为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获满意度最高的电影.这也使其成为合拍片成功的典范之一,其市场导向下内地故事为核心的"华语合拍"为未来的内地香港的合作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韩红梅  任艳 《现代传播》2016,(4):101-103
十余年来中国电影在商业上进入了大发展的阶段,但是在价值表述方面却屡受批评,也成了中国电影创作中倍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商业电影在价值表述方面的两大问题是意义建构的弱化与价值评判的缺失,亟需改进和修正。一是需要重新认识电影的娱乐性,将电影娱乐等同于简单的感性愉悦的观点需要改正,电影娱乐是审美范畴下的娱乐,需要具有理性的认识价值和建构性;二是要正视社会现实和生活的矛盾性,需要在正、负价值的平衡中展开叙事,从而体现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看板     
章子怡获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在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式上,章子怡获颁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大奖。她在获奖感言中称,这个奖项对她来说很重,自己很激动,艺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3.
广播影视     
《传媒》2009,(7)
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落幕第15届上海电视节、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分别于6月12日与6月21日落幕。华语电影电视作品均有斩  相似文献   

14.
作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侯孝贤电影的长镜头话语风格、反叛性的叙事立场和不断自我突破的创作生涯,所表现的精英与大众、艺术与商业的矛盾统一关系,为第三世界电影今后的发展,尤其是大华语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华语武侠电影具有明显的"中国性"(Chineseness),其叙事与传播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叙事与传播。进入新世纪,欧美主导的国际影坛上出现了两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语武侠电影,即李安的《卧虎藏龙》和张艺谋的《英雄》。本文以全球本土化、文化杂合及文化话语构建分析框架对这两部经典影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李安的《卧虎藏龙》呈现高度的文化杂合与全球本土化叙事特征,即在中国传统武侠的江湖情仇语境下融合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呈现出一种侠义江湖和"理智与情感"的艺术糅合;张艺谋的《英雄》则呈现较低程度的文化杂合和全球本土化特征,但电影的核心思想具有高度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即,"家、国、天下、大一统"的价值观。影视文艺作品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对作品内容的批评阐释,还需考虑其建构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通过对《卧虎藏龙》和《英雄》为代表的经典华语武侠电影的文化分析,结合全球本土化、文化杂合与文化话语的维度,可为当今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华文化的影像叙事与传播提供一个批评分析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王璐 《传媒》2021,(2):94-96
数字技术发展促使电影不断尝试新的叙事形式,数字叙事、互动叙事成为电影叙事学新的关注点.VR技术进入电影领域,在感官体验上使电影呈现出前所未用的奇观景象,继而激发起对VR影像叙事机制的研究.本文从对传统电影的叙事性入手,对比VR影像与传统电影在叙述机制中的区别与联系,以叙述和演示的关系为切入点,寻求建构一种VR影像叙述机制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陈静 《声屏世界》2014,(12):37-39
<正>从1905年《定军山》开始,华语电影已经走过百年历史。在这段时间里,电影虽然是一门新兴艺术,但在各门艺术已成熟的前提下,华语电影发展极为繁荣,使得中国电影人开始探索中国电影的发展之路。在华语电影走过萌芽、发展、高潮之时,我们更应该反思当下华语电影出现的各种现象,梳理当下华语电影的特征,为其发展总结经验教训。形式>内容(《小时代》《云水谣》)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时期新生代导演的逐步崛起,其创作的大量现实主义电影作品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对于仍然在假定中的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有很多的表述和探索。由于时代背景的演进,社会经济环境和电影生存环境的改变都促使这些现实主义作品充满"新"意,或许这就是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勃兴。因此,厘清假定中的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发端、背景以及影响,归纳其创新特征,无论从电影理论还是电影史的层面上说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郝君 《声屏世界》2017,(5):28-30
进入新世纪以后,河南电影的创作发行基本保持着稳步上升的状态,环顾新千年以来的河南电影,"草根情结"成为其内容创作的永恒话题.这种"草根情结"不仅体现在电影里对边缘人物生活状态的勾勒描绘上,也体现在对当今河南电影现实处境的一种无奈与自嘲.与此同时,河南的"草根"电影也开始逐渐呈现出一种类型化的创作势头,这种类型电影的尝试,是对河南电影产业发展的一种有益促进与尝试,也成为河南电影有别于其他地域电影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梳理三部华语电影中的社会话语形态、影像话语形态和性别话语形态,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呈现电影之外的社会、文化语境是如何与电影的内部制作机制、意识形态、内容与人物的塑造构成表现张力的。以期展现中国社会与华语电影性别互构的独特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